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元还五汤联合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疲劳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31
/ 2

培元还五汤联合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疲劳疗效观察

夏凤玲,靳振伟

(项城市中医院 河南项城466200)

摘要目的:观察培元还五汤联合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疲劳的疗效。方法: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培元还五汤联合针刺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0.0%高于对照组72.5(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FAI分级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上肢、下肢)、MBI评分、SS-QO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用培元还五汤联合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疲劳疗效较好。

关键词:培元还五汤;针刺;缺血性脑卒中后疲劳

脑卒中后疲劳在脑卒中患者中比较常见,多发生在卒中发病后4~6周内,表现为慢性的、持续性的躯体或身心疲劳,休息后疲劳一般不能缓解,影响患者生存质量与卒中后功能的恢复[1]。本研究用培元还五汤联合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疲劳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共80例,均为我院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收治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例(

组别

性别(男/女)

年龄(岁)

BMI(kg/m2

病程(周)

血压

基础病

收缩压

舒张压

高血压

糖尿病

高血脂

对照组

40

24/16

64.46±6.25

23.65±3.43

5.74±1.48

144.53±14.62

88.34±8.52

17

12

13

观察组

40

25/15

65.23±6.41

24.26±3.37

5.81±1.36

143.45±13.57

89.16±8.49

18

13

14

西医诊断标准: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2],经脑CT、MRI影像学检查证实,卒中后疲劳发生在卒中发病后4~6周,休息和睡眠后疲劳未缓解,没法正常生活,疲劳评定量表(FAI)分级为轻~重度。

中医诊断标准: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中医辩证属气虚血瘀证,表现为口眼歪斜,四肢麻木,语言謇涩,眩晕健忘,面色淡白或晦滞,身倦乏力,气少懒言,舌淡暗或有紫斑,苔白,脉沉涩。

纳入标准: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神志清晰,可配合医生完成本研究量表评估;年龄54-78岁;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脑肿瘤、脑出血、认知障碍、精神异常、失语者;伴有严重心肝肾等脏器疾病者;严重重症肌无力、营养不良、贫血、电解质紊乱者;伴有运动功能障碍者。

2.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抗血小板聚集、稳定脑血管粥样斑块、改善脑微循环、以及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对症治疗,并配合主动运动(躯干平衡训练、卧位时翻身运动训练、桥式运动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训练)、被动运动(患侧肢体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等常规康复训练,一天1次,每次30min。阿司匹林(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71021)100mg,日1次;阿托伐他汀钙(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407)20mg,日1次;丁苯酞软胶囊(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0299 )0.2g,日3次。

观察组加用培元还五汤联合针刺治疗。培元还五汤:黄芪30g,熟地黄20g,川芎15g,怀牛膝15g,白芍15g,山茱萸肉12g,肉苁蓉12g,当归12g,制附子12g,桂枝10g,远志10g,石菖蒲10g,豨签草10g。每日1剂,水煎至300ml,分早晚两次服。针刺取穴百会穴、四神聪穴,取坐位,常规消毒,平刺0.5~0.8寸,留针20分钟,针感局部胀麻为宜,退针后用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每日1次。

两组均治疗4周。

3.观察指标

中医证候积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记录治疗前后两组口眼歪斜、四肢麻木、语言謇涩、眩晕健忘、面色淡白或晦滞、身倦乏力、气少懒言的症状积分,分为无、轻、中、重,分别记0、1、2、3分。

疲劳评定量表(FAI)分级:记录治疗前后FAI分级情况,共29个条目,分1-2-3-4-5-6-7级评定,分为正常(29~58)、轻度疲劳(59~116)、中度疲劳(117~154)、重度疲劳(155~174)、极重度疲劳(175~203)。

运功功能: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评估,包含上肢运动功能评定(总分66分)、下肢运动功能评定(总分34分),分数越高运动功能越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标准评估,总分100分,分数越高日常生活能力越好。

生活质量:采用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估,共12个维度49个条目,分1-2-3-4-5级评定,总分245分,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用SPSS20.0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疗效指数按尼莫地平法公式计算。痊愈:患者疲劳症状消失或缓解,FAI评分59分以下,疗效指数90%以上;显效:患者疲劳症状明显改善,FAI评分降低1/2,疗效指数60%~90%;有效:患者疲劳症状有所改善,FAI评分降低1/3,疗效指数30%~60%;无效:疲劳症状未改善,FAI评分、疗效指数未达有效标准。

5.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组别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对照组

40

17(42.5)

8(20.0)

4(10.0)

11(27.5)

(72.5)

观察组

40

23(57.5)

10(25.0)

3(7.5)

4(10.0)

(90.0)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分,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

40

16.48±3.63

8.93±2.45*

观察组

40

16.62±3.47

4.58±1.56*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两组治疗前后FAI分级比较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FAI分级比较  例(%)

组别

时间

正常

轻度

中度

重度

极重度

对照组

40

治疗前

0(0)

13(32.5)

18(45.0)

9(22.5)

0(0)

治疗后

19(47.5)*

9(22.5)

9(22.5)

3(7.5)

0(0)

观察组

40

治疗前

0(0)

12(30.0)

17(42.5)

11(27.5)

0(0)

治疗后

26(65.0)*

10(25.0)

4(10.0)

0(0)

0(0)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两组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MBI评分、SS-QOL评分比较见表5。

表5 两组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MBI评分、SS-QOL评分比较 (分,

组别

时间

Fugl-Meyer运动功能

MBI评分

SS-QOL评分

上肢

下肢

对照组

40

治疗前

36.78±8.46

16.35±5.24

52.68±11.54

143.46±19.53

治疗后

48.57±7.64*

24.64±4.63*

72.35±8.63*

182.74±21.46*

观察组

40

治疗前

35.65±8.59

16.42±5.31

50.56±12.47

141.65±20.38

治疗后

56.26±7.75*

29.89±4.57*

86.43±9.58*

212.38±22.65*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6.讨论

卒中后疲劳是一种常见脑血管疾病并发症,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部分患者可能由神经功能缺失引起,但其他发病原因并不明确。年龄、病史、血液中的1L-1β、TNF-α、IL-6等致炎因子均可诱导卒中后疲劳[4]。中医认为,该病属“中风”、“劳倦”范畴,发病原因与脏腑精气亏损、气血阴阳失调相关。卒中患者多为老年患者,病程日久,脏腑功能亏虚,正气耗损,肾气虚弱,以致四肢筋脉失养,气血运行不畅,气虚血瘀,发为疲劳[5]。故治疗应以补益肝肾、营养经脉、理气活血为原则。

培元还五汤方中黄芪补气养血,熟地黄益精填髓,川芎活血行气,怀牛膝活血通经,白芍养血柔肝,山茱萸肉益肾固精,肉苁蓉补肾益精,当归补血活血,制附子回阳救逆,桂枝温经通阳,远志安神益智,石菖蒲理气活血,豨签草强健筋骨。诸药共用,有补肝益肾、活血行气、化瘀通络之效。针刺百会可醒脑开窍、平肝熄风、正阳举陷、安神定智,四神聪有镇定安神、醒脑和明目的作用,两穴配之,可平衡阴阳、安神宁心、调和气机之效。

综上,培元还五汤联合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疲劳疗效较好。

[参考文献]

[1]李泽禹,廖锡意,梁旭.补阳还五汤联合艾灸足三里缓解缺血性脑卒中后疲劳症状的临床观察[J].北方药学,2020,17(07):122-123.

[2]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4):246-257.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98-199.

[4]王婷,白琳,熊飞.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后疲劳病人神经功能及远期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J].实用老年医学,2019,33(09):871-875.

[5]孟兵,刘冬梅,谢颖桢.培元还五汤联合针刺四神聪、百会穴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疲劳的疗效及对血清致炎因子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8(16):1750-1754+1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