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中对护理质量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31
/ 2

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中对护理质量的影响

魏婷婷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   贵州省 贵阳市    550000

【摘要】:目的:分析在心内科护理过程中给予协同护理模式对于护理质量的影响结果。方法:研究心内科在2023年2月至4月收入的40例住院患者进行分析,应用中心原则每组划定20例,命为比对组(常规护理),实验组(基于以上内容开展协同护理模式),比较护理前后ESCA结果,护理后症状恢复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ESCA结果无差异;护理后,实验组ESCA结果高于比对组,存在可比性(P<0.05);实验组症状恢复情况均优于比对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内科护理过程中给予协同护理模式,可以提升自护能力,病情恢复理想,护理质量较高,值得普及和应用。

【关键词】:协同护理模式;心内科;护理;护理质量

协同护理的应用是为了提高患者的自我观念,从而能够自护,患者可以在护理人员的协同之下,进行相应的护理[1],让护理服务转变为被动向主动转变。心内科患者发病急,病情严重,在治疗的过程中给予协同护理模式,更有利于病情恢复,为此针对本院心内科在2023年2月至4月收入的40例住院患者进行分析,探讨在心内科护理过程中给予协同护理模式对于护理质量的影响结果。

1 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样本的设定对象为本院心内科在2023年2月至4月收入的40例住院患者,采用中心原则将样本分成20例/组,命名为实验组、比对组,数据资料实验组:10/男性,10/女性,年龄上限80岁,下限为60岁,均值(70.00±3.00)岁;比对组:11/男性,9/女性,年龄上限81岁,下限在60岁,均值(70.03±3.32)岁,数据资料无差异(p>0.05)。

1.2 方法

比对组:常规护理[2],按照医嘱进行各项护理,针对病情进行讲解,并且回答患者的疑问。

实验组:协同护理模式[3],①护患协同护理,护理人员要先主动的和患者沟通,引导患者建立积极的治疗观念,且要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健康知识宣教,确保患者对于疾病的发病机理,治疗方式和效果等有着全面的掌握,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②家属和患者进行协同护理,护理人员要鼓励家属共同参与到护理的过程中,指导患者家属协助患者完成相对应的自我护理,例如帮助患者起床,洗漱,行动等,护理人员要多鼓励家属给予患者安慰和关心,为患者讲解家庭趣事,确保患者能够充分的感受到亲情,也纠正患者的不良心态;③病友之间的协同护理,医护人员可以将病友们聚集在一起,共同进行健康宣教,将患者分成多个不同小组,彼此之间要进行相互交流,沟通,让所有患者都能够掌握自我护理能力,要及时的纠正患者之间存在的错误观点,对个性化的心理进行疏导,确保患者可以自主的进行自护;④行为干预,指导患者充分休息,合理的规划自身的饮食,减少心理压;在病房内护理人员应当保持清洁,告知患者良好的大小便习惯对于病情的意义,在排便时不要用力过猛,并且指导患者进行有氧运动。

1.3观察指标

(1)护理前后ESCA结果:采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进行评定,分数高,证实患者自护能力高。

(2)分析护理后症状恢复情况:即心律失常恢复时间、LVEF%、房室传导阻滞、住院天数。

1.4统计学方式

以SPSS27.0 软件核对,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呈现,获取T结果,具有差异(P<0.05)。

2 结果

2.1护理前后ESCA结果比较

如表1所示,护理前,两组ESCA结果无差异;护理后,实验组ESCA结果高于比对组,存在可比性(P<0.05)。

表1 护理前后ESCA结果比较

组别

护理前

护理后

实验组(n=20)

88.53±11.89

123.75±13.78

比对组(n=20)

88.30±12.50

104.42±12.55

T

0.0596

4.6381

P

0.9528

0.0001

2.2 护理后症状恢复情况比较

实验组症状恢复情况均优于比对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护理后症状恢复情况比较

组别

心律失常恢复时间

LVEF%

房室传导阻滞

住院天数

实验组(n=20)

5.50±1.07

48.30±1.20

3.30±1.59

17.22±2.58

比对组(n=20)

7.20±1.43

42.72±1.28

5.45±1.43

20.50±1.70

T

4.2568

14.2229

4.4963

4.7475

P

0.0001

0.0001

0.0001

0.0001

3 讨论 

  协同护理模式是用以提高患者自护能力,让护理人员,患者,家属一同参与到护理中,促使患者恢复健康。近些年,老龄化问题加剧,心内科患者也在增加,为了更好的进行治疗可给予协同护理模式,该护理模式可以让患者,家属正确的面对疾病,了解治疗和护理的重点内容,充分调动患者自护能力,并且参与到治疗和护理中。另外, 部分的心内科患者病情危重,术后康复较慢,很容易出现不良情绪和心理压力,针对以上情况,给予协同护理前

[4],要对患者的心理情况向进行科学评估,给予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的情绪,护理人员要增强和患者的交流频率,让患者意识到良好的情绪对于病情的促进意义。协同护理模式鼓励家属参与其中,多关心和爱护患者,让患者能够感受到家人关爱,辅助家属进行患者日常生活指导,当患者出院后,也可起到护理效果。

  本次实验数据证实,护理后,实验组ESCA结果高于比对组,存在可比性(P<0.05);实验组症状恢复情况均优于比对组,组间对比(p<0.05),其证实了当应用协同护理模式更有助于治疗进行,患者的配合度高,自护能力明显提升,预后理想。

综上所述,心内科护理过程中给予协同护理模式,可以提升自护能力,病情恢复理想,护理质量较高,可普及应用和推广宣传。

参考文献:

[1]纪美娥,张琪.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1,12(01):128-130.

[2]孟克勤.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黑龙江中医药,2020,49(01):241-242.

[3]黄婷.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中的作用和应用价值[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39):40.

[4]孔信.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9,9(20):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