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 江苏无锡214000
摘要:目的:探讨在骨科护理中应用无痛护理管理体系的效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共选取122例患者进行对比实验,在对比前展开分组,分组方式为奇偶数法,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1例患者,前者应用常规护理模式,后者实施无痛护理管理体系,对两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经实验数据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疼痛、下地活动、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住院费用降低,与此同时在护理后观察组疼痛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与护理前,并且满意度评分显著提升(P<0.05)。结论:在骨科患者治疗期间予以无痛护理管理体系不仅可以缩短疼痛、下地活动及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提高患者康复效率,更能够缓解患者疼痛程度,日常生活能力显著提升,相比常规组,患者满意度更高。
关键词:无痛护理管理体系;骨科护理;应用价值
引言: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和对疼痛认识的提高,人们对镇痛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因此,在明确病因、积极治疗骨科疾病的基础上,尽早镇痛是医护人员需重视的问题。本文主要探讨了不同护理模式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差异表现,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21年 6月~2022年5月之间作为主要研究时间段,期间随机抽取122例骨科就诊患者,因本次实验采取对比方式,对此还需构建对照与观察组两个组别,同时为保证研究的有效性,应保证每组患者的人数处于均等状态,并随机选出。对照组与观察组男女人数、平均年龄分别为35、26例(43.19±5.22)岁与33、28例(42.05±4.76)岁。所有患者经影像学检查及临床诊断后均符合骨科病症标准,各暴露性伤口已做有效处理,对此次研究知情并表示同意配合;排除交流不畅、具有其他器质性疾病、精神障碍、依从性较差的患者。两组患者的临床线性资料相比具有同质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主要是配合医生完成对患者的治疗,并注意监测患者病情情况,通过宣教的方式告知患者相关注意及配合事项,在饮食、用药方面给予科学合理的指导,为其制定相应的康复训练方案。
观察组实施无痛护理管理体系,以此来提高护理的相符性与可行性,满足患者生理、心理等方面的需求,可从以下几点展开:①建立档案,在患者入院后及时做好各项资料的收集整合工作,包括病情情况、治疗方式、文化程度、家庭背景、性格特点等,同时注意询问患者疼痛时间、部位、程度、性质、既往病史、过敏史等相关信息。因部分患者需进行手术治疗,手术类型、部位等均会与患者疼痛程度、持续时间有着密切关联,对此护理人员还需做好相应的分类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措施。同时疼痛日志应当由患者及其家属共同完成,详细记录引发疼痛的原因、用药后各临床表现等方面,以便于护理人员能够对患者的疼痛情况有全面的了解,为后期各项护理工作的开展提供精确数据信息[1]。对于存在睡眠障碍或者睡眠质量不佳的患者,护理人员还应当结合其实际情况采取措施来提高患者整体睡眠质量水平,以提高患者康复效率。②疼痛评估,因每位患者的疼痛程度有着较大差异性,为保证疼痛护理对策的针对性,护理人员还应当在不同时间段对患者展开综合评估,包括入院后前3d应当持续评估,并对评估结果进行整合分析、总结、评价。在此期间需注意询问患者主观感受,认真倾听并做好详细记录工作,对于疼痛明显加重的患者,评估方式可采取活动与静息状态两种,对于应用镇痛药物的患者需在运动时进行,只有运动时疼痛程度明显减轻,才更有利于患者的康复锻炼和并发症预防,同时将患者情况及时反馈给医生,以便于医生进行下一步治疗计划的确定[2]。③镇痛护理,结合患者疼痛评估情况制定不同等级护理方案,可分为轻、中、重度三级,对于评分低于3分的患者,疼痛程度较为轻微的患者,可采取聊天、播放视频、轻音乐的方式来分散患者注意力,帮助患者身心得以有效放松,以此来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分值达到4~6分中度疼痛的患者需结合其实际情况,采用无痛静脉针或者无痛导尿等措施,或采取物理疗法,在不影响病情情况下进行冷热敷、按摩等方式并做好情绪安抚工作,让患者平稳心态;对于疼痛程度较为强烈评分高于6分的患者还需采取多模式镇痛,但在此需注重个体化镇痛,因不同患者对疼痛和镇痛药物反应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在选择镇痛方法时还应当因人而异,秉承着应用最小的计量达到最佳镇痛效果的目的。多模式镇痛是将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组合在一起,发挥镇痛的协同或相加作用,降低单一用药的计量和不良反应,同时提高患者对药物的耐药性,加快起效时间和延长镇痛时间[3]。当前临床中常用的方法为弱阿片类药物与乙酰氨基酚或非甾体抗炎药等的联合使用,或者非甾体类抗炎药和阿片类药物或局麻药联合用于神经阻滞。需注意的是应当避免重复使用同类药物。④心理疏导,在疾病作用下患者的行动力受限,需他人照护,并且生理上的疼痛感也会直接影响其生活质量水平,导致其出现焦躁不安、抑郁等负性情绪,这不仅会致使其血压、心率等指标呈现不平稳状态,还会降低其依从性,不利于治疗及护理工作的开展
[4]。针对以上各问题,护理人员还应当及时对其展开心理干预,与患者交流,从中获取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感受,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心理疏导方案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为其讲解疼痛的发生机制,对于患者的疼痛表示理解与安抚,以此来拉近两者距离,提高其信任度,使其能够充分感受到来自医护人员的关心与呵护,以此来最大程度的消除患者各负性情绪,使其能够时刻保持乐观积极心态面对治疗[5]。⑤健康宣教,根据临床经验来看,多数患者对自身病情了解甚微,并会认为疼痛是治疗效果不佳的主要表现,而这也会增强其对疼痛的恐惧感,对此护理人员还需为其讲解疼痛的机制,使其对疼痛有正确的认识,同时展开无痛健康宣教,内容包括止痛药物的种类、作用机制、目的以及疼痛评估方法、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重要性等,为加深患者理解,可为其发放疼痛宣教手册,便于患者理解,切实增强患者无痛意识。对于患者所提出的问题,护理人员需认真且详细的回复,尽量将专业词汇转为简单易懂的语句,帮助其树立正确认知,提高其遵医从医性[6]。其次还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为其讲解家属陪伴与支持的重要性以及家属情绪与患者心理状态之间的关联,使其能够辅助医护人员对患者展开护理,多鼓励与安慰患者,给予其家庭支持,提升其克服疾病的勇气,使得患者尽快康复,从根本上提高其生活质量水平。
1.3 观察指标
①在患者住院期间应当做好各指标的记录工作,包括疼痛、下地活动、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等,以数据表示,方便后期对比工作的开展。②在护理前后利用VAS量表对患者疼痛情况展开评估,分值在0~10分区间,分值越低表明患者疼痛程度越轻,反之为重。③同时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可应用ADL量表,满分为100分,分值高低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有一定相关性。④以发放问卷调查表了解患者满意度,包含护理全过程的各项操作表现,不同分值区间分别表示的满意度也有一定差异,在患者评分后需做好整合工作,计算总满意率时用以下公式(≥80分人数之和)÷小组总人数。
1.4 统计学处理
患者的基本资料与VAS、ADL评分、临床指标及满意度为研究中的计数资料,已有数据后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收集、整合、分析。基本资料及VAS、ADL评分、临床指标数据检验时使用标准差(x±s)完成,满意率可以使用%(百分比)完成数据检验,检验工具为t、X2,若在对比后,各指标数值有明显的差异,可表示为(P<0.05)。
2 结果
2.1通过评估所得,两组患者护理前疼痛程度、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相对较为均衡(P>0.05)。在采取不同护理措施后均有所改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各评分明显较优,数据之间有一定差异表现(P<0.05)。具体数值见表1。
表 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VAS及ADL评分比较(n/%),(x±s)
组别 | n | VAS(分) | ADL(分) |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
对照组 | 61 | 7.72±1.38 | 3.84±1.12 | 59.33±4.02 | 75.32±3.15 |
观察组 | 61 | 7.65±1.29 | 1.65±0.85 | 60.24±3.79 | 89.64±2.02 |
t | 0.351 | 11.374 | 0.278 | 9.057 | |
P值 | >0.05 | <0.05 | >0.05 | <0.05 |
2.2整体来看,观察组疼痛时间、下地活动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与此同时住院费用明显减少,组间经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格2所示。
表2两组临床指标比较(n/%),(x±s)
组别 | n | 疼痛时间(d) | 下地活动时间(d) | 住院时间(d) | 住院费用(元) |
对照组 | 61 | 6.45±1.33 | 27.38±2.54 | 15.93±3.56 | 6934.21±76.72 |
观察组 | 61 | 3.12±1.07 | 19.56±2.01 | 8.65±2.73 | 4712.54±59.38 |
t | 8.712 | 10.367 | 6.245 | 12.366 | |
P值 | <0.05 | <0.05 | <0.05 | <0.05 |
2.3在将两组满意度评分进行整合后所得,观察组评分多集中在八十分以上,不满意例数为0远少于对照组的5例,总满意率分别为80.33%、93.44%,将其对比后具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3。
表格3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n/%),(x±s)
组别 | n | 90~100 | 80~89 | 60~79 | ≤59 | 总满意率(%) |
对照组 | 61 | 33 | 16 | 7 | 5 | 49(80.33) |
观察组 | 61 | 45 | 12 | 4 | 0 | 57(93.44) |
X2 | 10.566 | 5.926 | 3.297 | 7.835 | 11.259 | |
P值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3 讨论
疼痛是骨科医护人员常见临床问题,若未在初始阶段对疼痛进行有效控制,持续的疼痛刺激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发生病理性重构,并且急性疼痛也有可能发展为难以控制的慢性疼痛,慢性疼痛不仅会给患者的生理造成不适感,还会影响患者的躯体及社会功能,导致患者无法正常参与到日常生活和相关社交活动。对此,还需及时采取合适措施来对患者进行镇痛处理,以此来减轻患者疼痛感,缓解患者负性情绪。而无痛护理管理体系主要秉承着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根据患者个体化差异,制定针对性疼痛管理措施进行疼痛干预,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
[7]。在对患者疼痛诊断与评估过程中,应做好各项资料收集整合工作,询问患者病史,建立疼痛档案,并进行分级镇痛,结合患者疼痛程度选择非药物治疗及药物治疗两种方式,提倡多模式以及个体化镇痛,而且还需重视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及健康宣教工作,以此来消除患者对疼痛的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切实提高患者的认知及治疗积极性,使其能够配合医护人员各项操作,以此来达到解除或缓解疼痛、改善各功能、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水平的根本目的。本文对两组患者分别采取不同护理对策,相比传统护理方法,无痛护理更加具有针对性,可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缩短疼痛时间,提高其康复效率,减轻其经济负担,促进患者身心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在骨科患者治疗期间实施无痛护理管理体系能够大大缩短患者疼痛、住院、下地活动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支出,并且日常生活能力及疼痛评分在护理后得到显著改善,患者满意度相对较高。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孙艳群,唐爱芳.心理护理联合人性化护理对骨科患者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心理月刊,2022,17(22):171-173.
[2]黄俊梅,赵志,宋紫薇,周新社.新型人性化健康教育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及满意度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22,20(09):1538-1540.
[3]李秀兰,邹凤娥,蔡仲斌,谢敏仪,王泽民,高颂欣.探讨无痛病房护理管理模式在骨科疼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智慧健康,2022,8(16):166-169.
[4]胡皓琳,朱艳.基于无痛理念的认知行为干预对下肢骨科手术患者围术期疼痛的影响[J].河北医药,2021,43(11):1751-1754.
[5]乔丽.探究对骨科相关病症的老年患者实施针对性的人性化护理干预模式的临床疗效[J].人人健康,2020(14):337.
[6]吴和平.无痛护理干预在骨科围术期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33):89.
[7]王晓茹,孙玮,王俊,梁丽瑞.全程无痛护理管理体系构建在骨科临床中的应用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25(02):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