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有效猜想的实施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5
/ 1

科学课有效猜想的实施探索

刘进贤

张家港市中兴小学

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让小学生从自主猜想中得到结论,再用合理正确的逻辑推理去证明所得到的结论”是科学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的确,获取知识的主要方式是猜想,它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特别是小学生特有的年龄特征,在科学课堂教学中更需要实现有效猜想,引领科学课堂。

一、创设情境,引导猜想

小学生具备强烈的求知欲望,对于周围事物有着很浓厚的兴趣,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诱使学生进行猜想。如在上《摆的快慢》这一课时,教师制作了两个单摆,让学生猜一猜,这两个摆摆的快慢一样吗?并统计一下选择什么答案的人数最多。最后发现摆的快慢不一样,从而再猜测引起两个摆摆的快慢不一样的因素有哪些?由小组采用科学的办法去验证学生们猜想的结果是不是正确。这个教学情景的引入是让学生通过猜两个摆快慢是否一样引出的,成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科学的研究方法,即先猜想再验证。

二、自主质疑,推进猜想

在信息加工理论中,人们认为要使学生成为积极理解跟独立思考的主体,就必须要学会自主提出问题,引导其注意力并促进其思维活力。而教师的事先设计好的提问程序是无法达到同等的刺激强度和效果的。因此,学生的自主提问所取得的效果就强于教师提问。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三单元中的《水珠从哪里来》这一课时,教师说:“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发现在玻璃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出示一个装好冰的玻璃杯,再现上节课的情景。)你们有什么问题吗?”有学生提出:“这些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呢?”教师鼓励学生作猜测,解释只要符合逻辑,越多越好。有的认为可能是从杯子里渗出来的;有的认为冰化成水后从杯口满出来的;有的认为有可能是加冰的时候,冰块碰到了杯沿化成水流下来了……教师又激发学生思考,对于这些猜测你有什么问题吗?有学生说不可能是从杯壁渗出来的,因为玻璃杯是不渗水的;有学生反驳说冰融化时杯子中的水还没有满,不可能满出来;加冰的时候一般都是小心的加入杯内的。充分地讨论后,学生都认识到: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不是杯内的冰融化形成的。在这种探究动机的作用下,学生们以饱满高涨的热情投入到了后续的探究活动中。

三、多元体验,验证猜想

俗话说“不下水永远也学不会游泳”,也就是在教学中,也要让学生行动起来。教育心理学指出,教学效果好坏的关键在于学生的动手参与程度,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脑、眼、耳、手、口。而其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总结问题、研究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在讲授《磁铁》这一单元时,教师应该多准备几个磁铁,发动学生们猜想两块异极磁铁会不会吸到一起,之后让学生们亲自上讲台验证结果,证实磁铁的磁性、磁铁的两极,并亲眼见证磁极的“同极相斥,异极相吸”这一相互作用。通过这一活动,使学生们在动手的过程中持久猜想,让其亲身体验,这比教师只是在讲台上做示范,而学生们只在下面看一看、想一想的效果要好很多。

四、拓展习题,深入猜想

科学作业本中许多练习题都是开放性的,给学生留下了很大的思考空间,也为我们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教学生进行猜想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素材。那么,如何用好练习题,并在练习中促使学生实现有效猜想呢?

1.修改题目

修改题目的条件后再让学生进行猜想是训练学生发散思维的重要方式之一。任何一个问题都包含了条件跟结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修改条件,给学生们创造猜想得机会。例如,在教学《沉和浮》这一单元时,为学生们设置这样的题目:问题一:有些物体落入水中就会下沉,这是为什么?而有些物体并不会下沉,这又是为什么?(对于这样的问题,学生应该不难回答。然后,教师就可以把问题修改一下,变成问题二。)问题二:一个物体落入水中时下沉了,假如在水里撒很多的盐,再把这个物体放入,那这个物体还会下沉吗?如果加入的不是盐而是味精,那在这样的情况下又会发生什么现象呢?将题目修改之后,就对学生的思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猜想素材。

2.类比法

“类比”是根据两个对象或两类事物的一些属性相同或相似,猜测另一些属性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思维方法。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未知的科学问题和熟悉的科学知识做比较,猜测两者在某些方面的同一性,找出两者共同遵循的规律,从而达到解决科学问题的目的。如在学习《垃圾的处理》时,在学生了解了垃圾的定义以后,教师就引导学生猜测:可回收垃圾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不可回收垃圾的主要特征又是什么?在运用类比的思维方法解决问题时,先要分析新物质(或新问题)的特征,再设法将其与已有的知识原型进行对比、联系,最后再用原有的知识成功实现对新问题的解决。

总之,猜想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能够鼓励学生自主发现新思想、新方法、新定理,能够激起小学生主动学习科学的兴趣。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及认知特点,在小学科学的教学中实现有效猜想是可行的,也是必须的,只有实现有效猜想,才能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才能引领科学课堂成功有效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