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氟沙星胶囊溶出度的分析方法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06
/ 2

诺氟沙星胶囊溶出度的分析方法评价

于玉肖  ,侯春园

天津金耀药业有限公司  300450

摘要:诺氟沙星属于一种常见的抗菌药物,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效果好等基本特点。诺氟沙星胶囊的临床应用在进行药品质量评价的过程中与该药物的溶出度密切相关。对于诺氟沙星胶囊在进行溶出度分析方法应用的过程中,包括液相色谱法和和紫外分光光度法,不同的分析方法会产生不同的溶度曲线,而不同的溶出度曲线也提示诺氟沙星胶囊在不同温度和PH值下的溶出度差异。本研究结合高效液相色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对诺氟沙星胶囊的溶出度曲线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其在不同溶出度介质因素下溶出度曲线差异,为诺氟沙星胶囊的溶出度分析方法选择提供有效参考,使诺氟沙星胶囊在生产的过程中能够更好的进行药物质量控制。

关键词:诺氟沙星胶囊;溶出度;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

引言:诺氟沙星胶囊又称之为氟哌酸,是一种第三代喹诺酮类抗生素药物,该药物在临床应用的过程中以抗菌谱广、作用效果强等众多优势得到广泛应用,在进行疾病治疗时主要以尿道感染、胆道感染、肠道感染疾病类型为主。通过对诺氟沙星药物的研究创新已经形成的胶囊、注射剂、滴眼剂、软膏、片剂等多种药物类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的相关要求,诺氟沙星胶囊在应用的过程中要求其溶出度不低于75%,在溶出时间方面也由45分钟缩减为30分钟,这就使得诺氟沙星胶囊在生产的过程中对相应的溶出度要求更高。然而对于诺氟沙星胶囊在国外用药的过程中并没有登记到药典中,例如美国药典、英国药典以及日本橙皮书均没有诺氟沙星胶囊的记载,他们在应用诺氟沙星药物的过程中以诺氟沙星片为药物形式使用,而且对诺氟沙星应用时,要求其具备良好的溶解性。我国在进行诺氟沙星胶囊溶解度分析的过程中,与诺氟沙星片的分析方法基本一致,但是近几年来随着诺氟沙星生产量的不断增加,不同企业所生产出的诺氟沙星胶囊呈现出了质量不达标的情况,主要体现在诺氟沙星胶囊的溶解度达不到要求。这种现象的产生与各厂家的生产工艺密切相关,同时也与不同检测方法下的影响因素相关。因此本项研究结合诺氟沙星胶囊的不同检测方法进行对比,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与高效液相色谱发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探索诺氟沙星胶囊在不同溶出介质中的溶出度,进一步分析出诺氟沙星胶囊处于不合格边缘情况下的检测方法和影响因素,为诺氟沙星胶囊的溶出度分析提供理论支持和经验借鉴,为诺氟沙星胶囊的溶出度分析提供更科学的方法指导和相应的参数对照,使诺氟沙星胶囊在生产的过程中具备可靠的溶出度分析方法借鉴。

1 实验方法

选择同一企业所生产的诺氟沙星胶囊进行实验,选择6粒诺氟沙星胶囊,按照2020年所出版的《中国药典》关于诺氟沙星胶囊的溶出度方法进行实验实施,选择不同的溶出介质按要求进行试验。取10mL诺氟沙星胶囊溶液通过过滤获得诺氟沙星胶囊溶出液。

在进行检测的过程中按照中国药典相关要求实施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所设置的检测波长为277nm,分别测出诺氟沙星胶囊的吸光度值,然后按照《中国药典》关于高效液相色谱发对诺氟沙星胶囊的测定条件进行色谱条件设定,选择0.025mol/L的磷酸溶液和乙晴按照87:13的比例作为流动相,进样量10 μl,流速1.0 ml/min,温度设置为25℃,波长数值为278nm,进行溶液吸光度值的测量。分别观察2组溶液在同一影响因素下的溶出度曲线值。

2 结果分析与讨论

2.1 介质PH值对溶出度的影响

通过对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显示对于同一批诺氟沙星胶囊进行溶出度检测的过程中受介质中的PH值影响较大,进行实验时所设置的PH值为3.25-5.00之间,两种检测方法下的结果均显示随着PH值的增加,诺氟沙星胶囊的溶出度值逐渐降低。结合具体结果进行总结,显示当介质为3.25-3.50,两种检测方法下的溶出度结果均为90%以上,在PH值达到4.25,两种检测方法下的溶出度均降低到60%,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检测,当PH值为4.25-4.75,溶出度处于稳定状态。而采用液相色谱检测时其相应的溶出度稳定状态所对应的PH值环境为4.25-4.50。而当PH值达到5.0时,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的溶出度为50%左右,而液相色谱检测的溶出度均显著低于50%(图1)。


图1  介质PH值对溶出度的影响

在两种检测方法下随着PH值的不断增加,诺氟沙星胶囊溶出度呈现出下降趋势,且两者曲线趋势基本一致。

2.2 介质温度对溶出度的影响

诺氟沙星胶囊溶出度检测分析的过程受介质温度的影响较大,本项研究按照两种不同检测方法显示:随着介质温度的不断升高,从25℃逐渐升高到47℃时,两种检测方法下的诺氟沙星胶囊溶出度整体呈现出上升趋势,25℃-30℃区间,诺氟沙星胶囊的溶出度整体处于稳定状态;而在30℃-35℃期间,诺氟沙星胶囊溶出度显著上升,从22%快速升高到65%左右,而在35℃至37℃区间,液相色谱法检测下的溶出度升高速率更快,在37℃时溶出度达到90%左右且后期趋于稳定状态。而紫光分光度法检测的结果显示诺氟沙星胶囊溶出度在35℃-45℃区间其溶出度稳步缓慢上升,到45℃之后趋于稳定状态达到90%左右(图2)。


图2 介质温度对溶出度的影响

对这一结果分析显示在30℃以下时诺氟沙星胶囊几乎处于未溶解的状态,然后随着温度的升高其溶出度显著提升,达到37℃左右时即溶出度几乎达到峰值,这与人的生理特性基本相关,人体的正常温度为36.5℃-37.3℃,因此能在37℃左右时其溶出度能够达到最高。

3 结论

通过采用两种分析方法分析不同介质环境下的诺氟沙星胶囊溶出度情况,紫外分光光度法和液相色谱法在进行诺氟沙星胶囊溶出度曲线变化基本一致,但是在酸碱度和环境温度方面会存在着细小差异,在PH值为4.0左右时,其相应的溶出度差异较大,因此在进行诺氟沙星胶囊溶出度分析时一定要准确控制介质的PH值,防止因为PH值配制不当影响到溶出度结果。此外在介质温度为37℃时,两种测定方法的结果呈现出一定差异,液相色谱法相对于紫光分光度法在进行溶出度测量时,其结果更加正确。基于这一结果指导我们在进行诺氟沙星胶囊生产的过程中,对处于临界情况下的不合格样品应选择科学的方法进行诺氟沙星胶囊溶出度分析,以通过更准确的测量方法保障诺氟沙星胶囊的药物质量。

参考文献:

[1]宋丽娟,孙荧,鲍实,吴蔚,刘晨曦.国产诺氟沙星口服固体制剂的质量评价[J].中国抗生素杂志,2023,48(03):257-266.DOI:10.13461/j.cnki.cja.007472.

[2]慕金雨,张梅超,董丽萍.诺氟沙星胶囊溶出度检测的不确定度分析[J].中国药物评价,2019,36(05):336-339.

[3]仝立卿,贾文君,王丹飞.57批诺氟沙星胶囊水分的测定和评价[J].中国药物评价,2017,34(05):345-347.

[4]徐轶飞,苗爱东,杨静.诺氟沙星胶囊的实时溶出度监测[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3,25(04):71-73.

[5]陆娟.诺氟沙星胶囊在不同介质中的体外溶出度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09):400-401.DOI:10.15912/j.cnki.gocm.2012.09.492.

[6]杨静,李翔,刘建芳,苗爱东,王文习.诺氟沙星胶囊实时溶出度考察[J].解放军药学学报,2010,26(02):128-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