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尿道膀胱电切术联合膀胱灌注化疗治疗膀胱癌的中远期效果和安全性研究

/ 2

经尿道膀胱电切术联合膀胱灌注化疗治疗膀胱癌的中远期效果和安全性研究

王雪梅

山东商河县人民医院  251600

摘  要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电切术联合膀胱灌注化疗治疗膀胱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3月收治的63例膀胱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抛硬币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n=32)和对照组(n=31)。对照组单用经尿道膀胱电切术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膀胱灌注化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后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CRP、TNF-α、IL-6)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膀胱电切术联合膀胱灌注化疗治疗膀胱癌中远期效果良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借鉴。

关键词:膀胱癌;经尿道膀胱电切术;膀胱灌注化疗;不良反应

膀胱癌是泌尿科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经尿道膀胱电切术则是现阶段治疗膀胱癌的常用方法,该术式的适用范围较广且术后尿管留置时间短[1]。但从临床来看,单纯适用该术式治疗,术后潜在的复发风险较高。膀胱灌注化疗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从已有的文献资料来看,该方法配合电切术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复发率[2],但是否会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临床上的研究数据存在一定的差距。为探讨两种方法联合应用的效果,研究将以我院2019年1月~2020年3月收治的63例患者进行对比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3月收治的63例膀胱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试验组(n=32)男性21例、女性11例;年龄47~72岁,平均年龄(62.5±3.7)岁;肿瘤直径2.2~4.1cm,平均(2.9±0.7)cm。对照组(n=31)男性20例、女性11例;年龄49~69岁,平均年龄(61.8±4.1)岁;肿瘤直径1.9~4.3cm,平均(3.0±0.9)cm。研究经医院伦理会批准,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行经尿道膀胱电切术治疗,取截石位行连续硬膜外麻醉,经尿道置入电切镜,对病灶作表面电切处理至病灶体积缩小且肿瘤蒂暴露后,借助电切镜电切至膀胱外脂肪层,按照由内之外的顺序切除肿瘤及基底部<2cm的正常黏膜;完成上述操作后以蒸馏水对膀胱进行冲洗,电灼基底创面,术后置管引流。试验组在术后一周注射吉西他滨行膀胱灌注,取1.0g并置入0.9%氯化钠注射液50ml中,然后注入膀胱内留药2h,1周/次,持续六周后将频率调整为2周/次,持续六次后调整频率为4周/次,持续六次后频率为2月/次,持续灌注两年。

1.3评价指标

①抽取外周静脉血,经离心处理后检测两组患者手术后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②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③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的复发率。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软件作数据处理;均数“±”标准差和例数(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对应样本结果作t检验或卡方检验。P<0.05提示结果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两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试验组治疗后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CRP、TNF-α、IL-6)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附表1。

表1 两组炎症因子水平对比(x±s)

组别

例数

CRP(mg/L)

TNF-α(μg/L)

IL-6(μg/L)

试验组

32

26.2±3.3

29.1±2.4

20.1±1.7

对照组

31

29.1±3.7

31.2±3.7

21.5±1.9

t

3.286

2.681

3.084

P

0.002

0.009

0.003

2.2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

试验组患者分别出现血尿1例、膀胱痉挛2例、膀胱炎2例,不良反应率15.63%。对照组患者出现血尿1例、膀胱痉挛1例、膀胱炎1例,不良反应率9.68%。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109,P=0.741)。

2.3两组复发率比较

随访结果显示:试验组未见复发病例,对照组患者的复发率为12.90%,试验组患者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409,P=0.036)。

3.讨论

膀胱癌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不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巨大且潜在的致死率较高。经尿道膀胱电切术解决了开放式手术对患者创伤大的问题,在保证治疗的基础上,能够会患者的术后康复打下良好的基础[3]。但由于膀胱癌本身易复发的生物学特点单纯的采用该方法治疗,患者的复发率较高,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临床价值。本次研究中试验组在经尿道膀胱电切术的基础上增加使用了膀胱灌注化疗,从研究来看通过注射可直接将药物作用于微小病灶,能够更彻底的杀灭肿瘤细胞,进而达到降低复发风险的效果

[4-5]。从本次研究来看,随访一年试验组未见复发病例,对照组复发率12.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膀胱灌注化疗在抑制复发方面的效果。研究还对两组患者术后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进行了比较,试验组患者的CRP、TNF-α、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炎性因子水平的降低表明该联合方案相对于单独经尿道膀胱电切术能够更好的控制患者的创伤;文献资料的记载表明炎症反应与中远期复发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6]

试验组患者所使用的吉西他滨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代谢药物,主要应用在细胞DNA合成期,虽然相对于其他药物而言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但潜在的药物副反应发生率依旧较高[7],联合方案是否具备良好的安全性也是评价其临床价值的关键。本次研究中试验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63%高于对照组的9.68%,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联合方案虽然会增加不良反应的概率,但整体情况依旧可控,不会对患者的健康和术后恢复造成过大的危险。

综上所述,研究得出结论:在膀胱癌的临床治疗中单独使用经尿道膀胱电切术虽然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患者术后复发的可能性较高,联合应用膀胱灌注化疗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同时联合方案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武海波,李磊,谷泉霖.DNMT3b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复发的相关性[J].实用癌症杂志,2023,38(1):25-28.

[2]陈楷.高级别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中不同膀胱灌注化疗方案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应用的回顾性研究[D].汕头大学,2022.

[3]李国伟,郝建伟.比较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电切术与传统开放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效果[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9,25(6):104-105.

[4]陈鹏,柳青,何龙.低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膀胱持续生理盐水冲洗与单次即刻膀胱灌注化疗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比较[J].临床军医杂志,2022,50(9):919-921.

[5]庞宸,朱照伟,郭国营.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膀胱灌注化疗治疗膀胱癌的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21,49(4):466-468.

[6]王鹏岩.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膀胱灌注化疗治疗膀胱癌患者的临床效果[J].医疗装备,2022,35(6):64-66.

[7]李海南,童宏华.吉西他滨与吡柔比星术后单次即刻膀胱灌注治疗低危膀胱癌的对比研究[J].临床医药实践,2022,31(4):274-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