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中医医院创伤急救中心 江苏常州 213000
【摘要】目的:探讨身体约束护理流程在颅脑损伤患者保护性约束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创伤急救中心收治并予保护性约束的颅脑损伤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予常规保护性约束护理干预,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实施身体约束护理流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身体约束期间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及身体损伤的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身体约束期间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约束期间身体损伤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将身体约束护理流程应用于颅脑损伤保护性约束患者中,可有效降低约束期间非计划拔管率,预防并减少身体损伤的发生,规范保护性约束相关流程,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身体约束护理流程;颅脑损伤;保护性约束;非计划拔管
颅脑损伤患者因脑部神经及组织受到损伤,多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部分患者可因意识障碍所引发的精神和运动暂时兴奋而出现躁动不安,可造成自伤、坠床、非计划拔管(Unplanded Extubation,UEX)等意外事件的发生,不仅增加了工作量,影响治疗和护理的顺利进行,严重者还对患者的病情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可导致患者死亡。有研究表明[1]:发生非计划拔管事件后需重新置管的患者病死率超过25%,是神经外科常见且严重的护理安全问题之一。保护性约束是指在危重症患者临床诊疗过程中通过应用一些物理性或机械性的材料、工具和设备附加在患者身体上或临近患者的身体,使患者不能自行移除,从而限制患者接近自己的身体或自由活动,从而充分保护患者的一项特殊护理操作[2]。有调查显示[3]:国内重症监护室保护性约束的使用率高达39.04%,其中神经外科占46.81%。然而约有61.90%的患者接受不必要的或预防性的保护性约束。此外,国内保护性约束安全管理制度并不完善,表现为约束前无医嘱,未签署知情同意书,使用过程中操作不当或缺乏相关记录。身体约束护理流程是基于规范化流程,自始至终完善各项管理环节以达到优质管理效果的一种管理模式。本文将身体约束护理流程应用于颅脑损伤保护性约束的管理中,有效预防并减少了患者非计划拔管及身体损伤的发生。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创伤急救中心收治并予保护性约束的颅脑损伤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3例。纳入标准为:(1)年龄≥18岁;(2)符合颅脑外伤诊断标准,且经影像学检查证实;(3)出现躁动不安或不自主行为;(4)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5~12分;(5)排除胸腹部或上下肢受伤者;(6)患者本人或其家属签署保护性约束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予常规保护性约束护理干预,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实施身体约束护理流程。具体方法如下:(1)加强培训:在科室范围内对护士加强培训,明确保护性约束使用的指征及相关注意事项,规范保护性约束操作标准,约束前必须全面评估患者的一般情况及约束部位的基本情况,向患者及其家属做好解释工作,要求床位医生与患者或其家属谈话,开具医嘱并签署知情同意书。(2)规范操作:合理选择约束工具,如床档、手脚约束带、条索状宽布、约束手套等。根据患者的躁动情况及意识障碍程度选择一种或几种约束方式或约束用具,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同时注意舒适度的改变。约束用具做到松紧适宜,以放入一指为宜,以防过紧影响约束部分皮肤血运,过松导致约束无效。注意不可将手腕带、管道等包入约束带内。约束期间观察被约束部位皮肤情况及肢体活动情况,做到班班交接,检查患者约束部位皮肤及末梢循环状况,适时松解并给予按摩。在床边建立约束表示及记录单,做好记录。
1.3 观察指标: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身体约束期间非计划拔管的发生情况;每班观察有无约束部位皮肤发红、压迹、破损或末梢循环障碍,比较两组患者身体损伤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身体约束期间非计划拔管及身体损伤发生情况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身体约束期间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约束期间身体损伤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非计划拔管及身体损伤发生情况的比较
组别 | 例数 | 非计划拔管(%) | 身体损伤(%) |
观察组 | 43 | 0(0) | 2(4.65%) |
对照组 | 43 | 2(4.65%) | 6(13.95%) |
P | <0.05 | <0.05 |
3、讨论
对颅脑外伤伴意识障碍的患者适当进行保护性约束,对于有非计划拔管高危因素的患者而言,可有效保证治疗和护理的顺利进行,对后续的康复治疗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危重患者或精神疾病患者进行保护性约束是受法律保护的行为,大多数护理人员则认为身体约束仅是一种保护患者的护理行为,而忽略了患者的自主权利,常诱发医疗纠纷[4]。因此,应加强医护人员对保护性约束的认识,进行规范化管理。此外,应完善约束前评估,包括患者的病情、意识障碍程度、拔管风险、尊严、隐私、文化背景及现有管路及仪器装置的使用情况,并及时做好记录,注意观察被约束肢体的活动及皮肤情况,选取适宜的约束方法,合理使用约束工具,减少预防性约束的实施,避免不必要的损伤。
综上所述,将身体约束护理流程应用于颅脑外伤患者中,有效降低了约束期间非计划拔管的发生,预防并减少了身体损伤的发生,保证了患者的安全,促进了患者舒适,提高了护理质量,有助于营造和谐的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庄晓艳,许勤.神经外科ICU患者身体约束相关非计划拔管影响因素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4,29(2):15-17
[2] 邓雪琳,邵银花.保护性约束护理在神经外科躁动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9,26(33):49-51
[3] 陆燕文.保护性约束在颅脑外伤病人中的应用现状[J].护理研究,2019,33(10):1743-1746
[4] 李艳芬.保护性约束临床路径护理在神经外科颅脑损伤躁动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6):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