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在精神科住院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19
/ 2

风险管理在精神科住院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李常顺,王丽,杨正莲

云南省保山市第三人民医院

摘要目的 探讨风险管理在精神科住院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90例精神科住院患者,运用随机方式将这些患者分为两个小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患者。其中,针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管理,针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3.33,观察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2.22,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 在精神科住院患者护理中应用风险管理可以降低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风险管理;精神科;住院患者;护理;应用

引言

风险管理指的是对现有风险与潜在风险进行识别与处理,可以有效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率。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对健康的要求提高,维权意识也有所增强。在精神科住院患者护理中,风险管理成为保障护理质量的重要手段。通常情况下,精神科住院患者的疾病复杂性较强,受到精神症状支配的影响,很有可能出现暴力攻击、跌倒等风险事件,被医院当作护理风险管理的高危人群[1]。因此,针对这些患者采用有效的风险管理是十分必要的。本研究主要研究风险管理在精神科住院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现报道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90例精神科住院患者,运用随机方式将这些患者分为两个小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45例,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40-60周岁,平均年龄为55.29±2.26 岁。病程为1-7年,平均病程 3.16±1.32年;观察组患者45例,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40-60周岁,平均年龄为56.75±2.46 岁。病程为1-6年,平均病程 3.18±1.16 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精神科住院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管理,主要包括常规检查、告知患者风险因素、嘱咐用药事项等。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管理的基础上实施风险管理,主要措施如下:一是制定详尽的风险管理计划。为了更为精准地识别出护理风险,在护理之前应当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计划,构建完善的护理风险识别系统,及时分析和识别可能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同时,针对护理风险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和处理,提高风险护理工作的预见性;二是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制度,对护理工作流程、质量标准等做出明确的规定,在风险管理实际中不断规范和优化工作流程,促使风险护理行为更具规范性;三是加强护理过程的风险管理。针对精神科住院患者的护理工作,需要关注护理过程的每个环节,尤其是关注薄弱环节,对于那些易发、高发的护理意外事件进行科学防范,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护理风险因素;四是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教育。在风险管理中,医院应当强化对护理人员的教育培训,特别是针对精神科患者常见风险事件的处理技巧培训,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尽可能将不安定因素排除在外;其五,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为了提升风险管理效能,医院应当对现有人力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根据实际需要合理安排护理人员,确保护理工作的高效化开展;其六,强化对病房环境的管理。护理人员应当做好刀剪、药品等危险物品的监督和管理。同时重视床头交接,避免精神病住院患者藏匿危险物品,一旦发现异常情况需要马上汇报,确保患者全程专人看护。另外,定期检查病房内部的设施,发现损坏的物品或配件应当及时维修或更换,做好安全防范措施;其七,做好患者的安全检查工作。护理人员应当定期检查患者的随身物品,防止危险物品进入病房。同时,护理人员应当做好患者家属的宣教工作,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护患纠纷;其八,强化对医疗物资的管理。医院应当设置专人负责各类医疗物资管理,定期检查和养护医疗器械,确保这些医疗物资准备齐全,有效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2]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评分。其中,风险事件发生率:本研究中精神科住院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暴力攻击、跌倒、坠床等中任意风险事件则记录为1次。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评分:使用医院统一的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表,由患者或者家属进行评分,满分为100分,95分及以上代表非常满意;80~94分代表满意,60~79分代表基本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分数越高,说明护理质量越好[3]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的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处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为计数资料,以用[n( %) ]表示,并用X2检验;护理满意度评分为计量资料,以(x±s)表示,并用t检验。 P<0.05 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比两组精神科住院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 护理满意度。其中观察组精神科住院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2.22%,对照组为1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精神科住院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 1 两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比较[n(%),( 分,x ± s)]

组别      例数   风险事件发生率[例( %) ]     护理满意度评分( 分,x ± s)

观察组    45       1( 2.22)                       96.45 ± 1.15

对照组    45       6(13.33)                      88.46 ± 2.25

P                  < 0.05                     < 0.01

 

3 讨论

对于医院而言,精神科主要负责接收那些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这些患者受到家庭、社会、生理遗传等内外因素的影响,导致心理、行为等方面出现紊乱。具体而言,医院精神科涉及到儿童、成人、老年等多个医学专科。由于精神科的特殊性,这一科的患者大多无法自我控制,相应的发生风险事件和安全事故的概率要高于其他科室。因此,为了确保精神科住院患者的安全性,医院很有必要开展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工作。由于精神科的患者比较特殊,患者的行为呈现出冲动性、突发性等明显特征,加上医院环境、药物不良反应等外在因素的影响,极易引发患者的不稳定情绪,容易对患者自身或者他人造成一定的危害性,因此护理起来存在较高的风险系数。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只有确保护理的针对性和连续性,才能确保护精神病住院患者的生命安全。而风险管理可以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应用风险管理可以将潜在的护理风险规避在外,有效降低风险事故的发生率,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鼓舞,切实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4]

在护理工作中,风险管理可以对现存或潜在的风险隐患进行评估与分析,并做出相应的护理措施,将风险隐患扼杀在摇篮中,有效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在精神科住院患者的护理中应用这一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提升护理质量,在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的同时,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由此可见,风险管理在精神科住院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另外,很多临床事件证明,在精神科患者护理中应用风险管理,可以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促使他们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进一步提升患者的治疗与护理效果。

本次研究结果中,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精神科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精神科住院患者护理中应用风险管理,能够有效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对于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有积极作用。所以,在精神科住院患者护理过程中应用风险管理,可以减少风险事件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王超,贾卫娟,沈丽红.风险管理在提高精神科护理安全中的作用[J].心理月刊,2022,17(15):190-192.

[2]王艳,孙平.护理风险管理对精神科患者家属满意度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22):3790-3792.

[3]方萍,王玲,张蔚,兰洋,姚远,徐绍莲,熊祖平.护理风险管理防控精神科封闭病房医院感染的效果[J].护理学杂志,2021,36(16):77-80.

[4]纪爱建.防跌倒护理风险管理在精神科住院患者的应用效果和意义分析[J].中外医疗,2021,40(01):175-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