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正邦养殖有限公司 江西 南昌
摘要:最近几年,在短期之内,对生猪的存出栏和市场价格等都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因此,我国的一些大的养殖集团也开始了对生猪养殖的战略性扩展,同时越来越多的社会资金也开始进入到了这个领域,这些都将给生猪养殖产业造成深刻的冲击。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国生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本文通过调查研究,了解了我国当前生猪养殖业的发展状况和特征,探索了促进我国生猪养殖业健康发展的重大措施。
关键字:养猪业;养猪业;养猪战略
1某地区养猪业的基本特征
1.1.培育对象的转变和规模的扩大
在过去的十多年里,由于农村农村的快速发展,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上猪肉市场的动荡,导致了农村散养户的快速减少。近年来,某地区的养殖主体不断演变,当前已有的养殖企业将其划分为三类:一类是由大型养殖企业出资的养殖基地,一类是由规模化养殖场和一类是由养猪大户组成的。由于非洲猪瘟的爆发,以及市场价格的快速波动,以及大型企业和民间资金的大量进入,最近两年,特别是在今年,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从养猪场中撤出,一些大型猪场开始投入生产,其中牧原集团已经建立了一座六层立体猪场,一年的出栏数量达到了十万只,占到了过去一年出栏总量的30%左右,可见这座猪场的规模有多大。
1.2养猪场的规模不断扩大,养猪场的结构发生了显著的转变
截止到2022年上半年,畜牧集团在该地区建成并投入运营,牧原“自繁自养”模式下,拥有5000只能繁母猪和10万只育肥生猪;大北农集团"公司+农民"模式的饲养场,拥有5000只能繁母猪和100,000只年出栏仔猪;正大股份有限公司+农民合作社,拥有6000只能繁母猪和120,000只年出栏仔猪,1个肥猪生产基地,1个年出肥猪生产基地,1个年出肥猪生产基地。另外,由民间资金出资建设的“炎帝”种猪厂,其能繁母猪的设计产能为20,000只,现已全部完成,计划于2023年上半年投入生产。某区域的生猪养殖产业结构,正从以生猪养殖专业户为主,迅速地向以龙头企业和规模养殖场为主的方向发展,伴随着龙头企业的设计规模的持续扩大,产能的持续释放,龙头企业的比重会逐渐提高。
1.3加强对环境的保护,提高了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2017“环保风暴”发生后,各地政府部门持续加强监督和执法力度,因地制宜、因场施策,引导畜禽养殖企业采用干清粪、异位发酵床和薄膜覆盖等技术方式,并加速配套畜禽粪便处置。新建畜禽养殖企业要按照“三同时”的规定,对原有企业要加大投入,加大对雨水、污水、粪便等污水的治理力度,加强对畜禽养殖企业的管理[1]。提高了养殖场户的生态环保意识和粪污处理的主体意识,从“重生产、轻环保”到“生产、环保两手抓”的转变。某地区大型畜禽粪便处置设施配备率为100%,养猪专业农户配备率为95%,养猪垃圾回收利用率为90%。
2.我国养猪业面临的重大问题
2.1种猪繁育体系不够健全
在一个没有1级种猪的地区,只有4个2级种猪,正大公司拥有2个2级种猪,没有二次能繁母猪,其他2个1级种猪只有1000多只,大多数都是从国外进口高质量的能繁母猪。目前,即墨已建立起一个养猪场,养猪30余只,养猪只在东边建立了一个养猪专卖网。不仅仅是某个地区,全国各地都面临着种猪技术研发薄弱的问题,目前我国猪场所用的都是长白、大白和杜洛克等外来品种,具有“卡脖子”的风险。商品化养猪中,由于公猪的精子质量参差不齐,导致能繁母猪的繁殖能力有很大的差别。
2.2某些农场农户的效益不高
前期建立起来的养殖场户没有进行规划,设计不合理,设施化程度不高,大多数的养殖业主年龄偏大,管理和技术水平也不高,这就造成了生猪行业的效率不高。特别是,自非洲猪瘟爆发后,猪肉价格节节攀升,导致出现“肥留母”和“二次育肥”等问题,不仅降低了产能,也造成了大量的饲料资源的消耗。现在,养猪已经从“等行情”变成了“拼成本”,要想获得更多的利润,就必须提高养猪的技术,而那些管理落后、效率低下的养猪大户,将会逐渐丧失市场的优势。
2.3养殖技术壁垒的提升与饲料价格的不断上涨
非洲猪瘟疫情的常态化防控对我国养猪产业的生物安全保障、农村环境保护与农村经济发展对养猪废物的资源化、规模化经营对养猪技术与产品价格的竞争等方面的需求,都预示着我国养猪产业的发展与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而高企的饲料费用不但导致猪场盈利减少乃至亏本,还增加了养猪的资本门槛。
3推进养猪业健康发展的几点措施
3.1对养猪业的科学与理性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根据中央有关规定,将逐渐减少跨区域运输,并逐渐由运输从运输活体运输转向运输肉类运输。大型畜牧集团在扩大生猪生产基地的同时,也在进行着向粮食行业的转变,正在进行着国内的屠宰场建设。在资金、人才、技术等多个领域,养殖场户与龙头企业之间还有很大的距离,中小猪场和养殖专业户特别是经营散养户所占据的市场份额将会进一步减少。但是,由于我国地域、人口和经济分布的不均等因素,个体经营农户并没有彻底消失,个体经营农户将长期保持
[2]。所以,应该顺势而为,为引导生猪养殖产业朝着“大型养殖集团基地、规模养殖场和养殖专业户”科学合理并存的方向发展,在经济发达地区,首先要引导经营性散养户逐渐退出市场,采用“提升一批、转行一批”的方式,来指导达不到环保要求、生产效率低下的养殖专业户,逐渐进行转型。
3.2适应当地国情的养猪方式转型
现在的养殖方式有自繁自养、专业育肥、合同育肥等,其中以自繁自养为主。自繁自养模式的优势在于其对疫病的控制能力强、持续性强、可以根据市场情况来决定是否销售仔猪和育肥猪,但是其不足之处在于其投资大、盈利慢、对技术的要求较高,不仅需要具备饲养母猪的技术,还需要具备饲养泌乳仔猪和育肥猪的技术,并且猪舍需要具备母猪舍、产房、保育舍和育肥舍。规模化养殖的优势在于管理简单,对技术要求不高,饲养周期短,资金周转快,但供应不稳定,不熟悉仔猪疫情及疫苗接种情况,流动资金较多。
3.3强化养猪废料的回收利用,推动农业与畜牧业的良性发展
运用设施设备和生物技术,将牲畜粪便与秸秆结合起来,制成有机肥或粪肥,并将其应用到田间,从而达到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目的。这不仅是一条可以解决畜禽养殖粪污问题、推进资源化利用的必要路径,也是一条可以提升种植秸秆还田利用率和降低肥料用量,从而对土壤进行改良的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养猪上,应采取“减少猪粪水量—分级沉渣—肥料还田”、“畜禽粪便沼气—沼气”—“天然气”等方式。通过“干清粪”,改善饮水设备,减少畜舍冲洗次数,以及雨污分流等措施,在生产过程中减少粪便的排放量,并将粪便转移到发酵池或沉淀池、沼气池,经过无害化处置后,作为农田、蔬菜、果树和经济作物的化肥使用。鼓励有资金、有劳动力、有技术的猪场农户将周围的耕地进行流转,形成单个猪场农户的封闭式种养模式;无能力的,可与周围农户签署畜禽粪便回收消纳合同,或委托对畜禽粪便进行加工,制成有机肥料或肥料后出售给市场。
4.总结
在猪肉养殖产业中,可以重点从对猪肉养殖产业结构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并根据当地情况对猪肉养殖模式进行适当的改变,同时强化猪肉养殖废物资源化,并推进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等方面,来实现产业的提质增效,从而推动猪肉养殖产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欧耀琴.生猪疫病防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乡村科技,2019(22):102-103.
[2]刘小红,张海峰,陈瑶生.2018年生猪产业发展状况、未来发展趋势与建议[J].中国畜牧杂志,2019,55(3):11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