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生牙拔除术患者焦虑心理护理的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30
/ 3

阻生牙拔除术患者焦虑心理护理的研究进展

林惠枫

佛山市口腔医院 同济西门诊部 528000

【摘要】阻生牙是一种多发的口腔科疾病,其可诱发相关的口腔炎症,引起疼痛,若患者未及时接受对症治疗,则可能危及周围牙齿健康。临床中多采用手术方式对阻生牙予以拔除,但因部分患者对于拔牙知识的认知程度不足,因而易产生焦虑、恐惧等心理,继而对治疗与护理的依从性造成影响,不利于保障手术效果。本文现针对患者产生牙科畏惧症的影响因素,以及焦虑心理护理的研究应用进行阐述,探讨各项措施在改善阻生牙拔除术患者心理状态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阻生牙拔除术;焦虑;心理;护理

阻生牙是指颌骨内的正常牙齿未合理生长,难以催生出位于正常咬合部位的牙齿,其主要临床症状可见牙龈肿痛、张口困难、面颊肿胀等[1],成年人发病风险约达到20%。阻生牙常见于上颌尖牙、上颌第三磨牙与下颌第三磨牙,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阻生牙拔除术是常见的干预手段,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在软组织阻力、骨阻力等影响下,有着较高的操作难度[2]。而患者在接受阻生牙拔除术治疗时常常引发焦虑、抑郁等心理,不利于保障手术顺利开展,因此提供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具有积极意义。本文通过查阅各项文献报道,围绕阻生牙拔除术患者焦虑心理护理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1 患者产生牙科畏惧症的影响因素

牙科畏惧症是指在牙科治疗过程中患者所引发的焦虑、恐惧、不安等心理反应,行为表现为敏感性提升,耐受性下调,或是抗拒和躲避治疗。有研究报道表示,患者在阻生牙拔除前产生的焦虑和紧张心理,麻醉及拔牙过程中的疼痛刺激会进一步增加交感神经活性[3]

在治疗过程中的不适与疼痛是导致患者产生牙科畏惧症的重要因素之一。部分患者对手术是否会出现意外会有所担忧,并恐惧手术所引发的痛苦,从而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反应。此外,对疾病缺乏认识也是患者出现阻生牙拔除畏惧症的原因之一,由于患者对阻生牙拔除术治疗手段缺乏了解,或是认为牙不疼则无需拔除,继而对手术有所疑惑,形成了焦虑﹑恐惧等心理[4],这也和口腔医疗保健知识宣传力度不足存在关联。近年来,虽然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患者文化水平日益提高,可以利用各种媒介对阻生牙有了一定了解,但因为理解程度较低或较为片面,因此可能会加剧焦虑等心理。同时,医生还会提前告知患者手术所存在的风险,比如导致下齿槽神经损伤、引起麻木感等,以致患者对手术治疗更加犹豫。另一方面,患者对医疗器械的使用也存在恐惧,比如在拔除阻生牙时可能会使用骨凿、缝合线、锤子等工具,其产生的强烈声响也会增加患者的紧张感,尤其是曾接受过拔牙术治疗的患者这种心理更为显著[5]。另外手术室环境与噪音也会干扰患者的心理状态,手术室是一个对环境具有较高要求的场所,而患者对手术室环境以及相关的操作声响异常敏感。其次,口腔医务人员在治疗患者期间的态度也是影响患者心理的重要因素。

2 阻生牙拔除术患者焦虑心理护理研究

2.1健康教育

多样化的口腔健康宣教已逐步运用至临床工作,可以有效加强患者对健康知识的认知程度,预防患者因对疾病不了解而产生不安心理。冯丽嫦等人[6]表明,口腔健康宣教以三种类型为主,包括手册宣教、口头宣教、视频宣教,较为常用的手册宣教与口头宣教,主要是将拔牙手术的意义、内容以及注意事项等告知患者,帮助其对此产生良好认知,增强治疗依从性,减轻其消极心理。视频健康教育通过多媒体技术向患者进一步传达健康宣教内容,以生动直观的表现形式介绍相关的医疗知识,促进患者提前熟悉手术器械与手术过程,从而消除其心中疑虑,提高治疗配合度[7]

立体化视频教育是以信息化技术为基础的新型护理干预模式,可以从多方面为患者构建良好的健康知识教育体系,包括立体动画教育、影音教育与真人演示教育等,进一步发挥数码技术的优势,通过生动直观的信息媒介将疾病治疗知识转化为更为简单易懂的视频形式,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联系患者的听觉与视觉,继而将正确的拔牙知识传递给患者[8]。另外视频画面生动,并能够更加贴合实际,提高了患者的理解程度。而影音教育则有助于增强患者对疾病治疗与护理的了解情况,提高治疗信心的同时强化治疗配合度与护理满意度;真人录制演示视频可促进优化各项护理操作细节,使其更为清晰直观,不仅能引导患者了解如何预防并发症,同时掌握基础的自我护理措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关艳丽等人[9]纳入98例行下颌阻生牙拔除术患者作为样本观察,采用了回授法+视频立体化教育的方式,其中回授法作为一种信息双向传递的手段,利用阐释、评价、澄清等一系列环节,及时评估患者对于疾病和治疗知识的了解状况,并对正向认知进行鼓励,对错误偏差予以纠正,进一步巩固知识,防止发生信息传递错误的现象,继而实现掌握疾病知识的目标。该研究结果显示,回授法+视频立体化教育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且回授法+视频立体化教育组的首次成功拔牙率、患者依从性及满意度等方面均更高,从而提示这种健康教育方式有助于患者更好地掌握拔牙知识,增强其治疗依从性,同时可促进改善患者的负性心理。在该研究中,通过影音教育、立体动画视频、制作人演示视频等方式开展视频立体化教育,如评估阻生牙手术患者的不良问题,包括消极心理、配合度不理想等,制作时间约为20-30分钟的影音视频,内容涉及拔牙环境与拔牙器具介绍、动画图像演示并发症的护理手段,并通过情景演示法疏导患者负性心理;此外针对入院诊断、手术治疗、术后干预等整个过程进行立体场景模拟,清晰展示术前准备、术中配合与术后护理等环节;其次,为患者真实演示术后康复拔牙护理,包括术后肿胀护理、疼痛改善及注意事项等,通过边录制边讲解的形式帮助患者更易理解。另一方面,在应用回授法干预时,要求护理人员结合患者年龄、文化水平、理解能力等,详细介绍视频健康教育的内容,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文字与图片等形式给予多元化的综合指导,护理人员在此过程中需以亲切的语气﹑和蔼的态度、统一的指导进行护患交流,缓解其心理压力,并及时为患者答疑,鼓励患者采用自然的表达方式对健康知识进行归纳与巩固;另外护理人员需耐心倾听患者诉求,对正确回答予以认可与鼓励,并对患者表示充分理解和尊重。如患者回答不正确或演示不到位,则需协助患者分析原因并予以正确归因,并再次复述讲解过的知识。由此可见,视频立体化教育有助于将知识转化为视频,回授法则可借助健康知识讲解与评估,避免患者对医疗知识产生误解。郭影映

[10]在研究中表示,视频立体化健康教育能够改善下颌阻生牙拔除术患者的不良心理,提高其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为手术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2.2建立有效沟通

有研究报道表示,护患沟通不足是诱发医患矛盾的重要影响因素,为有效改善阻生牙拔除术患者的不良心理,保障医生顺利完成手术,需及时与患者建立有效沟通。CICARE沟通方式主要以流程为导向,涉及接触、介绍、沟通、询问、解答等环节,有助于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效果[11]。如在接触阶段,与应注意减缓患者的抵触心理。在记录患者信息及病情变化的过程中,要做好患者个人隐私保护工作,培养平等、可信、和谐的护患关系;在和患者沟通时,护理人员应提前向患者介绍医院与科室环境,以及自身的工作性质、岗位职能,保障患者尽早适应治疗环境,增强护患之间的信任感,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在沟通交流及门诊健康教育时,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详解其护理工作的关键点、各项治疗措施的目的和重要性,以取得患者的支持和配合[12]。同时依据患者的心理状态,将阻生牙拔除术作为重要内容,提阻生牙拔除术围术期有关的护理知识教育,加强患者的执行度;在询问阶段,应通过简洁明了的方式了解患者疾病情况﹑临床症状、护理需求等,以免使用复杂、啰嗦或专业性过高的词汇,保障患者尽可能理解[13]。此外,采用适宜的交谈模式,采集患者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资料,评估患者的心理健康等状态,充分了解患者的个人想法;在回答疑惑阶段,需耐心解答患者在拔牙过程中如何有效配合等问题,减轻患者的紧张心理,建立治疗信心,减轻患者对拔牙的恐惧。傅秀兰等人[14]对3048例行阻生牙拔除术的患者进行评估,研究结果发现,CICARE沟通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常规门诊讲解及护理组患者,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1);此外CICARE沟通组患者的门诊防控、服务、总体评价评分也更高,由此反映CICARE沟通模式可能有利于减缓阻生牙拔除术患者的焦虑心理,提升就诊满意度,改善就诊体验。

2.3 音乐干预

音乐护理是临床医学、护理学、心理学与音乐相互联系、相互交叉渗透的产物,随着整体护理的开展以及多元文化护理等理念不断深入人心,音乐护理的应用也日渐广泛。有分析认为,适宜的良性音乐可以增强大脑皮层兴奋性,改善患者消极心理,振奋精神,对于减轻心理、社会等方面所引起的紧张、焦虑等心理有着积极意义。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逐步深化,心理因素在疾病引发、进展与转归中所发挥的作用备受关注[15]。音乐放松训练是一种补充替代方式,逐步运用至临床中。音乐放松疗法的开展在理论中需由专业音乐治疗师实施,在临床中也可安排具备良好音乐放松治疗知识的护理人员开展。

高波[16]在研究中提出,在患者进入候诊区后,以低音量播放舒缓轻柔的纯音乐,营造轻松温馨的氛围,促使患者心情趋于稳定和平静,减轻其焦虑和恐惧等心理,舒缓身心,将音乐播放到手术结束后30分钟,在手术期间嘱患者放松心情聆听音乐,可结合音乐节奏做深而慢的呼吸。通过播放舒缓音乐,以更好地帮助患者平复心情,将呼吸调整到舒适状态,减轻心理应激反应。李丽等人[17]表示,在进行音乐放松想象锻炼时,引导患者在牙椅中静卧,于音乐及指导语的伴随下开展音乐配合呼吸练习、音乐配合肌肉放松练习、引导性音乐想象。结果显示,与护理前相比,观察组经音乐放松方式干预后的SAS评分有显著下降,提示此方法在拔牙患者焦虑改善上可起到一定作用。其次,观察组的VAS评分也比对照组更低,提示音乐放松干预有助于减轻拔牙患者的疼痛,在音乐放松护理时,引导患者沉浸在平静的意境中,减轻压抑和紧张心理,以积极的体验逐步取代消极的感受,进一步弱化无助和恐惧心理。此外,在术中应用音乐放松干预可促进患者放松身心,转移注意力,减轻手术所致的应激反应,避免在术中产生消极心理。另外,在手术期间佩戴耳机聆听优美音乐,不仅能引导患者将注意力从焦虑恐惧中调动到音乐旋律上,使其保持愉悦心情接受手术治疗,并能抑制外界环境中的一些噪音影响,以免受到干扰。值得注意的是,也有研究报道对于音乐干预的效果存在争议,崔庆赢等人[18]经研究显示,音乐疗法并不能有效减轻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患者的焦虑程度,但可以促进患者满意度提升。关于音乐干预方式在减轻阻生牙拔除术患者焦虑心理上的应用效果还需通过更多高质量研究进行探究。

3 结语与展望

综上所述,阻生牙拔除术属于口腔颌面部手术,采取阻生牙拔除术能够促进消除阻生牙周边的邻牙阻力、软组织阻力、根部骨阻力与冠部骨阻力,帮助阻生牙脱位,继而减少阻生牙对患者所造成的损伤。由于手术环境、器械噪音、保健知识宣传力度不足以及患者对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较低等因素的影响,使得行阻生牙拔除术患者常产生焦虑心理,如何有效减缓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其治疗依从性是当前研究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随着健康教育模式不断优化,逐步开发和建立有效的沟通方式,多种心理护理对策的应用有助于进一步改善患者的消极心理,同时今后仍待通过大样本、多中心且具有前瞻性的研究报道针对阻生牙拔除术患者的焦虑心理改善进行深入研究,从高层次关注患者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刘勇勇,邹曲,杨明理. 左下颌阻生牙拔除术后致皮下气肿合并纵膈积气1例[J].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21,37(11):642,703.

[2] 符志勇. 下颌阻生牙拔除术后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护理管理干预分析[J]. 全科口腔医学杂志(电子版),2019,6(11):98,101.

[3] 姜爱君,范小兰,王晓丹,等. 下颌阻生牙拔除术后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护理管理干预分析[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18,18(11):2059-2061.

[4] 张蓉. 微创拔牙在下颌低位阻生智齿拔除术中的应用分析[J]. 中国美容医学,2018,27(4):91-93.

[5] 杨红梅,陈玲玲,祁婕. 6S管理联合PDCA干预模式在阻生牙拔除术患者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22,28(2):84-87.

[6] 冯丽嫦,林丽珊,周小彤,等. 多种形式的口腔健康宣教在阻生牙拔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5):95-96.

[7] 吴妹娟,李张维,吴丹妮,等. 超声骨刀拔除牙科焦虑症患者阻生齿的应用与护理[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6):68-70.

[8] 王建娇,杜岩. 微信视频健康教育对微创拔牙患者牙科焦虑心理的影响[J]. 中国美容医学,2020,29(3):140-142.

[9] 关艳丽,付艺伟,欧阳付军. 视频立体化教育联合回授法在下颌阻生牙拔除术患者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21,27(6):69-70.

[10] 郭影映. 视频立体化健康教育护理对下颌阻生牙拔除术患者治疗依从性及负性情绪的影响分析[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2,33(8):1004-1007.

[11] 李锡红. 下颌阻生牙拔除术后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护理管理干预分析[J]. 全科口腔医学杂志(电子版),2019,6(33):82,87.

[12] 林祯灏. 改良T型法在拔除下颌第三磨牙近中阻生牙中的可行性与安全性分析[J]. 中外医学研究,2022,20(10):55-58.

[13] 袁伟芳. 阻生牙拔除术患者围术期焦虑情绪的个性化护理对HAMA评分的影响分析[J].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8,5(17):38-39.

[14] 傅秀兰,傅秀英,张红. CICARE沟通模式在阻生牙拔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齐鲁护理杂志,2022,28(14):49-51.

[15] 李淑芳. 放松疗法联合音乐干预对阻生牙拔除患者恐惧状态及疼痛程度的影响[J]. 医学临床研究,2018,35(2):412-414.

[16] 高波. 视频健康教育结合音乐疗法对下颌阻生牙拔除患者预后的影响[J]. 中国美容医学,2022,31(9):172-175.

[17] 李丽,姚志清,王增香,等. 音乐放松疗法对下颌阻生牙拔除患者焦虑及疼痛的影响[J]. 护士进修杂志,2016,31(24):2219-2222.

[18] 崔庆赢,陈思宇,张长彬,等. 音乐疗法在牙科焦虑患者阻生智齿拔除术中的应用[J].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7,27(4):252-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