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产科护理单元/四川大学华西护理学院,
2出生缺陷与相关妇儿疾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 成都 610066
摘要:目的 分析优质护理在预防母婴同室病房院内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我院母婴同室病房产妇与新生儿60对为观察对象,研究时间范围:2021-12至2022-12,并依据抽签法行分组处理,设置组别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开展常规护理、优质护理,对比不同的护理价值。结果 院内感染率,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其中观察组感染率为0.00%;住院时间,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其中观察组用时更短;护理满意度,两组差异明显(p<0.05),其中观察组满意度更高。结论 优质护理干预在母婴同时病房院内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优质护理;母婴同室;预防;院内感染
以往产妇的分娩后护理方式为母婴分室护理,但近年来为了促使产妇尽快转变母亲的角色,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以及提升母乳喂养率和产妇婴儿照护能力,临床提倡母婴多接触,并实施母婴同室护理,但母婴同室会增加院内感染发生率,不利于母婴健康[1],因此,母婴同室期间应该加强护理服务,规避风险因素,基于此,本文以我院开展母婴同室的产妇和新生儿为例,分析优质护理的影响效果。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自我院母婴同时病房产妇与新生儿中抽取此次研究对象,共计60对,研究时间范围:2021-12至2022-12,并将抽签法作为分组依据,一组设为对照组,一组设为观察组。
对照组:产妇年龄范围:22岁-38岁,平均(27.84±2.03)岁;新生儿男、女各有15例;孕周范围:38周-42周,平均(39.17±0.11)周。
观察组:产妇年龄范围:23岁-39岁,平均(27.96±2.12)岁;新生儿男16例,女14例;孕周范围:38周-41周,平均(39.54±0.21)周。
上述资料对比(p>0.05),无显著差异。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遵医嘱机械护理,包括:定期巡房,观察产妇和新生儿情况,监测生命体征,如有异常,及时反馈给医生,并遵医嘱针对性用药等。
观察组:优质护理:(1)组建优质护理小组,定期培训,提升护理人员护理技能,明确母婴同室的护理要点、风险因素等,可设立奖罚制度,与绩效挂钩,调动护理人员的主动护理积极性(2)制定护理措施:指导产妇乳房的清洁技巧,保证乳房的清洁度,在生命体征平稳下,鼓励产妇尽早下床活动,促进血液流通,加快机体康复速度;室内多通风,保证空气的清新度,做好日常的保暖等,预防感冒,定期监测空气质量,做好对应的灭菌处理;多与产妇交流,了解产妇感受,做好安抚和鼓励工作,根据其内心需求,提供专业的指导,提升产妇的婴儿照护能力;各项护理操作时,护理人员严格遵守手卫生制度,保证护理操作的无菌性,并指派专人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向产妇讲述院内感染的预防必要性以及相关措施,提升产妇的认知和配合度,日常做好个人清洁和病房清洁工作,包括:日常洗漱、地面清洁、生活物品消毒等,同时避免与感染性疾病的人接触,降低感染率[2-3]。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的院内感染率以及住院时间。
护理满意度:发放我院自制问卷进行调查,问卷采取百分制,统计调查结果包括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以及不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25.0对本文研究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接受卡方检验,计量资料接受t检验,当处理结果显示p<0.05,即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院内感染率
详见下表一所示,院内感染率,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其中观察组感染率为0.00%。
表一 院内感染率 n(%)
组别 | n | 产妇 | 新生儿 | 感染率 |
观察组 | 30 | 0 | 0 | 0(0.00) |
对照组 | 30 | 2 | 2 | 4(13.33) |
X2 | 4.286 | |||
p | 0.038 |
2.2 住院时间
如下表二所示,住院时间,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其中观察组用时更短。
表二 住院时间 (±s)
组别 | n | 住院时间 |
观察组 | 30 | 5.81±1.11 |
对照组 | 30 | 7.32±1.36 |
t | 4.711 | |
p | 0.000 |
2.3 护理满意度
详见表三,护理满意度,两组差异明显(p<0.05),其中观察组满意度更高。
表三 护理满意度 n(%)
组别 | n | 非常满意 | 基本满意 | 不满意 | 满意度 |
观察组 | 30 | 19 | 10 | 1 | 29(96.67) |
对照组 | 30 | 13 | 11 | 6 | 24(80.00) |
X2 | 4.043 | ||||
p | 0.044 |
3讨论
母婴同室是目前产科分娩管理的一种新趋势,可由母亲自己照顾婴儿的日常保暖、喂养、换尿布等,不仅可以拉近母婴关系,还可以提升产妇的婴儿照护能力,提升母乳喂养率,对于产妇后续的机体康复以及新生儿的健康成长均有促进意义。然而在实际过程中,护理人员和家属需要频繁的进入病房,新生儿需要频繁的更换尿布、测量体温等,会增加感染几率
[4],因此临床需要辅以科学的护理帮助。本文的优质护理强调以产妇和新生儿为护理中心,通过定期的培训,提升护理人员的主动护理意识和技能,并掌握母婴同室院内感染的影响因素,从护理人员自身、病房环境、产妇个人卫生以及避免与感染性人员接触等全方面措施来降低感染几率,确保所有的护理流程均以降低院内感染为出发点,满足母婴同室的护理需求,并提升产妇的就医体验和满意度,提升整体的护理质量。相比常规护理而言,更具备针对性,护理措施更为全面。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可以显著降低母婴同室病房内的院内感染几率,保障母婴的健康安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陈晓芬,郑丽绚,李俊妹.层级护理模式对母婴同室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与护理质量的影响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22,26(26):103-105.
[2]武伟,张玮玮,韦鸿飞.母婴同室中病理新生儿母亲焦虑情绪的分析及护理对策[J].心理月刊,2022,17(16):58-60.
[3]戴锦萍,王滟,袁颖.基于思维导图的个体化护理对母婴同室新生儿低血糖的预防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2,41(15):2806-2810.
[4]毛雁冰,李小红,林小燕等.血糖危险标记卡及新生儿症状登记卡在妊娠期糖尿病产妇母婴同室护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22,20(10):1388-1391.
作者简介:贺萍(1992-),女,籍贯:四川西昌,学历:本科,职称:护师,研究方向:产科护理
作者简介:王园园(1997-),女,籍贯:河南周口,学历:本科,职称:护师,研究方向:产科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