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杨浦区定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0090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应用动态血压监测(ABPM)进行社区医院高血压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为保障患者生命健康提供帮助。方法:将某社区医院在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接收的15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并进行患者的动态血压监测,统计分析患者在24h内的血压变异性特点,并对患者预后情况进行记录,从而得出24h血压编译与预后存在的关联性,为今后的患者高血压患者跟踪治疗提供基础。结果:“白大衣”高血压的患者占比为7.33%,杓型血压67.63%,有92.67%的患者存在血压负荷升高的情况,日间与夜间的血压变化有统计差异(P<0.05)。结论:对于高血压的患者来说,动态血压通常会存在昼夜变化的情况,而利用动态血压监测的方式可以快速的掌握患者血压变动的情况,对于高血压的临床诊断以及病情的确定有积极的作用,所以社区医院应重视这一理念的应用,监测高血压患者情况,为患者的治疗和保护提供基础。
关键词:社区医院;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监测;效果
高血压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一种慢性疾病,发生率较高,一旦患者出现高血压症状,如果引发患者心、脑、肾等器官产生损伤,目前高血压是社区医院发生率较高的疾病,患者占比较大,而且高血压能够有效的控制。在患者发生高血压后,容易影响身体活动,造成患者出现情绪波动,生理以及心理方面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但是传统的血压测量方式并不能真实反映出血压值,影响对患者的治疗以及恢复活动。社区医院是重要的基层医院,也是高血压人群聚集的重要医疗场所,所以基于社区医院展开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波动节律以及血压水平的动态监测(ambulatorybloodpressuremonitoring,ABPM),然后经过对患者血压的昼夜节律变化来判定对患者其他器官损伤程度、评价预后、指导用药等方面产生积极的作用,本次研究的内容和结论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某社区医院在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接收的15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其中男78例,女72例,年龄44—87岁,平均(55.22±7.01)岁,病程0.5—10年。对于本次研究的患者展开身体检查,经过判定符合我国发布的高血压标准,排除同时患有心、脑、肾等合并病症。
1.2监测方法
对于本次研究来说,选择使用合适的监测仪器极为重要,经过研究人员综合分析,最终确定应用便携式ABPM-05型号的血压监测仪器,对患者实施24h的血压监测。在实验开始时,医务人员给患者佩戴血压袖带,挎上记录盒,患者可以在区域内活动,但是要确保上肢的静止以及伸张,以满足测量的需要。ABPM监测的环节需要每日记录号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动脉压,白天30min测量一次,夜间60min测量一次,有效测量次数占比85%,将24h测量的数据传输到计算机内进行统计分析,并最终出具数字与图表,形成完整的报告。
1.3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的日间、夜间血压平均值;统计患者预后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计数用χ2检验,计量用t检验,对收集后的数据信息进行变量线性分析,如果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确诊结果
经过对本次研究的150例患者进行动态监测,“白大衣”高血压有11例,占比7.33%,其他139例为真正高血压。对139例患者评级分析,如下:Ⅰ级28例,Ⅱ级74例,Ⅲ级37例;原发性127例,继发性12例。
2.2日夜间血压变异性
150例高血压患者的日间与夜间血压变异性见表1。由表1可知,经过对患者进行连续24h的动态血压监测,发现患者的白天血压要明显高于夜间,具备统计差异(P<0.05)。
2.3预后情况及与血压变异的相关性
经过对本次研究的150例高血压患者的1年跟踪监测,统计预后情况见表2,经过分析发现,患者存在高血压的情况下,血压负荷增大的情况下,器官损伤率明显高于血压正常者,具备统计差异(P<0.05)。
3讨论
在本次研究中选取某社区15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动态化监测,通过统计数据分析发现,有11例为“白大衣”高血压,排除误诊的情况,其余139例确诊高血压的患者有原发性127例、继发性12例;杓型94例,非杓型45例,92.67%患者血压负荷较重,同时也发现了血压负荷与患者恢复存在关联。通过动态化监测的方式,可以快速诊断患者病情,提高诊断的精度和效率,并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降压方式,确保血压在合理的范围内。对于社区医院来说,接收最多的患者就是高血压患者,接诊的患者数量比较多,而应用动态血压监测的方法,可以有效的减轻社区医务人员的工作量,保护社区居民的生命健康,提高专业性的支持。从临床使用的效果来看,应用动态血压监测的方法可以全面、快速、精准的判定患者血压的病情。但是,ABPM方法的应用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设备成本比较高、检查前的安装比较繁琐、分析报告难度较高、适用对象受到限制、标准不统一、参数设计缺乏合理性等,如果任何一方面工作出现问题,都会导致血压监测的数据无法真实反映出患者的实际情况,对于患者的后续治疗以及生命健康的保护产生不利影响。此外,ABPM方法对于患者的睡眠产生一定的影响。医务人员需要从客观的角度出发,分析存在的影响因素,如果监测对象只能应用到临床诊断高血压,就没有必要使用ABPM方法进行。基于此,在ABPM方法应用到高血压的监测环节,应注意下述几点:
(1)根据设计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应用对象。由于ABPM的设备比较昂贵,检查费用较高,应选择符合需要的患者进行检查,不能对全部高血压患者都使用ABPM。在选择监测对象时,主要是如下几种:其一,在诊室内测量的血压与临床表现存在较大的差异,从而可以更好的排除“白大衣”高血压的情况,避免发生误诊的情况;其二,对于某些特殊情况的患者,必须要掌握和了解24h血压变化情况,比如患者长期饮酒、情绪紧张、工作压力大、熬夜多等;其三,患者治疗难度较高的高血压患者,在确定高血压的问题后,并且进行了一定时间的降压治疗,如果两个及以上的药物联合治疗,血压依然超出规定标准,则应用ABPM加强对患者的监测;其四,患者曾经发生脑卒中、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等疾病。因为患者应用ABPM测量血压的方式容易导致房颤患者血压波动变化,进而出现测量不准确的情况,所以房颤患者最好不要使用ABPM进行测量;
(2)积极和被监测的患者保持沟通与交流,及时排除患者的负面情绪,消除精神方面的负担,并对患者进行教学和引导,比如不能随意手动测压,掌握开关设备的要领等,睡眠时尽量保持平卧的状态,还要随时了解被监测对象开展何种活动,比如睡觉与起床时间、用餐时间、症状反应以及持续时间等,从而可以消除不利因素的影响,提高监测结果的准确性。此外,在监测环节获得患者的信任,保持医患之间良好配合,才能提高监测的水平。
(3)将监测工作与治疗活动有效的融合,通过ABPM获得的结果指导降压临床治疗,通过24h的监测的目标是进行早期诊断,快速掌握病情信息,并及时进行预防和应对措施,消除患者可能发生的并发症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计划,尽可能的发挥出ABPM的利用价值。
综上所述,应用ABPM方法进行高血压患者监测,可以实现24h连续性测量,掌握患者的全天候血压变化的情况,社区医院能够快速诊断患者病情,为临床的治疗提供基础。但是目前应用动态化血压监测的方式还在不断的探索、研究、完善的过程,技术也在不断的成熟,未来必然会更加广泛的应用,促进我国医疗水平的全面提升,对于保障人们生命安全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孙联国.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监测在肾性高血压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16):40-42.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16.015.
[2]周敏.动态血压监测对高血压患者的管理及效果评价[J].当代临床医刊,2019,32(04):307-308.
[3]段跃兴. 家庭远程血压监测在高血压患者中应用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7.
[4]张雄辉,古锡钦,黄素芳,张任权,钟丽.动态血压监测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14):86-88.DOI: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4.057.
[5]王玲,张瑾.动态血压监测在评价老年高血压患者预后的效果[J].吉林医学,2014,35(05):1098-1099.
[6]王颖,梅松柳,高俊霞.100例高血压危象患者动态血压监测意义及临床用药[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3,34(01):47-48.DOI:10.13799/j.cnki.mdjyxyxb.2013.01.029.
[7]程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动态血压监测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07):38-39.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07.020.
[8]杜珊.动态血压、动态心电图同步监测评价高血压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32):73-74.
[9]闫俊,贾艳男.24h血压动态监测仪在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治疗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1,27(04):151+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