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焕焕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安徽合肥 230000
[摘要]目的:全面分析急诊护理路径在应用至脑梗死溶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和对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筛选11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实验观察样本,医治时间介于2022年10月至2022年12月间,经行随机数表法原则作分组处理,就对照组(55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55例,急诊护理路径)的Fugl-Meyer量表、ADL量表、NIHSS量表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Fugl-Meyer量表、和ADL量表评分较均高于与对照组更高,但NIHSS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更低(P<0.05);在排尿困难、运动障碍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中,观察组较与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在对脑梗死溶栓治疗的患者采取急诊护理路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促进患者病情好转,值得临床借鉴。
关键词:急诊护理路径;脑梗死溶栓;应用价值;神经功能
脑梗死是因颅内或颅外动脉发生闭塞性病变,致使部分脑组织局限性缺血坏死的一种疾病。据统计,目前急性脑梗死疾病的发病率已经远远超过心血管疾病,脑梗死是因颅内或颅外动脉发生闭塞性病变致使部分脑组织局限性缺血坏死的一种疾病。急性脑梗死具有发病突然、病情进展快、致死率高等特点,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患者将具有面临死亡的风险。早期溶栓治疗可有效疏通血管,缓解部分脑组织缺血缺氧的情况,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同时介入急诊护理路径管理,有效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急诊护理路径属于新型护理管理模式,根据以时间为导向合理化执行护理标准流程[1]。本文特选如入了110例脑梗死患者,探究急诊护理路径的临床实践价值,现对实验详情作如下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实验观察主体为110例脑梗死[1]确诊患者,截取时间区间:2022年10月至2022年12月,遵照随机数表法完成分组任务。对照组55例,男性和女性各自参与32例和23例,年龄含括了37~78岁范围,均值经求取得(57.59±1.49)岁;观察组55例,男性和女性各自参与35例和20例,年龄含括了37~79岁范围,均值经求取得(57.91±1.78)岁。上述患者自然资料具均衡可比性(P>0.05)。
1.2干预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则行急诊护理路径:①入院前。当患者确诊为脑梗死时,即为其提供溶栓治疗,同时介入呼吸道清理和吸氧护理,以最快速度完成溶栓术治疗的准备工作。②入院后。全面评估患者病情状况,并进行急诊头颅MRI检查,术前要求家属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将患者送入手术室,同时完善其他有关手续。③术后护理。加强对患者生命指标和生化指标的监测,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将其送往普通病房。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情绪变化,给予有效的心理疏导。术后2d协助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术后3~6d指导患者正确用药;对存在语言障碍患者开展语言训练;术后7~15d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将鼻饲管及导尿管拔除,给予其有效的康复训练法。④出院后护理。全面实施健康宣教管理,要求患者保持日常锻炼,定时监测血压水平,纠正其不良生活习惯。
1.3观察指标
(1)分别通过运动功能量表(Fugl-Meyer)、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和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就患者的肢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作观察对比,量表满分均为100,Fugl-Meyer量表和ADL量表得分越高表示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越高,NIHSS量表评分越低表示神经功能越好;(2)不良反应发生率:展开对两组患者排尿困难、运动障碍和睡眠障碍反应情况发生率作统计和对比。
1.4统计学分析
该研究中,本研究中,相关数据均采用SPSS20.0软件来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施以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实施χ2 检验,拟定当P<0.05表示差异具有意味比较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Fugl-Meyer、ADL、NIHSS量表评分对比
观察组的Fugl-Meyer、ADL量表评分同比于对照组更高,但NIHSS量表评分相较于对照组展示更低(P<0.05),见表1。
表1 两组Fugl-Meyer、ADL、NIHSS量表评分对比(±s,分)
组别 | Fugl-Meyer | ADL | NIHSS |
观察组(n=55) | 45.42±3.75 | 57.38±3.84 | 8.64±1.26 |
对照组(n=55) | 36.64±2.96 | 44.32±3.57 | 12.48±2.15 |
t | 13.629 | 18.473 | 11.428 |
p | <0.05 | <0.05 | <0.05 |
2.2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排尿困难、运动障碍[2]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比于对照组,居更低水平(P<0.05),见表2。
表2 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组别 | 排尿困难 | 运动障碍 | 睡眠障碍 | 总发生率 |
观察组(n=55) | 1(1.82) | 1(1.82) | 0(0.00) | 2(3.64) |
对照组(n=55) | 4(7.27) | 3(5.45) | 1(1.82) | 8(14.55) |
χ2 | - | - | - | 3.960 |
p | - | - | - | 0.047 |
3讨论
急性脑梗死最常发生在中老年人群中,为典型的脑卒中疾病种类。发病后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患者将面临死亡的风险。溶栓为该疾病最常见的治疗方法,通过改善患者脑部缺血、缺氧情况来恢复神经细胞功能,降低对神经功能的损伤,可加快其神经功能康复,同时采取急诊护理路径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2]。在本研究文实验中,观察组的Fugl-Meyer量表和Barthel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较于对照组更低(P<0.05),提示急诊护理路径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有效性,在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方面具有积极意义[3]。急诊护理路径是针对于传统护理模式进行优化升级后的管理方案,其具有严密的理论体系作导向,使临床护理工作更具专业性、有效性和合理性[4]。并且急诊护理路径还可针对患者病情的差异性及时调整护理方案,从而有效提高了护理质量。完成溶栓手术治疗后,对患者进行心理、疾病相关知识、用药方法等方面进行指导,有效减少了不良反应情况发生[5]。本研究中本文实验中,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比于对照组更低(P<0.05)。
综上所述,对急性脑梗死行溶栓治疗患者给予急诊护理路径对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都有积极效果,可有效促进患者病情好转,可于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富琴,朱伟丽,袁明,等.基于循证的临床护理路径对急诊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应用效果[J].中华全科医学,2021,19(6):1057-1060.
[2]李莹.优化急诊护理路径对脑梗死患者临床结局及舒适度的影响[J].结直肠肛门外科,2021,15(S02):127-129.
[3]赵亚飞.改良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干预中的应用效果[J].重庆医学,2022,23(S01):251-253.
[4]李玲玲.脑梗死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临床效果,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22,17(S2):84-86.
[5]方乐燕.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效率的影响[J].重庆医学,2020,49(S02):92-94.
[1]纳入排除标准?
[2]建议补充分类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