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城市水资源中心 新疆塔城 834700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农业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但要想继续增加农业产量,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就必须加大灌渠工程的推广力度,懂得加强运行维护管理,制定完善的规划维护方法,可有效解决灌溉渠道的技术难题。为此,本文着眼于农业水源保护区灌溉渠道的运行、维护和管理,并进行了相应的分析。
关键词:灌溉渠道;运行;维护;管理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出台,农村地区的发展重新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农村地区在我国经济结构中最重要的作用就是保障粮食安全与输送劳动力。其中农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就是影响粮食安全的核心因素之一,随着我国农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的普及,我国整体农业发展水平也得到了全面提高,但部分地区由于水利灌溉工程的建设及运行维护不到位,无法有效发挥其功用。
一、水利灌溉渠道工程对于农业发展的意义
农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是现代农业的基础设施之一,必须建立完善可靠的水利灌溉渠道工程,才能有效保障我国的农业发展。水利灌溉渠道工程的基础内容就是灌溉渠道底部及两侧硬化,农田水利行业叫“三面光”,其主要作用:一是减少渠道沿程水头损失,可以灌溉得更远;二是减少水量渗漏损失,可以灌溉得更多;三是减少疏浚、清理等维护费用,虽然一次性投入大,但以后基本不用每年再投钱。
二、目前我国农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工程设计不合理
在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实际设计过程中,部分地区缺乏充分的实地考察,只是进行了简单的航测,甚至有一些地方在施工过程中还不停修改设计,造成了财政资源的浪费。部分地区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完工之后并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只覆盖到了主要道路两侧的农田,其他区域的农田无法进行有效的灌溉。
(二)工程长期缺乏维护
农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在投入使用之后,部分地区工程长期缺乏维护,导致无法发挥其实际功效,甚至有部分农户宁愿自己铺设水管也不愿意使用农田水利灌溉渠道。如部分地区在工程施工前未能充分考虑到当地的气候,导致施工指标设置不合理,在入使用后不久就出现了坍塌的情况,直接影响了渠道的后续使用。
(三)部分地区工程质量不达标
由于目前我国的小型水利工程的可行性研究较少,这就导致农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缺乏统一的技术指标而出现工程质量不达标的情况。虽然我国相关部门已经制定了相关的技术标准,但在落实的过程中缺乏监督,基层的水利单位和施工方通常会忽视相关技术标准的执行。还有部分地区由于实地情况较为复杂,相关部门资金不足导致出现了工程质量不达标的情况。
施工方的管理不达标也是导致部分地区工程质量不达标的重要原因之一。承包商都是合格的施工企业,但由于涉及人员多,管理层次多,施工队伍素质不统一,监督管理不到位,施工队伍素质仍然很差。情节严重的,还有分包和非法分包。
三、农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运行维护及管理的途径
(一)结合农田实际情况科学设计水利灌溉渠道工程
在农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设计前,设计团队需要对工程覆盖区域内农田的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包括地势变化、农作物采用的灌溉方式、水源的位置、施工区域的地质情况等等,要从实际需求和实地条件出发,在控制工程成本的前提下,设计能够全面满足使用需求的渠道工程。常见的施工包括三步,第一是基础的处理。在开沟之前一定要勘探好地形,确保土质是否适合施工。第二是水渠沟槽开挖。水渠开挖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开挖尺寸、坍塌等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根据具体的水渠施工方式来考虑解决方法,如:施工方式为人工预制,则需要清理坍塌补位处理。如果用水渠一次成型设备直接施工的话完全可以不用处理。同时还可以借助相应的器械,水渠一次成型机会直接填补坍塌补位,将混凝土填进空白的地方,不会出现混凝土悬空,底部不实的问题。第三是人工混凝土修建。人工修建的过程包括支模具、拆模具、收光等多种环节施工。全自动防渗渠现浇成型机一次可浇筑几十米或者几公里一次成型的水渠,一次成型无需人工后期修补收光。现场水沟成型机,是一种防渗渠成型机,主要针对水沟浇筑的工程施工,但是这个机器并不是一种新机型,南方许多高标农田改造项目都已经大面积使用了。
(二)建立完善的农田水利灌溉渠道管理制度
在农田水利灌溉渠道建设和使用过程中还应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并进行有效的管理。在建设过程中应从三方面入手,首先是建立完善的农田水利建设程序。将施工方与相关部门建立系统的联系,由相关部门出面来对施工方进行全面的监督;其次是要健全对工程设计的管理。农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到当地的地质特征、气候以及工期、成本、经济效益等多方因素。最后是要建立完善的验收机制。在工程完工后由第三方财务机构与工程验收机构来对工程的款项及工程质量进行核实。在建设完成后还应健全水利工程管理模式,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在市场导向之下,对农田水利采取租赁、承包、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促进土地流转,调动承包商积极性,从而促进农田水利资金投入。在农田水利灌溉渠道管理过程中可以通过采用网格化管理的方式,对不同区域的工程管理工作责任到人,以此来保障工程日常维护管理工作的落实。
(三)借助信息技术实现农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升级
信息技术在农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中的应用主要包括管理云平台、智能感知体系、通信网络、数据中心四个方面。管理云平台是灌溉区信息建设的中心,灌区信息化建设,围绕灌区现有水资源、水生态和水灾害等问题,实现智能感知、自动控制、智能监视、智能管理,进一步提升灌区现代化管理水平,促进灌区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智能感知体系是指通过物联网来实现对灌溉区的全面监控,包括灌溉区雨情、水情、水质等信息。通信网络建设是指通过通信网络来实现对灌溉区所有智能设备的有效连接,来实现灌溉区水利工程的一站式管理。数据中心建设是指灌区信息化管理系统以数据共享、业务协同为根本出发点,通过数据收集整编、数据接入、汇集,整合重构各类水利信息资源,建立互联互通智能融合的大数据中心,实现数据集中采集、集中存储、集中管理、集中使用。
四、未来农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的发展方向
农田的建设是关系到我国粮食安全的大事,我国农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将会朝着市场化、信息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市场化是指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已经逐步意识到市场经济对于社会资源调配的优越性,因此未来农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将会朝着市场化的方向发展。信息化是指随着信息技术在农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的全面应用,能够有效解决农村人口外流导致的劳动力不足的问题,能够实现大片农田的自动化灌溉工作,同时还能有效控制灌溉用水,节约水资源。制度化是指近年来中央不断强调加强对农村的建设,灌溉渠道工程的管理工作也开始不断受到人们的重视,相关部门需要出台更加具体可行的管理制度来实现农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管理的制度化。
五、结束语
综上,农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从工程量分析是小型水利工程,但从社会效益分析却是关系到我国粮食安全的“大工程”,因此在进行农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建设与运行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实际情况,通过创新管理机制、健全管理制度来提高基层机构的管理水平,最大化农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王婷芳.农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运行维护及管理[J].农家参谋,2022,No.734(14):153-155.
[2]周玉龙.农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运行维护与管理对策[J].乡村科技,2022,13(11):146-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