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馈控制在降低神经外科非计划拔管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5
/ 2

前馈控制在降低神经外科非计划拔管中的应用

向小霞

城口县人民医院   重庆

摘要:目的:探析将前馈控制用于降低神经外科非计划拔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本次研究中,纳入研究对象74例,均为神经外科患者,于2021年4月至2023年3月期间在我院神经外科就医,同时为保障本次研究的顺利进行,根据管道管理方式的不同将患者随机分配为两个小组,即对照组、观察组,每一组内37例,并分别实施常规管道管理、前馈控制,并统计比较两组的非计划拔管发生率。结果:据悉观察组、对照组中分别出现2例、8例非计划拔管,发生率分别为5.41%、21.62%,观察组非计划拔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神经外科患者管道管理中应用前馈控制可显著降低非计划拔管发生率。

关键词:神经外科;非计划拔管;前馈控制;管道管理

引言:神经外科疾病类型多样且复杂,不乏危重患者,如脑出血、颅脑外伤等,甚至可能会危及生命安全。针对神经外科患者,应及时送医给予手术治疗,并在术后留置导管进行引流,这对降低感染、促进术后恢复有重要作用。随着临床医学技术的进步,对神经外科管道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常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有一定的不足,以至于非计划拔管风险较高。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我国神经外科非计划拔管发生率大约为0.2%~14.6%,与患者意识障碍、躁动不安医护护理人员操作不当有相关性,而且当下神经外科中的管道类型较多,如鼻饲管、PICC、脑室引流管等,使得管道管理工作愈加复杂[1]。前馈控制是一种新型管理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前馈控制已经在临床领域被深入应用,基于此在本次研究中便简单探析了前馈控制在降低神经外科非计划拔管中的应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在本次研究实施于2021年4月至2023年3月,选取研究对象74例,均为神经外科疾病患者,经过对其基本资料的分析看,其中包括21例颅脑外伤、30例脑出血及23例脑挫伤情况,均符合实验参与条件。本次研究以对照实验形式开展研究,将74例患者随机分配为对照组、观察组,每一组内37例。在对照组内包括21例男性和16例女性,年龄41~72岁,平均(54.15±5.26)岁;观察组中男女患者比例20∶17,年龄39~75岁,平均(56.36±5.72)岁。相比之下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条件:①患者符合神经外科手术指征;②年龄≥18岁;③术后为其留置2种或2种以上管道;④伦理委员会审查通过。

排除条件:①患者伴有意识障碍;②临床资料不完整;③中途退出。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于本组中实施常规管道管理,需根据患者具体管道类型采取针对性管理措施。

1.2.2 观察组

于观察组中实施前馈控制。①成立前馈控制小组:为保障本次前馈控制的有序实施,可在神经外科护理队伍中挑选若干名具备过硬综合素质水平的护士成立前馈控制小组,将预防非计划拔管作为重点工作内容;小组内需召开工作会议,集思广益探讨神经外科非计划拔管危险因素,并针对具体危险因素制定改进对。

②强化护理水平:在神经外科管道护理中,护士是重要参与者、实施者,应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水平,这是防范非计划拔管的重要途径。基于此,前馈控制小组可定期或不定期组织神经外科护士进行非计划拔管相关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培训,还应加强思想症状教育,促使护士能够真正在思想意识上提高对预防非计划拔管的重视度,并真正将该观念落实到实际临床工作中。

③合理约束:导致非计划拔管的危险因素较多,患者的躁动问题便是主要原因,基于此应着重关注每一例患者的具体情况,评估其躁动风险,对于一些躁动情况比较严重的患者,首先应严格固定管道,例如使用绷带、弹力胶布进行固定,护士每次巡视时均应检查管道固定情况,对于存在管道松弛、弯折的情况应及时给予针对性处置;其次,对于躁动风险较高的患者还应给予适当的保护性约束,护士需要积极与患者家属沟通,告知家属躁动与非计划拔管的相关性,使其能够理解保护性约束的重要作用,待家属同意且签字后方可实施保护性约束;应重点对患者手、脚进行约束,每2h解开1次,护理人员还需对约束部位进行适当按摩,2~5min后需再次约束[2]

④健康宣教:管道留置期间应对患者、家属进行适当的健康教育,目前在神经外科护理中,护士应关注患者意识状态,对于意识尚清的患者可给予针对性的健康宣教,例如介绍各管道的重要性、必要性,并告知其尽量避免过度活动,尤其要禁止自行拔管;如若患者存在明显意识障碍,则应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告知家属各管道的作用,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便于家属更容易理解;而且还要向家属介绍非计划拔管的危害等,指导家属在陪护期间应关注患者管道留置情况,一旦出现不良事件应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1.3 观察指标

统计比较两组患者的非计划拔管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对于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数据信息均需进行统计学处理,对此可选择SPSS23.0软件作为统计学处理工具。在具体统计学处理过程中会涉及到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可分别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同时还需分别通过“X

2”“t”进行检验,确认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后可表示为“P<0.05”。

2 结果

2.1 非计划拔管发生情况

据数据统计显示,观察组非计划拔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表1 非计划拔管发生率比较(%)

组别

例数

非计划拔管

发生率

观察组

32

2

5.41%

对照组

32

8

21.62%

X2

10.241

P值

<0.05

3 讨论

神经外科是医院重点科室,一般在手术治疗后会为患者留置各种导管,如尿管、鼻饲管、深静脉置管、PICC导管等,在术后临床工作中应着重关注导管管理。据悉部分神经外科患者有较高的非计划拔管风险,常规管道管理模式的针对性、综合性不足,无法针对性地防范非计划拔管。

本次研究在观察组内实施了前馈控制模式,相比常规管道管理的滞后性,前馈控制模式下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对非计划拔管的防范是以“预防为主”[3]。前馈控制的具体实施中,首先成立了专门的前馈控制小组,以小组形式负责整个神经外科的非计划拔管预防工作,并总结分析了神经外科非计划拔管的相关危险因素,具体包括护理人员因素、患者意识障碍及躁动,同时根据具体危险因素制定了针对性地改进对策。例如对于护理人员因素,需着重加强护理培训,使护理人员能够持续提升对非计划拔管危险因素的识别能力、处置能力;患者方面,对于躁动风险较高的患者应重点关注,给予适当的保护性约束;再如在具体实施护理干预前全面了解了患者基本情况,并对意识尚清的患者给予针对性健康教育,使其能够加深对非计划拔管的认知,不仅如此,前馈控制模式下护理人员还积极与患者家属沟通,介绍非计划拔管的相关内容,使家属也加入到了管道管理中。如结果中表1所示可见,应用前馈控制模式的观察组非计划拔管发生率5.41%,显著低于对照组21.62%(P<0.05)。

综合本次研究分析可见,在神经外科置管患者中应用前馈控制可有效防范非计划拔管。

参考文献:

[1]周丽娜,王志敏.瑞士奶酪模型在ICU非计划性拔管预防管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22,20(24):3367-3370.

[2]鲁志卉,王颖,黄子菁,王蕾.成人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风险评估量表的构建[J].中国护理管理,2022,22(06):893-898.

[3]张萍. 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拔管风险评估量表的构建及应用[D].重庆医科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