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大兴医院 陕西省西安市 710000
摘要:目的:探讨将常规护理与风险管理联用于急性脑卒中治疗中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信封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结合风险管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风险事件及满意度等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自理能力、焦虑心理、抑郁心理等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风险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健康宣教、护理水平、服务态度、基础护理、不良事件预防措施等各项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常规护理及风险管理实施干预,可有效缓解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不良心理,减少不良风险事件的发生,同时还能起到促进患者恢复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脑卒中;常规护理;风险管理
在临床救治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及加强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能够使病情发展得以缓解,还可以有效地规避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恢复并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风险管理是临床常用的护理干预方法,是指在医院救治过程中,存在整个护理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危害因素,直接或间接引起患者死亡、损害及伤残事件的干预对策,能提高患者护理安全性。常规护理结合风险管理在急性脑卒中护理质量中的应用价值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中以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对象,探讨常规护理结合风险管理在急性脑卒中护理质量中的应用价值,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信封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患者年龄35~78岁,平均年龄(56.54±6.27)岁 ;男患者20例,女患者11例;发病至就诊时间7~24h,平均时间(10.87±3.62)h ;疾病类型均为脑梗死。观察组患者年龄36~77岁,平均年龄(56.37±6.64)岁;男患者21例,女患者10例;发病至就诊时间6~23h,平均时间(10.05±3.24)h ;疾病类型均为脑梗死。两组患者相关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可比。本研究符合临床医学伦理学相关要求。
1.2方法
1.2.1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患者入院后,主动接待患者,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指导,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脑卒中疾病相关知识的讲解,告知疾病的治疗方案并进行讲解,给予用药指导,对常见的并发症给予护理干预及康复训练,注意病房内的环境,并进行健康教育。
1.2.2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风险管理。
①对本科室脑卒中的存在的危险进行评估,并对其进行评估。入院1周内进行评估,分别从病情的变化,是否使用特殊药物以及不良事件发生后立即评估, 若是患者评分在24级24分以上者,需要每天至少评估1次,根据评分可将其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分值分别为24分以下,25~44和45分以上;
②评估方式,由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各项情况进行评估,包括肢体活动能力。意识、既往病史及服用药物等情况,随后对可能造成患者不良事件的潜在风险进行评估,防止不良事件发生,针对患者住院期间所食用的药物,包括降糖、降压药、扩张血管药物等,用药前评估患者身体状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护理计划时,需要充分考虑到潜在的风险,将可能影响到患者恢复和治疗,预后等均进行评估。
③干预措施。首先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 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针对以往发生的不良事件制定应急方案,并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演练,要求每位人员熟练掌握,提高护理人员的预见性思维能力,提高其观察能力,加强安全管理的改进,以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开展风险管理方面的培训,每隔一段时间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进行考核,检测风险管理掌握情况;生活能力干预,针对生活能力较差的患者加强管理,重点看护并增加巡视次数,贴好警示标语,定期对安全性能进行检测,对于烦躁不安的患者放低病床,必要时可以使用约束带,做好危险物品的管理,记忆出现问题者应建立患者联系卡,加强看护防止走失,做好皮肤管理,可帮助患者更换舒适的体位,保证病房内干净整洁;对陪护人员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知晓护理方案并参与到护理中,加强与护理人员的联系,同时,指导应用呼叫铃,进行健康教育并告知相关注意事项,告知安全使用便器、助行器及轮椅的方法,指导用药并督促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及生活锻炼及相关注意事项的健康宣教,在进行讲解时,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以简单易懂的语言进行讲解、宣教。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管理质量、两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情况
以及两组患者的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输入SPSS 27.0软件。计量、计数资料分别用(x±s)和[n(%)]表示,行t和χ2检验。P<0.05表示组间具有比较明显的差异。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护理质量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各项护理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自理能力、焦虑心理、抑郁心理等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护理质量比较
组别 | 神经功能 | 肢体运动功能 | 自理能力 |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
对照组 | 19.21±4.51 | 17.38±3.18 | 50.54±12.51 | 75.51±7.15 | 70.51±10.65 | 81.62±5.51 |
观察组 | 19.61±4.35 | 13.54±2.54 | 51.41±11.41 | 82.35±5.64 | 70.89±10.35 | 89.64±5.18 |
t | 0.027 | 4.751 | 0.055 | 3.944 | 0.245 | 5.545 |
P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表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护理质量比较
组别 | 焦虑心理 | 抑郁心理 |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
对照组 | 57.14±2.51 | 45.86±2.19 | 59.71±2.51 | 47.65±2.15 |
观察组 | 57.61±2.35 | 39.54±1.84 | 59.54±2.37 | 42.35±2.34 |
t | 0.157 | 12.641 | 0.173 | 10.914 |
P | >0.05 | <0.05 | >0.05 | <0.05 |
2.2两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风险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组别 | 坠床 | 跌倒 | 其他 | 总发生率 |
对照组 | 2 | 3 | 2 | 22.58% |
观察组 | 0 | 1 | 0 | 3.23% |
χ2 | 5.167 | |||
P | <0.05 |
2.3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的健康宣教、护理水平、服务态度、基础护理、不良事件预防措施等各项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对比
组别 | 满意 | 一般 | 不满意 | 总满意度 |
对照组 | 9 | 21 | 3 | 90.9% |
观察组 | 17 | 15 | 0 | 100% |
3讨论
风险管理不仅可以改善护患之间的关系, 提升治疗效果,还能够规范护理人员的护理行为,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的主动性,确保患者的护理安全及治疗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本研究中,观察组干预后焦虑分值、抑郁分值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治疗与护理、护理计划、安全护理及基础护理的合格率、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常规护理结合风险管理可调节患者的心态,防止出现焦虑、抑郁的情况出现。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是风险管理实施过程中能抓住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病特点、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同时,风险护理前能加强患者的心理评估,给予患者针对性的心理干预,从而能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常规护理结合风险管理在急性脑卒中应用可明显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运动功能并提高患者的生活水平,调节患者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郑娜, 王美玲. 常规护理结合风险管理在急性脑卒中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21, 21(6):3.
[2] 王晓冬. 常规护理联合风险管理在急性脑卒中护理质量的应用[J]. 现代养生, 2019(24):2.
[3] 熊丹丹刘冬莲梁芹. 护理风险管理在脑卒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 东方药膳, 2021, 000(009):274.
[4] 戴爱兰. 护理风险管理在预防脑卒中鼻饲患者误吸中的应用[J]. 上海护理, 2014, 14(6).
[5] 李霄. 脑卒中患者护理风险管理中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的应用效果[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7(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