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德同行 以美育人——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德育和美育的渗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5
/ 2

与德同行 以美育人——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德育和美育的渗透

韦艳玲

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罗城·深圳实验小学 

摘要: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核心素养与素质教育的教学基准下,小学美术知识能够促发学生艺术涵养、知识底蕴、德育意识美育教育等多方面的良好迸发,更能够促推学生艺术知识系统的全面搭建、成长。德育知识美育知识的传授在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教学中占据着的重要位置,它能够有效抑制学生在知识吸收、掌握历程中所发育出的不良意识“分子”,是学生学习生涯与人生发展中的重要“伙伴”。将德育教育、美育教育到小学美术课程中,不仅能够促发学生品质体系、德育系统审美能力的有效成长,促动学生品质细胞、德育神经的良好发育,也能够促推学生在艺术文化的吸收与实践历程中,不断搭建起更加全面、良好的品质系统。对此,本文将围绕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德育美育的渗透策略进行述。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德育美育;渗透

引言在素质教育的教学大背景下,小学美术知识的传输与艺术的实践要以促发学生品质审美系统的健全、成长为基,着力于在小学美术教学历程中促推学生品质意识审美能力的有效发育,要让学生能够在小学美术知识的吸收中更加全面的认知到文化的多样性、丰富度,促发学生文化弘扬、传承等良好意识、品质的成长。同时,美术教师也要将德育美育知识融到美术课堂的教学历程中,促发学生良好学习意识、行为、品质的发育,让学生能够在美术知识与德育知识美育知识的相互贯通下,迸发出更多样化的创新思维与知识实践能力,促发学生知识吸收度、掌握度的全面攀升,助力学生知识思维的全面扩展,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中搭建起更加实质化、高效化的思维体系,增加学生对艺术知识、文化的学习憧憬,促推学生品质美育系统的高效建立、发育。

一、前小学德育教育美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德育教育缺乏活力

部分教师在德育教时,一般都是道德法制课程,或者制定相关的规定,规范学生的行为举止。这样的德育教育是乏味的,更多的是让学生“要这样做,不能那样做……”的说教。这样的德育教育只是留于表面,没有达到德育教育真正的目的,会造成学生的言行相悖。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目的不是单纯让学生了解这些德育知识,而是要让学生在生活实际行动中也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还有部分教师认为德育教育不是自己的主要教学任务,进一步使德育教学效果的下降。

(二)审美教学模式单一

美术课堂枯燥乏味,教师过于依赖美术课本知识,未曾结合教材展开课外活动,单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学,导致教学过于形式化。教师将美术绘画知识点强硬灌输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参考某个场景与现象进行绘画虽然场景比较动感与灵气,但学生却无处下手,找不到吸引自己的点,无法画出更具感情的作品。具体来说,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过于重视理论基础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审美情趣与审美能力的提升,导致学生不会发现美,更加不会感受美,从而不能画出与自己感受相适应的美术作品。

二、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德育和美育渗透的策略

(一)挖掘术作品中德育教育的元素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贯穿德育元素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在核心素养与素质教育的教学基准下,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中要以促发学生德育意识的良好成长为“地基”,促使学生在美术课堂与德育知识的贯穿与相融下,逐步认知到正确的表达技巧、语言组织方式以及沟通形式,促推学生素质体系与德育意识等多个品质方面的有效发育。美术教材中各种各样的艺术作品,是学生了解和掌握美术知识的重要资源,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所展示的艺术作品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充分发挥美术教材的优势。美术教材中的作品是以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及学习需求为基础所设置和排列的,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师从教材中挖掘德育元素提高学习效果。在教学前教师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梳理,挑选重点的艺术作品组织学生进行鉴赏活动,在鉴赏过程中学生会思考艺术作品的外在和内在美感,与此同时教师结合艺术作品主题实施德育渗透,提升教学效率。

例如,在《绘画作品中的劳动者》中教师在渗透美育的同时向学生传递劳动教育,提升学生对劳动的重视度,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在本节课中展示了《初踏黄金路》这一作品,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对作品的色调以及形象进行观察,其将金黄色作为主色调,体现了丰收的场景,利用黑白红三个颜色,突出了藏族妇女形象,整体画面协调,线条饱满,传达出了藏族人民丰收的愉悦之情。在此之后教师结合其他各类和劳动有关的艺术作品让学生思考劳动对于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性,认识到农民耕作的辛苦和坚强,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优秀的劳动品质,珍惜粮食,让农民的辛苦劳作不会被浪费。

(二)注重调动多方面的感官,增强学生的美育鉴赏能力

美育教学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学生调动各方面的感官,对生活当中的事物进行感知,从生活当中平凡的事物里去发现各种艺术美。因此美术教师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当中要想进行有效的美育渗透教学,就必须要学会调动学生的感官。比如说,不同的音乐是有不同色彩的,人在听到一些欢快活泼的音乐时自然会情绪高昂,不自觉的感受到快乐。如果听到一些忧郁沉闷的音乐,那么人的心情也会随之变得失落。还有人在看到不同的颜色时,所产生的情感也是不同的,当人们看到生机勃勃的绿色时,自然会感到充满了活力和昂扬的生机。当人们看到黑色或者灰色时,自然会感受到压抑和忧伤。这事实上就是人的感官对外界事物感知的一个重要反应,所以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的时候,就要尝试去调动学生的感官来对周边的事物进行体验。

例如教师可以在美术教学活动当中尝试进行音乐色彩的描绘,通过播放不同色彩的音乐,让学生运用不同的色彩来对音乐的情感进行反映。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调动听觉和内在感受来对音乐进行深度把握,最后再用具体的艺术形象对自己所听到的情绪进行描绘。通过这样的方法,更加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于外界的感知能力,增强学生细腻的体验能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的美术教育中,美术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从培养小学生的德育和能力出发,注重挖掘小学生的美术创造能力和美术欣赏能力。同时,美术教师要注重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空间,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给学生提供一个发现美、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机会,要引导小学生将生活中的美与课堂中的美相结合,让他们更深刻地懂得“美”是源于生活,并要回归于生活的艺术修养,从而更好地提升小学生的综合艺术修养,让小学美术课堂的德育美育之花开得更加灿烂辉煌。

参考文献:

[1]万裕蓉.如何将德育渗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J].  2021.

[2]薛智华.随画入境 美中立德——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究[J]. 美术教育研2021,(17):150-151.

[3]张珍.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美育的渗透.考试周刊,2017(48).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池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课题立项(批准文号:河教科[2022]9号),《易地扶贫搬迁移民安置点学生德育养成教育实践研究——以罗城·深圳实验小学为例》阶段性成果,项目立项编号:2022B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