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市人民医院 浙江 兰溪 321100
【摘要】目的:探究急诊护理流程优化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6-2022.6期间收治的9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化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48例)以及观察组(4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急诊护理流程优化模式,比较两组患者以下指标:抢救时间、抢救结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抢救时间,观察组明显较低(P<0.05)。对比两组患者抢救结果,观察组成功率明显较高,复发率较低,(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急诊护理流程优化模式,可缩短其抢救时间,改善抢救结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急诊护理流程优化模式;急性心肌梗死;急救
急性心肌梗死为临床常见急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发病原因多为动脉粥样硬化、血栓等,发病速度较急,病情变化较为迅速,死亡率较高等[1]。发病后,患者可能伴有心率失常以及休克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安全。为减少患者死亡率,应于患者发病后及时前往医院诊疗,缩短患者心肌血液灌注功能恢复时间。为此,临床治疗期间,抢救速度提升,抢救效果提高十分必要[2]。急诊护理流程优化模式下,能不断优化急诊模式,加速急诊进程,意义显著。基于此,文章以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急诊护理流程优化模式的临床价值,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96例,收治时间(2021.6-2022.6),将患者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8例,其中男性患者为25例,女性患者为23例,其年龄集中在45-77岁之间,均值(58.62±2.57)岁。观察组48例,其中男性患者为26例,女性患者为22例,其年龄集中在44-78岁之间,均值(58.45±2.87)岁。组间数据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比。
纳入标准:①此次纳入患者均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疾病,均接受我院急诊干预;②此次研究不违背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标准;③此次纳入患者均对研究内容知情。
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急性病症者;②合并肝肾功能障碍者;③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者;④合并精神系统疾病,或存在意识障碍及沟通障碍者;⑤临床资料存在缺失者。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急诊护理。接到急诊电话后,以最快速度前往患者病发地,并对其予以急诊抢救,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实行相应护理干预。
观察组:急诊护理流程优化模式。完善急诊患者转归制度,按照相关流程实行转运以及急诊干预。到达现场后快速建立静脉通道,并通过吸氧等干预,减少患者不适感。急诊期间,疏导周围群众,缓解患者家属不良情绪,并将患者快速运往急救车。于急救车中科学使用心电图等仪器,联系院内医生,反馈患者临床表现,并谨遵医嘱,科学用药。患者入院前,提前安排接诊位置,便于患者入院后及时接受急诊干预。通知相关医生,做好急救准备。观察患者病情,并开展会诊。完善救治流程,尽快观察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并送检血液标本,预防突发事件产生。转科时评估患者病情风险情况,为确保转科顺利,提前联系车辆,并准备所需物品。
1.3观察指标
比较:抢救时间、抢救结果。
1.4统计学分析
研究所有数据行统计数据,计量资料(±s)表示、计数资料n(%)表示,组间对比t、检验(P<0.05),统计意义标准,应用SPSS 24.0软件统计分析。
2.结果
2.1抢救时间
抢救时间比较,观察组较低,(P<0.05),见表1。
表1 抢救时间(±s,min)
组别 | 例数 | 分诊评估时间 | 静脉通道建立时间 | 心电图时间 | 总抢救时间 |
对照组 | 48 | 0.82±0.41 | 5.03±1.02 | 6.28±1.41 | 21.08±3.54 |
观察组 | 48 | 0.62±0.25 | 4.42±1.03 | 5.62±1.35 | 19.11±3.65 |
t | - | 2.885 | 2.915 | 2.342 | 2.684 |
p | - | 0.005 | 0.004 | 0.021 | 0.009 |
2.2抢救结果
抢救结果比较,观察组抢救成功率较高,抢救失败率以及复发率较低,(P<0.05),见表2。
表2 抢救结果 (n/%)
组别 | 例数 | 抢救成功 | 抢救失败 | 复发率 |
对照组 | 48 | 40(83.33) | 8(16.67) | 11(22.92) |
观察组 | 48 | 47(97.92) | 1(2.08) | 2(4.17) |
χ2 | - | 6.008 | 6.008 | 7.207 |
P | - | 0.014 | 0.014 | 0.007 |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原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等,长期劳动以及暴饮暴食等均可能会提升患者发病率[3]。该疾病发病速度快,死亡率高。急救时间以及效果是影响患者急救结局以及死亡率的关键。急诊护理流程优化模式下,医院可不断优化急诊流程,加速急救效率。在护理工作开展全程,护理人员均能明确自身在抢救工作职责,与医生之间保持密切联系,通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监测患者临床指标方式,为医生提供患者实时病情发生情况。医生通过护理人员的转述以及汇报情况,于患者入院前制定急诊策略,并对其实行及时干预。同时,护理人员于救护车上,可及时为患者提供护理干预,缩短急诊所需时间,提升患者生存率。护理人员在分诊、急救以及转运过程中均积极参与,按照清晰的护理计划,为患者提供急救治疗,在落实急救工作基础上不断提升自身急救工作操作水平。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急救各个环节所需时间均较短,急救成功率较高,复发率较低。整个护理流程有条不紊,患者家属情绪稳定,护理质量较高,能满足患者急救基本需求。因此,该急救护理模式,能减少时间浪费,价值显著。
综上所述,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行急诊护理流程优化模式,能显著缩短急救时间,提升患者安全性,故具有较高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蔡文霞, 黄圆, 周亚民. 急诊护理流程优化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效果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2,8(8):166-168.
[2]卓倩贞. 急诊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急诊护理流程的优化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分析[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1,11(14):65-66,73.
[3]陈楚红,李亚轩,高凯丽,等.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抢救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及对死亡率的影响研究[J]. 中国医学创新,2021,18(14):114-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