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学,引导探索 ——论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5
/ 2

创新教学,引导探索 ——论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

卢先钟

钟山县公安镇江台完小542612

摘要:基于新课程改革工作持续不断深入推进的教育教学背景下,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提出了区别以往的要求,要在核心素养的根本导向下,立足学生实际学情,在有效革新自身教学理念的同时,实现教学模式的转变,通过引领学生展开自主探究,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在深化知识应用能力提升的同时,助力核心素养在小学数学课堂当中的扎根。基于上述所言,本文主要立足引导教学视域,论述了小学数学课堂当中问题解决的有效培养路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

引言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当中明确提出,数学教学活动的实施和开展要将核心素养作为根本导向,在关注学生知识、技能提升的同时,需要进一步关注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针对于解决问题能力的而言,有力彰显了数学学科所具有的应用性以及综合性特征,在助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深化发展当中有着正向价值[1]。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实施和开展,教师需要立足课标要求,有力践行课程标准,从多个维度推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和发展,让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更加具有效能。

一、注重生动情境创设,引发学生思考

就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和实施,为了使得学生以更为积极,也更为主动的姿态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学习,教师需要转变师本位教学模式,以生本位为主,这就需要通过师生之间良好的互动来实现。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学情境的创设是非常关键的,能够在突出和彰显学生所具有教学主体地位的同时,使得课堂氛围更为良好,让学生在思维无尽发散当中,促进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和发展。以“测量”课程内容教学为例,在对情境创设的时候,教师可以以问题为引领,启发学生展开思考“大家观察一下黑板,你有什么好的办法测量出来黑板的长度和高度呢?”以问题为引领,促进学生展开思考,学生会说这些可以通过测量工具对其展开测量,教师就可以继续追问“除了尺子,还有哪些测量工具呢?”从而顺势引出本节课当中的教学内容。通过环环相扣的问题,能够更好调动学生思维,使得学生在具体的情境当中引发自身的思考,在深入理解数学知识的同时,让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在其中得到不断发展。

二、着眼认知冲突,强化数学逻辑

在教学实施的过程当中,教师需要立足学生的实际认知,同时结合教学内容,着眼于认知冲突的引发,使得学生在主动质疑和主动提问当中,深化自身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和发展。以“倍的认识”课程教学为例,主要涉及的内容有“倍”的概念,是在加法学习基础上的延伸和提升。为了使得学生建立对于“倍”的认知,掌握“倍”概念,教师就可以从认知冲突的引发入手,来展开教学。在具体实施的时候,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图片,图片当中有2个苹果,4个草莓,6个桃子,然后让学生对图片进行观察,回答各个水果的数量以及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是怎样的。学生在思考观察当中就能够结合自身所掌握的加法知识,得出“2+2=4、2+2+2=6以及4+2=6”等,明晰各个水果之间的数量关系。此时教师就可以以“倍”的说法来进行表示:草莓的数量是苹果数量的2倍……面对教师的说法,学生内心就会产生质疑和思考:什么是“倍”。在学生认知产生冲突之后,教师就可以顺势引入本节课即将学习的内容。通过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能够使得学生在质疑当中,构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在强化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发展的同时,使得学生思维更为活跃,夯实其问题解决能力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三、关注解题能力发展,培养问题解决

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为了达到培养问题解决能力的目的,教师需要采取更为多元化的方式,在丰富和充盈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使得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能够被满足。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需要予以学生解题能力发展足够的关注和重视,帮助学生夯实问题解决的基础和前提,避免为问题解决当中出现偏离。以“两位数乘两位数”课程教学为例,在对归纳教学展开应用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立足于学生之前所学习的“多位数乘一位数”,带领学生对其算理、算法进行回顾,使得学生在知识迁移的引领下,实现对于相关乘法计算方式的有效掌握,这样学生在之后遇到类似问题就能够迎刃而解。首先,教师可以以复习旧知识为引领,让学生对问题解决的过程当中,回忆之前所学的内容。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可以以问题的提出来引发学生思考“口算的要点是什么?笔算的要点又是什么?”在学生思考和回顾当中回忆之前所学的算理以及算法;接着教师就可以立足新知,继续提出问题,帮助学生在新旧知识之间搭建桥梁,帮助学生初步完善数学知识网络“已知一辆客车,从甲地到乙地所花费的时间是11个小时,它的行驶速度是每个小时56千米,那么从甲地到乙地的距离是多少?”在问题提出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解决题目内容继续展开思考“题目当中有哪些已知信息?你能够对距离进行大致的估算吗?如果是精确的答案应该怎么计算?”通过连环问题的设置,能够使得学生展开对于问题更为全面的思考,同时主动联系之前所学的内容,结合旧知识主动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内容展开阅读。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但有利于学生知识网络结构的构建,并且能够使得学生在牢固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其解决相似问题的能力实现更为显著的提升和发展。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深度改革和不断推进的教育教学背景下,对于数学课程的开展已经不仅仅局限在数学知识的掌握上,更为关注学生在这个过程当中能力素养的提升和发展。其中,问题解决能力作为数学学习当中必备能力,是教师需要予以重视和关注的内容,从多个角度推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让小学数学课堂更加具有深度。

参考文献

[1]吴红梅. 从应用题到数量关系: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新思路[J]. 国际教育论坛, 2020, 2(10):157.

[2]陈燕.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认知分析,模拟及其教学启示——以"异分母相加"问题为例[J]. 中外交流, 2021, 028(001):1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