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了解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的相关知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31
/ 1

随着天气变暖、气温回升,火锅、烧烤、夜啤酒又开始充满人们的日常生活,而随之因拇趾 、跖 、踝 、膝等处单关节红肿热痛、就诊的患者也逐渐增多,并呈现出年轻化趋势。而这些患者大多数因查血发现尿酸增高,超声检查提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除此之外,近年来人群中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患者也明显增加,但因无特殊不适而不被重视,常常反映在体检时或住院常规检查中查出血尿酸高。如不及时进行饮食控制,会导致尿酸持续增多,轻者出现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石,尿路结石,重者引起肾功能衰竭。而早期良好的饮食管理不仅能够降低血尿酸水平、减少痛风发作次数,更能改善患者整体的健康状态。

1.什么是高尿酸血症?痛风与高尿酸血症有什么关联?

高尿酸血症是指血清中尿酸水平男性和绝经后女性≥420 μmol/L(7.0 mg/dl),绝经前女性≥350 μmol/L(5.8 mg/dl)。高尿酸血症患者仅有5%~12%发生痛风,其余则为无症状高尿酸血症。血尿酸浓度在475~535μmol/L(8~9 mg/dl)以下患者暂不考虑使用药物治,而是积极进行生活方式的干预。

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是嘌呤代谢障碍引起的代谢性疾病,但痛风发病有明显的异质性,除血尿酸升高外还可表现为急性关节炎、痛风石、慢性关节炎、关节畸形、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性尿路结石。而高尿酸血症患者只有出现上述临床表现时,才称之为痛风。临床上常将其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前者多由先天性嘌呤代谢异常所致,常与肥胖、糖脂代谢紊乱、高血压、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等聚集发生,后者则由某些系统性疾病或者药物引起。

2.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作为痛风的首发表现,是机体尿酸盐沉积至关节囊、滑囊、软骨及骨质而引起的炎性反应与组织损伤,可致关节剧痛,且多呈现突发性单侧疼痛,关节周边组织可见明显的肿胀、发热与压痛表现。急性发作期痛感剧烈,因此需叮嘱患者卧床休养,适度抬高患肢,以促进患肢循环,避免压迫。同时配备宽松的袜子及轻便的布鞋,以免伤及足部。痛风急性发作期的治疗以止痛、控制炎症为主。秋水仙碱作为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一线特效药,需迅速给药,且越早用药疗效越好,一般在排除肝肾功能异常后给予合适剂量的秋水仙碱可使90%患者在48小时内缓解症状。非甾体类消炎药如:布洛芬、吲哚美辛、美洛昔康和依托考昔,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达到消炎镇痛目的,常联合秋水仙碱作为一线治疗药物。对于合并慢性肝肾功能不全、氮质血症等不能禁忌症或上述药物治疗无效患者可考虑短时间使用糖皮质激素,疗程不超过2周。关节红肿疼痛甚者可同时联合中药外敷,即用“金黄散”、“清痹散”等中药制剂涂抹于皮肤局部以发挥其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消肿利湿等作用。用药期间注意观察有无皮肤破损、外敷处是否存在灼热或瘙痒感,局部有无皮疹等现象。

降尿酸治疗:急性期治疗的初始目标是使血尿酸≤300 mmol/L,长期维持治疗的目标是血尿酸≤360 mmol/L以减少痛风发作频率,从而降低反复关节炎症导致的关节畸形及持续高尿酸血症所致的肾功能损伤,临床常用的降尿酸药物包括:苯溴马隆、非布司他、别嘌醇。目前对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降尿酸的最佳时机以及经治疗缓解后是否仍需要长期降尿酸治疗,各项治疗指南并没有给予明确的规范。急性发病24小时内开始降尿酸治疗还是炎症停止后降尿酸治疗仍存在很大的争论,临床上多在患者疼痛明显缓解后尽早开始降尿酸治疗,每1-2月监测尿酸水平,根据尿酸情况调节药物剂量,维持血尿酸值在360mmol/L,痛风性关节炎每年发作<1次,肾功能正常的目标值。

3.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的生活干预及预防

重视痛风及高尿酸对人体的危害。定期进行科学宣传及知识普及引起病人的主观足够重视,才能够让其主动积极的改变既往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提高医从性,有效预防痛风性关节炎、高尿酸性肾病的发生。

饮食管理:控制每日摄入嘌呤总量,避免富含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水产品、肉汤、蛋白类,包括黄豆、豆类制品等植物蛋白;多食蔬菜水果,因蔬菜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及维生素C,且其多属碱性食物,可以增加体内碱储量,使体液p H值升高,促使尿酸排出,防止形成结晶;

禁饮酒:过量饮酒导致体内产生大量乳酸,阻止尿酸排出,同时酒精是高热能饮品,大量饮用导致能量过剩,尿酸生成增加

④多饮水:每天喝水 2 000 ~3 000 ml较理想。多饮水是为了增加排尿量,利于尿酸排出,防止尿酸盐的形成和沉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