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医疗鲁中医院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 255400
【摘要】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并发恶性心律失常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明确其对病人产生的影响。方法 在我院随机选择62名急性冠脉综合征并发恶性心律失常患者,所有患者被我院收治的时间都处在2020年4月到2022年12月的范围内。对抽签的方法进行利用,以此将病人分成两个小组,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包括31名患者。将组别作为参考依据,分别对两组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其中对照组接受传统护理,观察组接受预见性护理。在完成护理工作后,统计两组病人的各项数据进行分析与比较,进而明确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急诊科滞留时间、再灌注时间、抢救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1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是3.23%;对照组有7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是22.58%。结论 预见性护理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其能够提高急救护理效果,减少病人的住院时间,降低其出现并发症的可能性,因此应对该种护理方法的可靠性形成正确认知,并进行推广使用。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急性冠脉综合征;恶性心律失常;急救护理
急性冠脉综合征属于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能够对病人的生理功能产生严重影响,致使病人心理状态出现异常,在情况严重时,甚至将威胁病人的生命安全,因此需要及时对病人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目前临床上对该种疾病进行治疗时,多会采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并辅以相应的急救护理措施,以此改善病人的临床表现,保证病人生命安全。但传统护理方法实施效果欠佳,无法满足病人的内在需求,且无法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预防,导致急救效果受到影响。因此为提高护理效果,有效挽救病人生命,本文将预见性护理作为切入点,围绕该种护理方法展开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分析
1.1.一般资料
在我院随机选择62名急性冠脉综合征并发恶性心律失常患者,所有患者被我院收治的时间都处在2020年4月到2022年12月的范围内。对抽签的方法进行利用,以此将病人分成两个小组,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包括31名患者。其中对照组包括17名男性患者,14名女性患者,年龄都处在31岁到67岁的范围内,平均值是(54.41±2.18)岁,BMI平均值是(21.59±1.46)kg/m2;观察组包括18名男性患者,13名女性患者,年龄都处在32岁到67岁的范围内,平均值是(54.38±2.21)岁,BMI平均值是(21.55±1.42)kg/m2。纳入标准如下:①符合相关诊断标准;②初次发病;③能够清楚表达自身想法;④了解本次研究各项内容,且自愿参与研究。排除标准如下:①参与研究前服用他汀类药物;②患有严重的冠心病;③患有感染性疾病;④重要脏器功能存在异常;⑤具有不稳定心绞痛。所有病人的基础性资料已进行比较,且结果是不存在明显差别,因此病人之间具备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将组别作为参考依据,分别对两组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其中对照组接受传统护理,也就是在病人转入医院后,综合评估病情,并依照病情严重程度对病人实施针对性治疗。
观察组接受预见性护理,具体内容如下:①精准识别恶性心律失常。首先,需要加大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力度,确保其具备识别不同心律失常的能力,且具备良好的责任意识,能够密切关注恶性心律失常的预警信号。在病人出现室性早搏、RonT室性早搏的情况下,临床必须提高重视程度,及时做好抢救准备,并在日常工作中定期进行急救应急演练。其次,应尽早发现征兆,实现科学识别。如发现病人的频发室性早搏超过每小时30次,即视作恶性心律失常的先兆。最后,应了解病人的内在诉求,明确其实际状况[1]。考虑到夜间为心律失常的高发时间段,故而需要在该阶段提高对病人的关注度,动态化监测病人的血压、心率等指标,并详细记录病人的临床症状与生命体征状况,科学制定预防措施;②预防血栓。在病人置入支架1天与2周后,其出现血栓的可能性将显著提升,因此医护人员需要在手术开始前与病人进行充分交流,做好对病人的健康教育,严格依照医嘱为病人提供适量阿司匹林与氯呲格雷。需要紧密观察心电监护仪,明确病人是否存在心律失常现象,并与病人进行沟通,明确其是否存在胸闷、心慌、胸痛等现象。若病人存在上述表现,必须及时通知医师,并协助医师抢救病人。需要提前准备好抢救用品,例如除颤仪、吸痰器、抢救药物等[2]。在病情稳定后,需要督促病人按时服用氯呲格雷,每天服用1次,每次750mg,且需要终身服用阿司匹林,定期前往医院复诊;③医护人员应将病人的心理、生理特征作为参考依据,以此对病人实施个性化心理干预,确保病人及其家属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在病人出现大出血、大血肿等现象时,其可能产生焦虑、恐惧等情绪,因此对病人进行抢救时,需要同时对病人进行安慰与鼓励。在必要情况下,可搭配肢体语言,以促使病人感受到医护人员的支持,进而形成良好的治疗信心。
1.3.观察指标
①护理指标。包括住院时间、急诊科滞留时间、再灌注时间、抢救时间,由医护人员进行统计与记录;②并发症发生状况。包括尿潴留、下肢静脉栓塞、疼痛。
1.4.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病人各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分析两组护理指标
观察组住院时间、急诊科滞留时间、再灌注时间、抢救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护理指标对比
组别 | 住院时间(d) | 急诊科滞留时间(min) | 再灌注时间(min) | 抢救时间(min) |
对照组(n=31) | 13.19±1.26 | 50.41±2.53 | 34.74±1.64 | 25.74±1.51 |
观察组(n=31) | 9.33±1.49 | 28.22±1.09 | 25.39±1.82 | 17.19±1.23 |
t | 11.013 | 44.848 | 21.249 | 24.443 |
P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2.2.分析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组别 | 尿潴留 | 下肢静脉栓塞 | 疼痛 | 总发生率 |
对照组(n=31) | 5(16.13%) | 1(3.23%) | 1(3.23%) | 7(22.58%) |
观察组(n=31) | 1(3.23%) | 0 | 0 | 1(3.23%) |
5.166 | ||||
P | 0.023 |
3.讨论
预见性护理能够对病人内在需求进行充分结合,并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实现在提升护理工作细致性的前提下,保证病人健康安全[3]。通过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发现,在应用预见性护理的情况下,急性冠脉综合征并发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住院时间、急诊科滞留时间、再灌注时间、抢救时间将明显减少,且出现并发症的可能性将得到控制。由此可见,预见性护理在病人急救中具有良好成效,有利于提高急救效果。
综上所述,预见性护理的应用效果良好,其能够提高急性冠脉综合征并发恶性心律失常急救护理效果,有效预防并发症,因此应对该种护理模式形成正确认知,并进行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刘建萍.预见性护理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并发恶性心律失常急救护理的影响[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2,12(31):88-90.
[2]张杰,乔亚妮.预见性护理干预模式在预防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便秘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03):190-192.
[3]陈建,江乾芳.基于循证理论的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3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