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东北经济区水稻生产现状与制约因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18
/ 2

川东北经济区水稻生产现状与制约因素分析

李停停

河北北方学院

摘要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超过65%的人口以大米为主食,由此可见稻米的消费需求量是极其庞大的,如果一旦出现较大缺口就难以通过国际贸易来达到平衡。但由于地理环境、经济条件等因素制约着川东北经济区水稻生产发展。因此本文建立以水稻产量为因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水稻产量因素;通过研究发现影响水稻产量水平的高低主要因素是水稻的播种面积和农业机械总动力

关键词:水稻生产川东北经济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一、 引言

水稻作为世界上播种面积最为广泛的农作物之一,同时也是中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其总产量常年占世界稻谷总产量的35%左右,由此水稻的生产对于保证中国粮食安全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所要研究的地点属于川东北经济区,其中包含广元市、广安市、达州市、巴中市和南充市,五市位于四川盆地底部的川东平行岭谷。通过对川东北经济区水稻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利用Eviews做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找出制约该地区水稻生产影响因素,为川东北经济区水稻生产提供一些理论建议。

二、相关文献综述

科克兰纽瓦(1979)经调查得出当前世界上经济发达国家都从历史发展的传统手工粗糙简陋化农业基本实现,并处于农业机械化初期,一般需要20~30年时间[1]在国内关于水稻生产效益研究中,李永强(2018)指出,要保证水稻稳产、高产,降低生产成本,就必须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有效途径[2]。关于限制水稻生产的主要问题,令娟丽(2019)等认为限制水稻发展主要问题是水稻生产中水资源紧缺造成的灌溉成本增加[3]。林永程(2016)认为丘陵山区之间差异较大,落后的机械化水平制约了当地水稻正常生产[4]。张智杰(2014)认为大部分稻米加工企业规模小,在深加工和综合利用上有待于进一步发展[5]。万仁海(2016)发现技术难协调、农机价格不合理等都严重制约水稻种植机械化的发展[6]关于探索促进水稻产量提高的途径,李芳(2018)认为新型经营主体是推动机械化主要动力。水稻产量及种植效益得到有效提高[7]。何金均(2009)将农机与农艺相结合,使农业装备技术与现代农业发展产生良性循环[8]综合国内外研究学者观点,可以发现促进水稻高产稳产唯有推进农业机械化。本文将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利用Eviews计量经济学软件来具体分析川东北经济区水稻产量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川东北经济区水稻生产的对策建议。

三、川东地区水稻生产发展制约因素分析

1问题的提出

本节采用回归分析法对1990—2018年影响四川水稻产量变化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建立以水稻产量为因变量,水稻播种面积、化肥施用量、农业机械总动力、耕地灌溉面积四种可量化的影响因素为自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利用模型对各个因素进行比较分析,在水稻产量和相关变量上,数据来源于1990-2018年的《四川统计年鉴》。

2模型的回归分析

1.通过绘制散点图,观测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线性关系,发现水稻种植面积、化肥施用量、农业机械总动力和耕地灌溉面积与水稻产量之间存在明显相关关系。

综上建立如下模型:

在该模型中,Y代表水稻产量(万吨);X1代表水稻播种面积(万公顷);X2代表化肥施用量(万吨);X3代表农业机械总动力;X4代表耕地灌溉面积。

2.利用Eviews软件,得到模型估计结果为:

=-1553.77100291+9.91684733587*X1+0.460959254985*X2-0.0253050893184*X3+4.11282408651*X4

3.模型检验

从经济意义上来说,水稻产量与水稻播种面积、化肥施用量、农业机械总动力及耕地灌溉面积均呈正比。从模型估计结果中可以看出,水稻产量与播种面积、化肥施用量和耕地灌溉面积的关系符合经济意义。但通过模型检验得到农业机械总动力系数β3=0.0253,表示当农业机械总动力增加一万千瓦,水稻产量减少0.0253万吨,这与经济理论相矛盾,不符合实际意义。故采用逐步回归法,来解决多重共线性问题。最终得出结果:在其中加入X1X3最大,以X1X3为基础,顺次加入其他变量进行逐步回归,所得到结果与预期估计违背,故此这些变量都会引起严重的多重共线性,全部剔除,保留X1X3,修正回归结果为:

+0.6371X3

(0.8732)

=0.8732 =0.8679 F=45.5180

在假定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水稻播种面积每增加1万公顷,水稻产量平均增加6万吨;农业机械总动力每增加一万千瓦,水稻产量平均增加0.6万吨。

四、对策建议

1充分利用农业资源,挖掘水稻增产潜力

耕地时不可再生的有限资源,一旦遭到破坏将难以恢复。因此须要坚定不移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产出能力;利用国家农业产业政策,补齐发展短板通过科学利用来实现水稻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2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人才是推动发展的中坚力量,应着力加强农业技术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合理资源配置来鼓励和吸引年轻人投身到基层,为水稻产业发展做贡献。开展驻村农技员培训,为基层农技人员和农户开展远程技术支持,促进农业科技力量向山区有效延伸

3发展新型经营业态,提升水稻生产组织化水平

随着城镇化、农村劳动力转移以及水稻生产技术不断发展通过培育农业经营主体,构建一般农户集约化生产、新型经营主体规模化经营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为特征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4推广高产栽培技术,培育优质水稻

开展试验示范,依靠科技创新,推广适合当地气候特点的高产栽培集成技术,实现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加大先进适用农机具研发和推广力度,提高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和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突破川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机械化瓶颈。

参考文献

[1]CochraneWW.ThedevelopmentofAmericanagriculture:Ahistoricalanalysis[M].UofMinnesotaPress.1979,20(5):150-152.

[2]李永强,贾理祥.滇中地区水稻生产现状及发展建议[J].种子世界,2018,02:2-4.

[3]令娟丽,翟萍,刘斌侠.宝鸡地区水稻生产现状及发展思路[J].《基层农技广》,2019,11:86-88.

[4]赵昶.繁荣乡水稻生产发展制约因素浅析[J].农家科技(上旬刊),2017

[5]张智杰.牡丹江地区水稻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4:150-153.

[6]万仁海,付淑明,罗贤伟.江西武阳水稻种植机械化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J].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2016:47.

[7]李芳.东港市新农镇水稻机械化生产现状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8,15:70-72.

[8]何金均,王立臣.水稻种植机械化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分析[J].农机化研究,2009,2:1-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