富源县十八连山镇四角地煤矿有限公司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繁荣,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不断提升,相应地,矿产资源的勘探与开发也得到加强。在煤矿的井下采矿过程中,测量作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其质量直接关系到矿山工程建设和矿产资源的有效利用。因此,众多采矿项目都高度重视测量工作。在煤矿井下进行测量时,由于内外部因素的干扰,一些测量工作不符合预期,结果可能误差大,这些误差会极大地影响矿山的安全开发。因此,有必要对常见的误差进行分析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以提高测量精度。
关键词:煤矿井下测量;常见问题;预防措施
引言
目前,我国的煤矿主要采用地下开采方式。在进行地下煤矿开采时,通常需要开挖大量的巷道或硐室。为了确保硐室施工的准确性,井下测量工作必不可少。通过获得精确的施工位置,可保证施工巷道符合设计要求。但由于煤矿井下空间有限,井下测量工作存在许多困难,测量过程中还容易产生误差。使用错误数据进行施工会导致较大偏差,进而影响巷道或硐室的有效性。为此,需采取对策避免测量过程中的错误。本文重点探讨了测量过程中出现的常见错误并提出避免方法。
1. 煤矿井下测量常见错误分析
因煤矿井下环境狭小昏暗,进行测量十分困难。从技术角度看,现场测量经验和精准仪器操作读值为必备条件。可实际情况多数情况下难以做到两全其美,致使误差产生。常见误差包括测量方法错误、仪器使用错误及人员操作错误。以下分别作详细说明。
1.1 测量方法错误
为确保安全,井下测量必须严格执行《煤矿测量规程》标准,但现实工作中,测量人员由于各种原因会误选测量方法,从而导致测量事故的发生。为保证测量工作准确性,井下测量实行复测复算制度。然而有时只对水平角进行检查,未复测距离,可能导致误用测点。在井巷工程开工前,应对设计图纸进行验算,以确保标定工程几何要素的准确性;井下的基本控制与采区控制测量应该根据导线长度以及测区情况选取相应的精度等级,不做科学规划会导致巷道贯通精度下降;高等级导线测量时,应合理设计导线布设路线,避免出现短边较多的问题,减少测量误差。
1.2测量仪器携带与使用问题
为了保证煤矿井下测量的准确性,通常需要准备仪器箱、钢尺、活尖垂球、记录册等各种工具。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测量工作人员经常会忘记携带必要的测量工具,尤其是钢尺、活尖垂球等常用仪器的缺失现象屡见不鲜。这种疏忽一般源于工作人员的疏忽或起始材料的缺失。如果忘记或者少带这些测量仪器将会严重影响测量进程,并对数据的准确性带来极大的影响。为了避免影响测量进程和数据的准确性,需要加强对测量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工作责任心和仪器使用技能,从而保障煤矿井下测量的准确性。在前往测量地点携带仪器的过程中,工作人员的动作幅度较大,可能会导致仪器碰撞或损坏,使其无法正常执行测量任务或增加测量误差。此外,不规范地使用测量仪器,例如随意拿取和放置仪器导致垂线不垂直或使钢尺变形,都会影响仪器的测量精度。若记录本没有记录规范,则在数据查找和使用的时候可能会产生错误。
1.3 测量过程失误
失误的来源主要包括导线点使用错误及测量数据使用错误。导线点误用通常是由于仪器操作员位置偏离或操作细节问题导致,或是前视、后视发生错误。以上所有情况都会对测量结果造成误差。根据资料,某矿测量工作中的某一掘进顺槽测量,由于附近有两个导线点,当某位操作员负责前视并使用正确的导点时,但后视人员误用了错误的导点作为后视点,导致测量方位误差高达1°34'。这将导致在后续对向贯通工程时整个巷道出现偏差,令偏差可达5m的宽度。因此,如果不注意导线点的使用,会降低工作效率且可能危及井下工作人员的安全。另外,数据的误读也是实际测量中容易发生的问题。面对大量数据,测量人员有可能发生数据读取错误,这些错误会有安全隐患。例如,为满足某煤矿增加联络巷需求,在两条大巷之间建造联络巷时,需要安置在风门下3m处。若测量人员误将28号长度数据错读,实际长度为49.359m,误读为44.359m,若未核对数据并按此数据进行施工,则可能导致巷道移动5m,导致风门巷道联通,进而影响空气流动,甚至损坏设备或伤及人员。
1.4 人员操作错误
由于测量人员缺乏精细工作水平,井下测量工作常出现错误。在井下测量时,由于多种原因,记录员将原始数据记录错误,使得巷道腰线偏差增大。对巷道腰线的管理不到位,造成施工偏差时未及时察觉并进行纠正。而且在巷道破碎部分的资料收集方面存在一定的延误和不准确,导致采掘工程平面图的绘制脱离实际情况。未及时发现井下巷道存在的安全隐患,隐患通知书下发不及时。在内业数据处理过程中未采用两人对算的方式,致使数据计算错误,影响井下工程标定精度。
2. 煤矿井下测量错误的预防措施
2.1 做好测量前的准备工作
前期准备的缺乏是导致测量仪器及相关问题的根本原因,对测量仪器设备进行正确检查,确保其正常运行,这是煤矿井下测量的关键的环节,考虑到测量目的和环境的不同,所采用的测量仪器设备也会有所差别。由于设备之间的工作差异显著,为确保准确性、性能符合需求,同时避免设备故障引发质量问题,在准备阶段需加强对测量人员的设备操作和检查训练。全站仪是测量中最常用的设备,需要对其外观、精度、电量等进行检查。同时,为了避免遗漏部分测量工具,在井下测量前设立管理人员,专门负责管理测量工具。管理人员需要检查工具运行状态,并确保其正常工作。这不仅能提高作业效率,还能提升测量数据信息的精确性。
2.2 健全技术应用基础规划
针对煤矿井下测量技术的质量控制,应该加强测量技术应用基础规划及持续优化测量技术应用效果,使其在实际应用中充分发挥安全性和准确性的作用。因此,在全面推进测量技术的应用中,需不断完善技术应用的基础规划。为了确保煤矿井下测量技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需要对现场情况及测量区域进行合理分析,指导工作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技术选择。同时,根据特殊的环境要求,在综合实施安全防护措施的过程中要合理配置测量人员,明确工作岗位和职责。此外,在煤矿井下测量技术实际应用中,应极力避免基本设计规划中的问题和不足、安全防护措施的不合理、不足等情况,以免发生难以有效处理和解决的问题,造成严重安全事故,带来诸多不良影响。
2.3注重专业人员培养
随着测量技术的高速进步,新设备、新技术不断引入,测量人员要求综合素质实现全面提升,企业需定期培训专业人员,提高其综合素质。重视培训与培养,从企业角度全面提高测量工作的理解,明确培训的关键。同时,全面加强测量人员的培训,提升企业内部测量人员的专业能力和个人专业素养。只有赢得国家的支持和企业的鼓励,才能有效实现计量专业技能的全面提升。此外,当企业中的专业人员之间存在竞争关系时,能有效实现自我激励。因此,应不断强化企业管理部门的人才选拔制度,引入激励措施,针对企业各部门的高层管理人员进行有效实施,以不断提高专业人员的综合素养,并激发其工作积极性。除此之外,煤矿井下测试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专业技能和素养水平。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必须引进越来越高级的设备,对专业人员进行实践培训,提高煤矿项目的安全和质量。
2.4 规范测量施工过程
为了减少井下测量误差,煤矿企业应加强测量规范化管理,包括规范测量人员的工作,提升测量技术水平。为规范测量工作,应定期组织测量人员进行培训,注重全局和局部之间的关系。每个测量人员都应该熟练掌握自己负责的测量工作,同时了解测量中仪器仪表的使用、数据的记录、计算和图表的绘制等整体流程,从全局把握测量工作的各个环节,并认识到测量工作不同环节之间相互关联,只有环环相扣,数据才能更加准确。此外,应定期对测量员进行评估,并要求未达到标准的员工暂停工作重新接受培训,以确保其能胜任工作。同时,应安排更多的休息时间给予高压工作的测量人员,以保证其注意力集中,减少疏忽失误。为规范测量技术,需修订测量规范手册,对于测量前准备、选取携带测量仪器、使用仪器、记录数据、计算数据、绘图等都需作出明确规定。测量人员应携带该规范手册,并在进入煤矿井下前检查测量工具是否齐全。在测量工作中,务必严格按照手册要求操作,以避免常见错误。
2.5 全面精确地进行点位的测定
为确保测量精度,煤矿井下测量工作需要严格的点位设置,以保证测量的科学性。同时,煤矿生产建设期间的各个阶段都需要充分进行测量工作。有关实践中的工作经验表明,工作人员成功应对了测量过程中的各种突发情况,有效控制了井下测量误差。为了确保井下作业任务的完成,必须将测量技术应用于具体的工作中,从而保证测量结果的可靠和准确。测量工作中养成好习惯很重要,在进行测量时,先清理掉相邻点周围无关或无用的标记,然后鉴于测量要求,在相关位置明显标记信息,这样操作人员误用测量点的概率大大降低,工作才得以顺利启动。另外,有关人员在操作仪器前,务必让员工确切知道导线点的位置,在承担测量任务时,辅助工作人员需要对主测量工作人员进行测点定位,以避免误用测量点的出现。通过精确设置测量点位,有关人员能够更高效地衡量每个间距的尺寸,提高矿井整体测量工作的精确度。这对于确保煤矿开采工作的安全和平稳进行至关重要。
结束语
煤矿井下测量在煤矿开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对于制定生产计划、安全生产、提高效率、提高产量至关重要。然而在实际煤矿井下测量时,由于各种原因,可能会出现各种测量误差,导致测量数据的偏差增加,即使是在后续处理和分析方面发现了错误,也会影响煤矿实际开采的进程,可能直接导致经济损失,并在严重情况下导致煤矿安全事故,进而威胁工人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王晋雄.煤矿井下测量常见错误及预防措施[J].煤炭与化工,2021,44(S1):33-34+43.
[2]解燕楼.煤矿井下测量中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分析[J].山西冶金,2021,44(04):327-328+331.
[3]魏美玲.矿山测量工作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改进[J].山西冶金,2021,44(04):338-339+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