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石佳冲小学教师
【摘要】数学学习不光要使学生学会书本上的知识,同时应该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越来越智慧。怎么样在课堂上让基础较好的学生得到锻炼,后进生又能够在课堂上掌握分数乘法约分较为简便的方法?这是本节课带给笔者的思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 迁移 约分 九九乘法表
一、知识储备
①分数乘分数的运算法则:
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
②因数与倍数的定义:
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除数是被除数的因数。
③九九乘法表:
不难发现:由因数与倍数的定义,九九乘法表是包括了1~9作为两个因数的所有乘法算式。
二、教学时出现的疑惑
在教学中,对于基础较好的同学而言,分数乘分数的约分不算太难。但是对于后进生而言,因为分数乘分数需要对4个数同时进行约分如:
例1:
例2:
例1因为需要对四个数进行约分,后进生在计算时,往往会出现约分不彻底或者需要思考很久才能想到约分的公因数。
例2对于后进生难度更大。除了有常见的25、35,还有26与39。在计算时,基本上后进生很难计算出正确的结果。
三、问题的思考与探索
1、问题思考的必要性:
数学学习不光要使学生学会书本上的知识,同时应该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越来越智慧。而由例1、例2可看出,基础较好的学生计算起来毫不费力,而后进生却计算很费力。怎么样在课堂上让基础较好的学生得到锻炼,后进生又能够在课堂上掌握分数乘法约分较为简便的方法?
2、探索分数乘分数约分过程与“九九乘法表”之间的联系:
(1) 数在表内:
①观察:九九乘法表和例1:
②发现:例1中的每一个数(9、10、4、45)都在乘法表中,可以找到对应的乘法口诀
③探索:因为数(9、10、4、45)都在乘法表中,利用乘法口诀,可将约分过程进行如下的变化:
④结论:分数乘法约分时,如果数在乘法表中,可用乘法表中的乘法算式代替。
(2)有数在表外:
①观察:仿照例1,观察九九乘法表和例2:
②发现:例2中有的数(25、35)在乘法表中,可以找到对应的乘法口诀,也有不在表内的数(26、39),问题转变为怎样处理不在表内的数(26、39),是否也能与乘法表建立联系?
③再探索:不在表内的数(26、39)与乘法表联系
步骤一:再引导学生回忆乘法表的结论,它是包括了1~9作为两个因数的所有乘法算式。也就是说如果数不在表内,则该数的因数就没有一组是包含在1~9之间的。
步骤二:继续讨论,如果该数(不在乘法表内的数)的因数找不到成对在1~9出现,那又怎么找到它的因数,怎样与乘法表建立联系呢?
步骤三:既然因数不在1~9成对出现,那就在1~9以外找(一一验证):
先验证因数10;而10分解质因数变为2×5,而2与5在1~9之间。启发孩子不光要找比9大的数,还应满足分解质因数之后的因数也要在1~9以外。
步骤四:利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如果数不在乘法表,则看该数怎样用因数11、13、17、19等等(比9大的质数)来表示,如26=2×13。
④结论:
分数乘法约分时,如果数在乘法表中,可用乘法表中的乘法算式代替;如果数不在乘法表中,则可尝试分解质因数,用比9大的质数来表示。简化约分过程,不出现遗漏的情况。
3、课后的思考
将原来的数都用乘法表中的乘法算式代替,实现新旧知识的迁移,渗透数学思想。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引导他们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验证方法。实现课堂的转化,不光是学知识,更是学方法。而新知识的学习对后进生会有一定的困难,如果可以衔接、转化成旧知识,学起来会轻松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