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巴州焉耆县841100
摘要:自然环境和谐程度与人类生存发展之间的和谐和所有有害关系,通过地理小学教师重视人与地理环境之间的互动,从而提高学生之间互动的认识、理解和评价,促进学生的生态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教师应在新课程中面向地域改革的方向,研究地理教学,从地域定位角度解决入侵者,引进资源和教育工具,提高人的协调效率,提高学生地理各个方面的教育质量。
关键词:初中地理;人地协调观;培养策略
引言
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形成了一定的学习能力,所以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形成自己的想法,与他人进行充分互动。由于核心素养是指学生终身发展、适应社会的品格及能力,可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的生活、学习,所以教师需要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到实处。在初中地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当中,人地协调观是其重要的一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以及个人成长中必不可少的一种素养,所以,下面就人地协调观的培养进行阐述。
一、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人地协调观的意义
有人说,人地协调观是地理核心素养的灵魂。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人地协调观是人们对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秉持的正确价值观。地理学科所研究的主要对象就是人地关系,带着怎样的人地观念来研究、学习地理知识,影响着学生在面对人地关系时的价值取向。尽管从传统评价的角度来看,人地协调观在地理试卷上的体现并不那么直接,但考虑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人地协调观的建立与否还可能影响着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因此,尊重人地协调观在课程标准中的地位,并在日常教学中培养人地协调观就显得十分必要。笔者在理解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人地协调观的意义的时候,形成的认识可以概括为:人地协调观首先是一种观念,其是指向学生心灵的;“协调”是一个核心概念,其界定的主体是“人”与“地”,同时又是“观(念)”的修饰语。怎样的人地观念才是协调的是教学中需要研究与把握的问题。如果在教学中能够让学生在面对人地关系的时候,能结合实际并立足未来的可持续发展,通过理性的分析与判断能够让人地关系变得协调,那人地协调观就养成了。
二、初中地理教学中人地协调观的培养
(一)创设地理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人地协调观的初步感知
教师很难仅仅通过语言知识的解释,将人的协调概念有效地纳入大学地理教学。人的协调方法是以人与环境的动态和变化为基础的,教师应考虑到学生视觉思维的特点,强调创造直观、动态的地理教学情景,直观地展示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创建地理纪录片场景。地理纪录片将人类活动、地理景观、文化和历史等因素结合起来,促进了人类协调概念的渗透。在制定地理纪录片设想方案时,教师应根据所解释的区域地理知识,在因特网画廊收集和筛选相关的纪录片。教师应大致提前浏览纪录片内容,确定创建教学情景所需的部分,并使用裁切工具创建情景,以创建一个可分发给学生的教程。学生们一旦把注意力集中在地理纪录片上,老师就可以问:同学们,老师发现大家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观看这部纪录片,哪个同学发现电影中重要的地理元素?当学生就问题进行交流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课本中介绍地理区域的人文和自然景观等概念,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现场说明纪录片中描述该区域的人文和自然景观,然后再提出其他问题:谁可以说为什么与人类活动轨迹、文化发展和地理环境有什么联系?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自然地将纪录片的不同地理要素联系起来,通过进一步讨论和共同建造,他们一致认为,该区域的地理环境影响着人类景观的设计和建造方式,人类协调的观点最初是在对复兴党的看法中确立的。
(二)通过比较学习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
比较学习是一种常见的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的方法,在比较的过程中,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人地协调观的重要性。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能够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进行相关知识的比较和分析。
(三)组织实践,体验活动过程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地理教师除了要传授学生知识与技能之外,还应当教会他们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展开实践探索,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地理教学的整体质量,而且还能让学生深化理论知识,并在亲身体验活动的过程中建立起良好的人地协调观。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来选择合适的教学素材,然后再带领学生对地理问题展开实践探究,让他们进行知识的迁移与应用,并在这个探究的过程中深化理论认知,从而提高对人地关系的理解。举例来说,在完成《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教学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调研作业,让他们对自家用水情况或周围邻里的用水情况进行充分调查,并观察是否存在浪费情况,最后还要求学生提出自己在水资源利用和保护方面的想法与建议。这种实践性的作业形式,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并促使他们认识到“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的真正含义,提高人地协调观念。
(四)通过优化教学方式提高人的协调观渗透有效性
想要确保高中地理课程人的协调观的有效渗透,除了要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外,还要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首先,在实际教学中,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进行环境保护实践,这是人的协调观有效渗透的重要表现。为了防止“纸上谈兵”,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老师要注重把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进行高中地理教学。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时代的发展下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已成为教学目标。人地协调观是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且为地理教学的核心,所以本文对人地协调观的培养进行了研究,探究出在教学实践中能够有效培养和提升学生人地协调观念的教学方法。包括在教学中情境的创设,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主动性,同时对其人地协调观念进行培养;在课堂上还能够引导学生进入深度学习,形成人地协调观;教师可以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考察调查、模拟实验等感悟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引入社会热点新闻,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其快速理解知识并形成人地协调观。
参考文献
[1]张成良.浅析初中地理教学中人地协调观的渗透[J].新课程研究,2020(20):112.
[2]任永巨.初中地理教学中人地协调观的渗透[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60.
[3]吴萍.初中地理“人地协调观”素养培养策略[J].新智慧,2019(3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