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广播影视译制中心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4
摘要:进入新时代,在我国社会快速发展下,带动了影视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人们对影视文化领域的欣赏需求和审美水平逐渐提高,影视文化作品已经成为人们获取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的重要手段。这些影视作品的后期配音工作也逐渐成为整个艺术创作当中的重要环节,专业的影视配音技术也在不断提高,现如今配音演员也已经成为一个自由职业了。在影视配音迅速发展的同时,人们应当看到很多配音演员在配音工作当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忽视了有声语言内部技巧的运用以及情绪的掌控等。文章除了简述影视配音的发展现状和分类特点,也对配音中情、声、气的运用和应注意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影视配音;问题
引言
人工智能作为一种全新的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隐藏在手机中的智能助理Siri、餐厅里的智能送餐机器人、导航软件里智能配音的“小岳岳”、快递中转站的智能分拣机器人,人工智能有效提升了社会生产生活的质量和效率,同时也悄然改变播音主持领域的发展格局。
1目前影视配音作品中存在的问题
1.1翻译台词的问题
翻译台词工作的完成是翻译演员和导演完美配合的结果,缺少了其中任何一人都不能完成该工作。当进行第一遍台词翻译时,无论是说话频率还是语调都要求配音员一次又一次地反复练习,而且口型要与演员的语速一致,面部表情也需要表现得非常自然,但是大部分配音演员并没有进行反复练习,而是看完几遍台词后就直接进行配音,导致对台词的理解不通透,无法准确传达出演员真正要表达的意思或情感。
1.2缺乏情绪变化,无态度倾向
播音员主持人、稿件、受众三者之间的矛盾运动构成了播音主持活动。其中,播音员主持人是播音创作的主体,稿件和受众是客体。播音员主持人通过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自己的思想感情,把按照文字排列传递信息的符号系统转变为按照有声语言和副语言传递信息的符号系统,建立起一套新的符号系统。这种转变并不仅仅是从文字到有声语言的转变,更有理性的提升和情绪、情感的转变。而人工智能配音技术缺乏这种情绪的变化,故无态度倾向,无法进行二度创作。因此,人工智能只是信息传递的工具,无法与受众进行情感上的深层交流。只有与受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才能更好地传递信息,表达态度,使作品更具有代入感和感染力。在《创新中国》第一期节目中,介绍到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去世时,人工智能配音的语气生硬,对情感的诠释不足,使观众无法共情,感受不到节目所要传递的感情和价值观。这与李易老师配音的《再说长江》《地球脉动》《美丽中国》等纪录片有很大差距。
2影视配音中的问题优化策略
2.1以原片风格为基准
配音演员的工作不是仅仅将已经写好的台词朗诵出来,而是需要根据对配音人物的理解,对其所说之话进行二次创作。这种二次创作并不是天马行空的,也是需要考虑故事发生的背景和人物的生活经历的,一定要符合原片的创作风格。配音演员在进行配音之前,首先要对影片类型进行判断,不同类型的影片配音演员在配音时需要带入不同的感情,喜剧的语调是欢快的,悲剧的语调是低沉的。不仅如此,配音演员还要注意原片反映的是何种生活状态下的故事,不同的生活环境对应不同的语言环境,故事背景是城市,则需要模仿城市人平时说话的语音语调;故事如果发生在农村,发音则需要符合当地发音特点,在词汇的选择上也需要符合当地人的说话习惯。配音演员在配音前要深刻理解原片主旨,能够清楚地抓住原片想要表达的情感,要了解原片描述的生活片段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时代印记,全身心投入到原片描绘的世界当中,设身处地地感受处于特定时代的人物的内心活动。配音演员还需要对配音人物的生活环境进行深入了解,这样才能领会到人物在这种生活环境下心境和性格的转变,才能够准确地抓住人物在不同时期语气语调的精髓,进而将人物的真实感情色彩准确地表达出来,使配音演员跟得上原片的故事发展节奏,升华原片主旨。在配音演员进行实录之前要对原片重复放映,找到影片剧情发展的节奏,反复揣摩人物处于不同环境下的心理活动,抓住人物情感表达的最佳契合点。在对原片人物感情拿捏不准的时候,配音演员要积极查阅资料,最好能够参阅相关影像资料,将自己带入到原片反映的特定时代的生活环境中,这样才能将人物再现还原最真实、最贴切的故事情节。
2.2把握剧本的内在语
配音演员要想把握好内在语,首先需要以剧本为核心,广泛调查、收集、了解相关信息。可先从剧作家入手,剧作家往往有较为固定的写作方式,分析其写作特征,能更好地掌握剧本的内在语,然后进一步梳理其作品风格、态度情感、价值取向,这部分信息往往能帮助配音演员跳出剧本世界的局限,站在更为全面的角度来理解剧本。此外,还需深入了解剧本世界所处的时代背景,特别是以现实世界作为背景的剧本,只有认真调查了这些相关信息才能准确无误地理解人物的行为逻辑。剧本又区别于一般文本,具有内容繁多、信息量大、故事性强、矛盾突出、情节曲折多变等特点,其文本涉及所有类型的内在语。在把握剧本本身时,应格外关注寓意性、提示性的内在语,其中常常隐含着伏笔。人物的变化与成长、故事情节的转折与推进、情感的酝酿与迸发,都通过内在语来实现,可谓草蛇灰线,伏脉千里。配音演员应仔细、耐心、有意识地推敲揣摩文字背后所隐含的信息。
2.3人工智能技术是否可以提升共情力
人类与人工智能最大的区别在于是否具有主观能动性,是否具有感情。情商的核心是共情能力。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曾经这样评价人工智能:它具有我们的声音和形象,但是不具备我们的情绪变迁,无法体会播报者的喜怒哀乐。在2008年的地震报道中、在《动物世界》里赵忠祥老师绘声绘色的配音中,受众看到了主持人的真情流露,他们的有声语言表达,使无数受众感动不已。这种共情力是当前人工智能技术所没有的。未来,如果人工智能可以识别出文字稿件中的感情色彩,并作出相应的反应及处理,作品效果一定会大幅度提升,受众的接受程度也会相应提高。
2.4语言表现力
一部优秀的视听作品的产生离不开声音语言的诠释,配音员们通过人格化的语言变现力,规范、严谨、贴切、自然的进行声音处理,这不仅仅是对停连、重音、内在语等的变化,更是对个人声音弹性的高层次运用。语言变现力本是配音员最基础的能力诉求,但在智媒时代则需要赋予其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具有人格化传播特质的声音能量,用独一无二的、极富张力的语言形式,去处理角色,解说事物、诠释产品与需求。所有的语言样态必须具有真情实感,贴切作品,这样才能通过提高配音员的语言表现力,进而提升影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结语
随着国外大量影视作品涌入我国以及我国影视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我们还需要大量专业的配音演员。通过以上对当前我国影视配音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的一些总结和思考,发现提升艺术素养、融入人物、夯实配音技巧、理解作品内核等都是配音演员需要解决的问题,希望涌现出更多的优秀的配音演员,制作出更加优质的影视作品。
参考文献
[1]郑宜庸.电影方言译制的形态与意义[J].东南学术,2014,(04):219-224.
[2]辛凯强.影视配音创作的再现性特征分析[J].品牌(下半月),2014,(08):265.
[3]罗国成.浅析人工智能技术在播音主持领域的应用[J].信息记录材料,2020,21(03):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