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区人民医院 四川广安 638001
特应性皮炎(AD)又名特应性湿疹 、异位性皮炎或遗传过敏性皮炎,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多于婴幼儿时期发病,并迁延至儿童和成人。本病属于中医学的“四弯风”、“胎疮”等范畴,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医学在治疗特应性皮炎中也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今天让我们跟着文章一起看看吧!
特应性皮炎的基本认知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皮肤炎症,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红肿、糜烂、渗出、结痂和皮肤干燥等症状。特应性皮炎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多数患者有家族史,常与其他过敏性疾病如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同时存在。特应性皮炎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皮肤屏障功能障碍、免疫系统异常、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有关。治疗方面,主要采用局部外用药物如激素类软膏、非激素类药物(如TCI)、抗生素等,根据病情合理口服抗组胺药、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等;同时也需要注意保湿、避免刺激、控制过敏原等措施。
中医治疗特应性皮炎主要是根据不同的类型进行辨证施治,采用中药内服、外用、针灸、艾灸等综合治疗,同时也需要注意饮食调理、情志调节等方面的治疗。
1.症状
特应性皮炎的症状包括:1.皮肤瘙痒:特应性皮炎的最主要症状是皮肤瘙痒,瘙痒感常常是剧烈的,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皮肤干燥:特应性皮炎患者的皮肤往往干燥,缺乏油脂,容易出现皮肤龟裂、脱屑等现象。3.湿疹样皮疹:急性期以鲜红色斑、丘疹、糜烂、渗出为主,亚急性期及慢性期皮损往往干燥、肥厚,或呈苔藓样变。4、皮肤感染:特应性皮炎患者因皮肤屏障受损往往易合并感染,常常出现患处红肿、疼痛、渗液等症状。5.其他症状:特应性皮炎患者还可能因剧烈瘙痒导致失眠,出现头痛、疲劳等症状。
2.危害
特应性皮炎的危害包括:1. 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特应性皮炎的瘙痒感常常是剧烈的,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是影响睡眠。2. 容易感染:特应性皮炎患者的皮肤容易感染,常常出现红肿、疼痛、渗液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败血症等并发症。3. 影响心理健康:特应性皮炎患者常常因为瘙痒、皮肤炎症或容貌受损等而感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4. 可能合并其他疾病:特应性皮炎患者常常合并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等疾病,对环境的敏感性大大增加(如花粉、尘螨等),影响正常生活。5. 长期治疗成本高:特应性皮炎需要长期治疗,治疗成本较高,且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药物副作用等问题。
中医如何治疗特应性皮炎?
1.辨证治疗
特应性皮炎的中医辨证治疗主要是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特点,进行个体化的治疗。常见的辨证治疗方法包括:
1. 湿热蕴结型:主要表现为皮肤红斑、丘疹、水疱、糜烂、渗出,常伴有大便干、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等。治疗方法包括清热解毒、祛湿化瘀,常用的中药有黄连、黄柏、生地黄、栀子、车前草、泽泻、通草、白鲜皮等。2. 血虚风燥型:主要表现为皮肤干燥、瘙痒、脱屑、皲裂、苔藓样变等症状。多见于病程较长的患者,舌质淡,苔少,脉沉弦,治疗方法包括滋阴养血、润燥止痒,常用的中药有当归、山药、熟地、川芎、鸡血藤、黄芪等。3. 脾胃虚弱型:主要表现为皮肤干燥、瘙痒、脱屑,或有丘疹丘疹、水疱、糜烂,病情反复发作,时轻时重,常伴食欲不振、神疲发力、腹胀便溏,舌质淡,苔腻,脉细弱或沉滑等症状。治疗方法包括健脾除湿,常用的中药有黄芪、党参、白术、山药、白扁豆、地肤子等。4.气滞血瘀型:见于病程长的患者,主要表现为皮损肥厚、干燥、常有结节、苔藓样变,舌质紫暗,脉弦涩。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活血化瘀,常用的中药有当归、桃仁、红花、川芎、益母草、鸡血藤、三棱、莪术等。需要注意的是,中医辨证治疗需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避免因不当用药而加重病情。
2.中医推拿
特应性皮炎的中医推拿主要是通过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改善身体的免疫功能,从而达到缓解症状、促进康复的目的。主要用于婴儿及儿童期。具体的推拿方法应视患者病情而定,如急性发作期可揉按中脘穴,沿背部膀胱经进行抚摸揉按,缓解期可选择摩腹、捏脊、揉按足三里等。
3.中医外治
根据不停皮损特点采用不同的中药外治法。如急性期糜烂、渗出明显,可选用黄柏、马齿苋、苦参、金银花、野菊花等煎煮后冷湿敷患处,慢性期皮损干燥、肥厚、结痂、苔藓样变明显,可予润肤止痒的中药行熏洗治疗,结合黄连软膏封包,润燥止痒。
4.中医针灸治疗
中医针灸治疗特应性皮炎主要是通过调整患者的气血运行,改善局部皮肤微循环和营养供应,促进皮肤细胞修复和再生。中医针灸治疗亦需要结合患者局部皮损形态及全身情况进行辩证,针对不同的证型选取穴位及行针方式。艾灸多用于慢性期治疗。需要提醒的是,中医针灸治疗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长期坚持。
5、其他中医日常调护
特应性皮炎的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日常生活中也需要主要防护。重视皮肤的润燥保湿,合理洗浴。避免诱发加重因素,如环境和食物中的致敏原,避免长久暴晒等。亦可根据辩证选用适当的药材、食材进行食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