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经筋理论探讨毫针关刺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4
/ 2

基于经筋理论探讨毫针关刺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

刘艳丽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 辽宁 沈阳 116650

摘要:目的探究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实施基于经筋理论探讨毫针关刺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1-20231月医院收治的60例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结合组间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基于经筋理论探讨毫针关刺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临床疗效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VAS评分、OD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及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复发率(3.33%)低于对照组(20.0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80.00%);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在针刺治疗的同时联合六字养生操进行训练,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腰部功能,缓解患者的腰部疼痛,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经筋理论毫针关刺法慢性非特异性腰痛

引言

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NLBP)是以腰背部、臀部出现疼痛或不适为主症,病程在3个月以上,且排除已知的、特定的病理原因的一类腰痛疾病。古代典籍中没有CNLBP的定义,但根据疼痛程度、病位及病症,可将其归属于中医“经筋病”的范畴。现代研究显示,肌肉、肌腱、韧带、滑膜囊等软组织是CNLBP的主要病变部位,而经筋体系是由筋肉骨节所组成,故慢性非特异性腰痛与中医经筋理论密切相关。目前,西医治疗CNLBP尚无特异性方法,但中医依据经筋理论,针刺结筋病灶点,能够起到缓解症状或治疗疾病的效果。临床现多应用毫针常规刺,即单针单向刺进行“解结”治疗CNLBP。《灵枢》载:“关刺者,直刺左右尽筋上,以取筋痹,慎无出血,此肝之应也;或曰渊刺,一曰岂刺。”经研究发现,关刺法具有松解局部筋肉组织,运行气血之效,能够治疗颈椎病、腰椎病、膝骨性关节炎等多种经筋病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医院骨伤科2022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60例CNLBP患者。纳入标准:①均符合NLBP的诊断标准;②年龄在20~65岁,病程>12周,且近1月内未使用止痛药物干预;③患者熟知本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告知书,可全程配合研究。排除标准:①不符合NLBP的诊断标准,或合并有脊柱类相关疾病(脊柱骨折、脱位、结核等);②合并有严重肝、脑、肾、心功能障碍等疾病,对本研究可造成一定影响;③患者依从性差,或对针刺、六字诀养生抗拒者等。按照随机数字表法,结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平均体质量及近1个月腰痛时间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身体质量指数(BMI)及近1个月腰痛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进行。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针刺治疗,观察组实施基于经筋理论探讨毫针关刺法治疗,具体如下:

运用关刺法,先直刺再向左右牵拉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关刺组有效率高于药物组;准确定位结筋病灶点后,针刺至深层,得气后提至浅层,后向多方向斜刺,直至病灶松软后留针,结果表明关刺组有效率明显高于普通针刺组;应用毫针关刺法直刺进针,得气后退至浅层,再向不同方向刺入病灶点,总有效率达96%。总结临床经验,认为关刺与常规刺法相比,更注重得气后再次扩大治疗面积,通过一针多向刺,增强针刺强度,以此达到疏通气血、舒缓筋脉拘急、通利关节的目的。从中西医理论及现代临床依据,说明关刺法的有效性及应用关刺治疗其他疾病的可行性,因此关刺法应跳出《灵枢》的桎梏,临床各科值得尝试应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3观察指标

(1)腰部疼痛程度:由专业护理人员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分)进行评价。(2)腰部功能障碍: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3)临床疗效。(4)生活质量:采用SF-36量表。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对研究对象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使用χ2对数据进行校检;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VAS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降低,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腰部VAS评分对比(分)

2.2两组患者ODI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和4周后,两组ODI评分均较前降低,且观察组降低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ODI评分(分)

2.3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对比

2.4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SF-36评分在4个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3讨论

《灵枢》首载经筋理论,是古代医学对肌肉、肌腱、韧带等组织的最初理解。经筋走向皆起于四肢指爪之间,在踝、腘、膝、臀、腕、肘、腋、髀、颈结聚,终结于头面等处,受经脉之气血的滋养束骨而利机关。《说文解字》载“经,织也;筋,肉之力也,从力从肉从竹……凡筋之属皆从筋”,因此经筋是指肌肉、肌腱、腱膜等能够发力的组织。《灵枢》奠定了关刺的基础,现代研究均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关刺组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当经筋异常出现CNLBP症状时,机体出现“横络”卡压经脉,应用“一针多向刺”毫针关刺法直指病所,通过控制提插、捻转,同时配合呼吸、开阖等补泻手法,具备针对性强、创伤小、灵活便捷等优势。故本文以关刺为支点,基于经筋理论探讨毫针关刺法治疗CNLBP的可行性。

《灵枢·九针十二原》篇说:五脏有疾当取十二原,在脏腑治疗有重要的意义。中医辨证方法:经络辨证、脏腑辨证、卫气辩证、六经辨证、三焦辩证,用各种方法联系各脏腑。采用认识疾病的过程,确立症候的过程,“望闻问切”、及四诊合一,对病人采取原络配穴,主要为以下原则:

1、按表里经病变先后次序定原络。

2、以表里经脉病变的主次轻重定原络(也叫主客配穴法),例如京骨大钟毫针精准刺激,经筋为例在临床治疗腰背疼痛有奇效,多数病例认定。

结束语

综上所述,经筋为病,重在解结,解结之法,关刺为宜,基于经筋理论运用毫针关刺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非药物疗法,具有取穴便捷、操作简单、不易损伤机体等优点,为临床治疗CNLBP提供新思路。同时,通过查阅文献,关刺法作为“一针多向刺”使用时并无明确的理论依据或指南进行参考,大多以得气为度,故认为关刺作为手法应用时如何规范操作,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周静,范锲,何舟.火针点刺根结穴结合针刺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临床疗效观察[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20,37(07):1326-1330.

[2]张阿芳.针灸处方在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中的治疗价值[J].黑龙江中医药,2020,49(01):310-311.

[3]尹翎,马良飞,严小勤,曾西西.葛氏腰痛方配合温针灸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寒湿瘀阻证的临床研究[J].中医药学报,2019,47(05):89-92.

[4]王小飞.浮针疗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气滞血瘀型)的临床观察[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9.

[5]梁育磊,高谦,桂昕,柯丽,黄俊.内热针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剪切波超声弹性成像评价[J].颈腰痛杂志,2019,40(02):197-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