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建筑消防设计要点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5
/ 2

医疗建筑消防设计要点分析

朱江

云南博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云南昆明   650000

摘要:在医疗体制改革的背景下,部分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为能适应新时期的医疗服务需求,各地相继开展了规模化医院的建设工作,一些已有的医疗服务机构也根据医疗体制的改革要求进行改造和扩建,使得医疗建筑工程项目数量随之增多。在进行医疗建筑施工中,应考虑到医院属于人员密集型场所,一旦发生火灾问题存在人员疏散方面的难题,尤其是重伤重症患者区域,很难进行人员疏散。因此,建设医疗建筑时,需要加强对消防设计工作的重视,综合考虑医院空间分布特点和火灾发生规律等因素,科学进行消防设计,从源头上提升医疗建筑的消防安全水平。下文便围绕医疗建筑的消防设计要点展开研究。

关键词:医疗建筑;消防设计;建筑消防安全

医疗建筑的建设规模普遍偏大,且空间分布较为复杂,这无疑会增加消防设计的难度。为能提高医疗建筑的消防安全水平,我国推出了多项指导性政策帮助建筑设计人员明确医疗建筑的消防设计要点,其在实际进行消防设计中,只有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设计才能提高医疗建筑的整体消防安全水平。反之,则会带来诸多消防安全隐患,致使引发一系列消防安全事故,不仅威胁患者人身安全,还会为医院带来重大经济损失。由此可见,对医疗建筑消防设计要点进行梳理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1.医疗建筑的平面布局设计要点

1.1合理设计消防救援通道

建筑分类标准中指出,高度超出24m则为高层建筑,小于24m则多层建筑,根据建筑分类的不同,对消防设计的要求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于医疗建筑来说,其建筑规模偏大,多为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后的救援难度较大,因此需要着重进行消防车道和救援场地的布局设计工作。通常情况下要求高层医疗建筑需设有环形消防车道,如受到空间分布限制,无法实现环形消防车道的设计目标时,则要沿着医疗建筑的两个长边分别设置消防车道。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标准要求,消防车道的净宽度和净高度均应大于4m,且高层建筑周边设置的消防车道最小转弯半径不得小于12m,最大坡度不宜超过8%。在建筑消防设计规范中并未对超出3000m2以上的医疗建筑消防布设标准加以明确,但进行消防设计时,可以将同为人员密集型建筑的商业建筑和大型展厅的消防设计方案作为参考,尽可能为消防救援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

1.2科学控制防火间距

医疗建筑的防火间距设计也需参照相关标准要求执行,确保各个建筑物和空间构筑物之间的间距处于合理范围内。医疗建筑有别于普通建筑物,其中存在大量的液氧储罐,对防火间距的设计要求更高。现阶段基于液氧储罐与建筑物的间距设计给出了明确的规定,可根据《医用气体工程技术规范》中的标准科学设计防火间距,且标准中还明确指出,单个液氧储罐的容积要控制在5m3以下,同时总容积要控制在20m3以下。也要考虑液氧储罐与其他建筑之间的间距控制,与一级和二级建筑物的间距要保持在10m以上,与三级建筑物的间距要保持在12m以上,与四级建筑物的间距要控制在14m以上,与民用建筑的间距则为18m以上。

2.医疗建筑的防火分区和隔离设计要点

2.1防火分区设计要点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中规定,在高层医疗建筑中的门诊大厅需设置自动报警系统与自动喷淋系统,且要求在装饰装修时优先选用难燃或者不燃的材料,地上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划分面积为4000m2,手术部门中同样需要设置自动报警系统,且借助不燃和难燃材料进行装修,地上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划分面积为4000m2。对于一些大型综合医院来说,其门诊区域的空间相对较大,其中设置了大量的设备设施满足患者不同的服务需求,对手术空间的划分也存在一定的特殊性。除根据标准要求对装修材料进行合理选择以外,还需适当防控防火分区的面积,且对于消防救援的路径加以考虑,采用设置防火墙的方式代替防火卷帘,使防火分区得到进一步优化,满足医院空间功能要求的基础上,提高防火分区设置的科学性。

2.2防火分隔的设计要点

(1)护理区域的防火分隔设计。建筑防火分隔设计的标准要求中指出,对于防火分隔的设计要根据实际空间功能来确定,在护理区域中涉及的环节众多,包括病房、卫生间等功能分区,既要考虑空间分布特点和空间面积,还要与疏散路线相结合,形成较为可靠的防火分隔方案,确保在发生火灾时能够将火灾影响控制在小范围内,并能为救援工作提供便利,降低火灾施工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医院的护理区域中设置的病床数量在40-50之间,相关规定中并未对护理分区的面积给出明确规定,但要确保护理单元之间形成有效的分隔,其间要设置耐火等级在2h以上的防火墙,在选择分隔墙上的门时,选用乙级防火门便可达成较好的防护效果。

(2)特殊区域的防火分隔设计。医疗建筑中的功能分区较为复杂,其中重症监护室和重症病房属于较为特殊的存在,在发生火灾问题时病患基本不具备自保和自救能力,因此需要将此部分区域作为防火分隔设计的重点区域,对其进行专门的防火分隔处理,尽可能降低火灾对该类区域的影响。一般在特殊区域内的防火分隔方案为设置耐火等级较高的防火墙(不低于2h)和防火楼板(不低于1h),在墙面上设置的门也需要选用防火等级较高的乙级防火材料进行处理。

3.医疗建筑疏散路径设计要点

3.1科学设计安全出口与避难所

对于单层且建筑面积在200m2以下,最大容纳人数不超过50人的医疗建筑可只设置一个安全出口,而建筑面积较大的多层或者高层医疗建筑,则要根据建筑结构的面积和空间分布特点等对安全出口的设置数量进行有效验算,在护理单元中要在两端分别设置安全出口。对于高层医疗建筑而言,需要考虑特殊患者的疏散难度,在特定区域布设避难所,且要求避难所的空间要在25m2以上。

3.2合理设置疏散门

设置疏散门的要点为,充分考虑人群的疏散距离,即要根据建筑空间大小和人群疏散路径合理设置疏散门,一般排除走廊尽头的房间,其建筑面积在75m2以下的空间内只需设置一个疏散门即可,而超出75m2的则需适当增加疏散门的设置数量,且要根据建筑空间的分布特点对疏散距离进行科学验算,保障人群的高效疏散,以降低火灾事故对患者人身安全的影响。

3.3疏散通道和疏散门的规格设计

在明确疏散门的数量和位置之后,还需考虑到医疗建筑人员密集的特性,对于疏散门和疏散通道的规格进行科学设计。其中的疏散门和安全出口的净宽度要在0.90m以上,且疏散通道以及楼梯的净宽度要控制在1.10m以上。此外,门诊大厅这种人员密度大,且疏散要求较高的区域内,则需适当加大疏散门的净宽度,一般不得低于1.40m,不能设置踏步,以免在紧急疏散时由于踏步出现踩踏事件。

结语:医疗建筑的消防设计存在一定的特殊性,要想提高消防设计效果,则要在全面了解建筑消防设计规范和医疗建筑消防设计规范的基础上,对平面布局、防火分区和间隔、疏散路径等进行科学设计。尤其要关注对重症监护室和病房的防火分区和分隔设计工作,尽可能提升空间分隔结构的防火等级,为火灾救援工作赢得宝贵的时间,并且将火灾影响控制在小范围内,尽可能降低火灾事故影响。总之,进行医疗建筑消防设计时,既要满足火灾防护要求,又要为火灾救援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遵循防治结合的手段控制火灾事故对医院事业发展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温坤华.医疗建筑电气设计中的消防配电设计[J].绿色建造与智能建筑,2022(12):48-50.

[2]梁军.医疗建筑消防系统设计的影响因素及优化建议[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2(21):104-106.

[3]潘晨.论城市大型医院建筑消防设计要点[J].消防界(电子版),2018,4(21):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