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淞泽置业有限公司,上海 200093)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低碳环保,绿色岩土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常规地下空间开发需要做一到两道的内支撑,不仅工期漫长,挖土不便,在拆撑的时候还会造成环境破坏。本文以上海某典型软土区域的基坑工程为背景,结合项目要求,详细介绍了一种新型基坑支护工艺,即前撑式注浆钢管,该工艺可以极大的节约工期,绿色环保,同时,在挖土期可以支持岛式开挖,方便出土。应用结果表明,基坑工程新技术应用满足了项目要求,完成了造价控制,实现了工期要求,并保障了项目及周边环境安全,新技术应用效益显著。
关键词:软土;基坑工程;前撑式支撑;低碳环保;工期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作者简介:顾磊磊(1984-10),*,上海人,学士,工程师,主要从事施工管理工作。
0 引 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低碳环保,绿色岩土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常规地下空间开发需要做一到两道的内支撑,不仅工期漫长,挖土不便,在拆撑的时候还会造成环境破坏,因此针对规划地块,如何在一定的造价条件下,最大程度绿色环保,且高效挖土,节约工期,便成为近些年研究的课题之一。
针对上海这种软土地区,常用的支护形式包括放坡、重力坝、排桩结合支撑等[1],各方案均有各自的优缺点。本文基于上海的软土地区地层,介绍一种新型基坑支护工艺,即前撑式注浆钢管,该工艺可以极大的节约工期,绿色环保,同时,在挖土期可以支持岛式开挖,方便出土。
1 工程概况
1.1 工程简介
本工程为新建住宅项目,项目占地面积25753.9平方米。本次住宅项目主要由8幢7F~24F及配套建筑组成,地块北侧设一层地下车库,南侧设两层地下车库。基坑总面积约23200m²,总周长约610m。北侧B1地下一层区域,基坑开挖面积约12100m²,基坑周长约450m,挖深5.05m~5.75m;南侧B2地下二层区域,基坑开挖面积11100m²,基坑周长约420m,挖深8.65m~9.65m;高低差区域基坑长度约130m。采用桩筏基础。
拟建场地周边环境条件较简单:基坑东侧基坑开挖边线与该侧用地红线距离约为3.3m,红线外为东育路,东育路宽约32.0m,东育路下有管线分布;南侧距用地红线约5.6m,红线南侧为红线外为规划凌兆西路;基坑西侧开挖边线距离红线约2.5m,红线外为规划钟晓路;基坑北侧与用地红线距离最近约4.6m,红线外为在建润林路。
1.2 工程地质
根据本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拟建场地属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地貌为滨海平原类型。对本工程基坑围护设计、施工影响较大的土层情况如下:
(1)第①层填土:场地内均有分布,①1-1杂填土厚度在0.50~3.70m之间,①1-2素填土厚度在0.40~3.20m之间,土质不均匀,松散欠固结。基坑围护结构施工前应做好必要的换填、清障等工作,确保基坑围护结构顺利施工,保证围护桩施工质量。
(2)第②层粉质粘土:场地内局部缺失,厚度在0.40~2.60m之间,土性较好,属于上海地区典型的 “硬壳层”,是良好的天然地基持力层。
(3)第③层淤泥质粉质粘土:场地内均有分布,厚度在2.70~5.30m之间,抗剪强度较差的流塑状粘性土,土质极为软弱,具有高压缩性、高灵敏度、低强度的特性,在动力作用下强度降低易产生侧向位移,对基坑踢脚稳定不利,基坑围护时需考虑该层土易流变和触变的特性。
(4)第③夹层粘质粉土:场地内均有分布,厚度在0.50~2.70m之间,透水性较强,易产生流砂、管涌现象,对基坑稳定不利,开挖前应辅以降水隔水措施以确保基坑稳定性;
(5)第④层淤泥质粘土:场地内均有分布,厚度在7.80~10.60m之间,与③层土一样,高压缩性,流塑状,工程力学性质差,基坑围护时需考虑该层土易流变和触变的特性。
(6)第⑤2层砂质粉土夹粉质粘土:场地内均有分布,厚度在6.30~9.90m之间,中等压缩性,力学性质较好。
根据地勘报告显示,本场地勘探范围内地下水类型主要有潜水和(微)承压水,潜水水位埋深一般为0.30~1.50m,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勘察期间所测潜水稳定水位埋深为0.32~2.37m,相应水位标高为2.12~4.05m,受降雨影响,以致于局部地下水位偏高。由计算可知⑤2层微承压水存在突涌的问题,对本工程基坑地下二层开挖有影响,基坑围护采用三轴搅拌桩将⑤2层隔断。第⑦、⑨层承压水承压水埋深较深,对本工程无影响。
基坑围护设计参数如下表1。
表1 基坑围护设计参数一览表
层号 | 土层名称 | 天然重度 γ(kN/m3) | 抗剪强度(固快) | |
c(kPa) | φ(°) | |||
② | 褐黄~灰黄色粉质粘土 | 19.0 | 22.0 | 17.5 |
③ | 灰色淤泥质粉质粘土 | 17.7 | 12.0 | 17.0 |
③夹 | 灰色粘质粉土 | 18.6 | 7.0 | 27.5 |
④ | 灰色淤泥质粘土 | 16.8 | 12.0 | 11.0 |
⑤2 | 灰色砂质粉土夹粉质粘土 | 18.5 | 8.0 | 27.5 |
⑤3-1 | 灰色粉质粘土 | 18.2 | 18.0 | 18.0 |
2 支护方案
2.1 支护方案选型
本项目跨越疫情,工期要求高,地块规划条件限制较大,地下室外墙离红线仅3米。另外还需结合考虑综合造价等因素。
结合项目建筑结构设计图、周边环境情况、工期要求等各因素,对不同支护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如表2。
表2 不同支护方案对比
方案 | 方案一: 地下一层:SMW工法+前撑式注浆钢管桩 地下二层:灌注桩+整体2道水平支撑 | 方案二: 地下一层:SMW工法+前撑式注浆钢管桩 地下二层:灌注桩+角撑+前撑注浆钢管 |
围护造价(万元) | 3153(1.10A) | 2871(A) |
施工便利性 | 常规工艺,有支撑,挖土较为不便 | 常规工艺,只有局部角撑,挖土较为方便 |
变形控制能力 | 变形控制较好 | 变形控制较好 |
总工期 | 挖土时间相对较长,需“先深后浅”或“先浅后深”开挖,且大面积支撑形成及拆除需要一定工期,总工期约为A+3~4个月 | B1层可同时开挖,总工期较短,预计桩基施工至地下室结构完成时间为A |
由上表对比可知,地下两层区域若采用常规工艺,灌注桩+两道水平支撑,不仅造价较高,且挖土不便,工期较长;前撑式支撑体系简单,其紧随围护桩流水施工,在土方开挖之前全部完成,不占用总工期,后续整个基坑可敞开式挖土,对应底板无需分块施工,管理简单,施工效率高,工期节省明显,且造价一般,变形控制好,安全性高。相比而言,前撑式支撑最适用。
2.2 支护方案
综合上述分析,确定的本项目支护方案为:地下一层采用SMW工法+前撑式注浆钢管桩,地下二层采用灌注桩+角撑+前撑注浆钢管。具体地下一层围护采用一排H500×300×11×18型钢挡土,型钢长度13.0m,插二跳一,采用3Φ650@900三轴搅拌桩为止水帷幕,有效长度为12.3m,水泥掺量20%,坑内设置一道前撑钢管桩,前撑钢管桩采用Φ325×8钢管,有效长度28.0m,水平倾角50度,单根桩水泥注浆要求不少于5吨。地下二层围护采用双排钻孔灌注桩挡土,前排采用Φ900@110钻孔灌注桩,后排采用Φ900@2200钻孔灌注桩,灌注桩有效长度均为20.0m;前排灌注桩外侧止水采用3Φ850@1200三轴搅拌桩,为隔断砂质粉土层,进入下方相对不透水层长度不少于1.5m,有效长度29.0m,水泥掺量20%,坑内设置一道前撑钢管桩,前撑钢管桩采用Φ377×10钢管,有效长度36.0m,水平倾角45度,单根桩水泥注浆要求不少于7吨。本项目支撑平面布置如下图1所示,典型剖面图如下图2所示。
图1 基坑支撑平面布置图
图2 基坑典型剖面图
3 项目实施情况
截至2022年7月,本工程基坑工程已全部出正负零。基坑开挖阶段部分区域现场照片见下图4。
图3 基坑开挖照片
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对基坑工程周边环境及支护体系进行了多方面监测。围护墙测斜的典型监测变形曲线如图5所示。
图4 基坑典型测斜监测曲线
本基坑工程监测数据显示:自围护施工开始到前撑拆撑完成,基坑侧向最大位移满足设计要求,保障了周边环境的安全。
4 新技术应用效益
本项目基坑工程采用了工法桩结合新技术前撑式支撑方案,满足了项目需求,应用效益显著:
(1)响应绿色低碳,节能环保的政策要求,极大的减少碳排放量,保护环境。
(2)前撑式支撑紧随围护桩和圈梁流水施工,在土方开挖之前全部完成,不占用总工期,并且整个基坑实现了敞开式挖土、底板一体施工等,多方面节省工期,预计最终交房日期可提前3~4个月,社会效益显著。
(3)直接造价节省300万元,经济性较好。
(4)实现了南北地下一层和地下二层同步施工,地下一层区域不受地下二层基坑施工限制,第一时间完成地下一层区域主楼的预售条件,为建设单位提早开盘销售创造条件。
(5)开挖过程变形控制好,保障了项目及周边环境的安全。
5 结 语
本文结合某项目基坑工程方案的选型过程,对比分析了不同支护形式的优缺点,并最终采用了新技术前撑式支撑方案,满足了项目要求,完成了造价控制,实现了工期要求,并保障了项目及周边环境安全,新技术应用效益显著。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DG/TJ08—61—2018 基坑工程技术标准[S]. 上海: 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 2018.
[2]陈学成.前撑注浆钢管支护体系在基坑工程中的应用[J].广东土木与建筑,2021,28(5):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