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润心灵 育佑成长——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德育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4
/ 2

德润心灵 育佑成长——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德育思考

温怀晃 

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桥墩小学教育集团平水校区  325806

摘要:新课改拉开了素质教育时代的帷幕,在此背景下教育工作者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及政治认同素养,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在德育教学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可借助学科优势,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理念,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提升。本文简述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必要性,说明当前相关教学现状,探讨如何在相关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德育教育;教学策略

前言:小学生身心尚未发展成熟,其生活阅历较少,与外部世界接触较少,同时也处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使其,其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容易受到外界不良信息的影响,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但要保证学生可以在教学中获得知识技能,还要保证学生能够在学校环境中健康快乐的成长。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主要教学目的为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及法治意识,该学科在德育教育方面有着独特的教学优势,教师可适当在课堂教学中凸显德育因素,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素养的提升。下文主要探讨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

一、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1. 凸显学科教学价值

立德树人理念下,各科教师都应积极将主动的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之中,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具备独特的德育育人价值,在该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有利于凸显该学的教学价值。与其他学科相比,道德与法治学科中包含更多的德育元素,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忽略了将教科书中的德育元素凸显在课堂上,导致没能充分发挥出该学科的德育教学价值。在该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有利于启迪教师教学新思路,促使教师挖掘、提炼教科书中存在的德育元素,并将其凸显于课堂教学之中,从而充分实现该学科的德育教学价值。

  1. 有助于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提升

新课改下,各科教师都应将立德树人理念贯彻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切实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本身具备较强的德育教育功能,在过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更加注重知识传授,致使部分学生虽然对学科理论知识掌握牢固,但其思想道德素养的成长却不够理想。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有助于凸显该学科德育教学价值,进一步加强德育教学效果,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养。

二、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

小学生群体具备一定的特殊须经,他们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理解能力较差、辨别是非能力较差,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付出更多的精力和心血。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态度认真、尽职尽责,且在不断的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优化,在教学改革优化方面做出了一定的成绩。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教师的努力也没有止境,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能充分发挥出该学科的德育教育功能里,部分教师设计的教学内容较为陈旧,部分教师采取的教学模式不符合学生兴趣与需求。立德树人理念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当采取有效手段解决以上问题,优化课堂德育教学。

三、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途径与策略

  1. 善用周边德育教育资源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共渗透德育教育有着积极的意义,立德树人理念下,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当认识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课堂德育教育的开展需要依托于德育教育内容与教育元素来实现,因此,教师要善于观察、挖掘、整合、利用周边的教育资源。我们周边的德育教育资源是非常丰富的,如,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温馨互助的场面,也会偶尔出现违反道德或违法法律的事情,这些都可以看作是德育教育资源;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包含较多与思想道德品质、政治认同感、法律等相关的内容或知识,这些都是宝贵的德育教育资源。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想做好德育教学工作,就要对周边资源进行整合与合理利用。

以“家是最温暖的的地方”为例,教师在相关教学过程中皆可将生活中的德育元素融入课堂教学之中。该单元的教学目标在于引导学生理解父母、家庭之爱,引导孩子主动感受家庭的温暖,引导孩子理解父母并主动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教师在开展教学之前可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鼓励家长将能够体现美好亲子时光的照片发送给教师,教师将收集到的照片制作成电子课件,并将这一元素体现在课堂教学之中,引导学生通过观看电子课件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爱,培养孩子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充分利用周边的德育教育资源能够使道德法治课堂教学变得更丰富、更生动。

  1. 开展实践型德育活动

所有没有落实到实际行动中的想法和理念都如空中楼阁一样没有实际的意义,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课程德育教学过程中应当适当开展实践型德育活动,借助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式,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传统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下,教师大多注重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教学,因此,导致学生理论知识丰富,实践素养有所不足。立德树人理念下,教师要将德育教育贯彻落实到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之中,以此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提升。

以“我们的公共生活”为例,该单元主要教学目标为培养学生公共意识,使学生明白每个人都离不开公共生活,每个人都需要在公共生活中维护公共利益,做到文明守礼、包容礼让,维护良好的公共生活环境。单纯的理论教学显然难以实现以上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应构建实践型道德与法治德育课堂,组织带领学生到公共环境中感受公共生活氛围、明白约束自身言行、展示良好形象、维护公共利益的重要性。如,教师可带领学生到周边公园空地进行律动舞蹈练习,师生到达目的地后发现有一些爷爷奶奶在空地上跳广场舞,响亮的音乐会影响到学生练习律动舞蹈,这时教师开始询问学生该怎么办。最终学生通过商议后达成一致跟爷爷奶奶沟通加入他们的广场舞队伍,爷爷奶奶们也开心的统一了。在此过程中学生明白公共环境是公共的,所有人都有权在公共环境中活动,他们也明白了换个思路、好好沟通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1. 开展主题探讨型德育活动

素质教育的帷幕已经拉开,应试教育已逐渐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不但要将教材中的理论性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同时也要使学生真正了解到知识背后的原理,了解将理论、理念落实到实际行动中的重要性。如,教师可采取主题探讨型教学模式开展道德与法治德育教学,主题探讨型教学模式指的是教师将教学内容中包含的知识点融合为一个或数个问题,并引导学生以团队的方式对这些问题进行全面、深度剖析的教学模式。此教学模式有利于加强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理论性知识的掌握,有利于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以“我和我的同伴”为例,该单元的主要教学目的是促使学生之间互相理解、互相包容、互动互助、和谐关系、健康成长。教师可借助主题探讨模式开展相关教学,如教师可以“不同性格的我们”为主题,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讨组内人员在性格、态度、经历等方面有何异同,从而使学生了解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是独立的个体,在团队相处过程中应互相包容,从而促进生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结语: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当将立德树人理念贯彻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教师可通过构建生活化课堂、实践型课堂、主题探讨式课堂等创新型教学模式培养、发展学生思想道德素养。

文献参考:

[1]杨丽娟.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J]. 学周刊, 2022(16):3.

[2]肖慧. 浅析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21(1):0148-0148.

[3]费勤芳.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德育目标的有效实现[J]. 读与写:下旬, 2021(3):0171-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