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廊坊三河市第一中学
河北省高中地理学科使用的是湘教版教材,新高考考查学生必修两本,选择性必修三本,初中区域地理四本,一般情况下,高中地理会在高二结课,两年完成九本书,所以高一高二的课程很紧,老师不能有丝毫懈怠,这关系到高三的整盘复习计划。
高三地理复习通常是采取三轮复习模式,即一轮夯实基础,二轮突破专题,三轮强化训练。在这九个月当中,我们不仅要依据新课标复习基础知识,还要安排周练,月考,联考等考试,考试密度很大,而且试卷讲评课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新高考,新教材的背景下,如何提高复习课的有效性?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当今社会,大数据、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带动着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互联网+教育”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和我的同事在今年高三复习过程中,借助现有的教学辅助工具,就如何“整合和利用大数据获得教学资源,提高高三地理复习效率”进行了课题研究。本文是廊坊教育科学规划“双区”建设专项课题的研究成果。下面我把研究成果,在这里和大家分享。
一、研究高考试题,把握命题规律
《中国高考报告(2023)》判断指出,“立德树人”是新高考的根本任务,是新时代高考内容改革的鲜明特征和坚定方向,新高考聚焦关键能力考查,突出思维品质与创新精神,实现从“考知识”向“考能力”的转变,是近年来高考命题改革最显著的特征,也是高考综合改革最大的创新之处。高考试题考查的关键能力包括但不限于信息获取与加工、逻辑推理与论证、科学探究与思维建模、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思维、语言组织与表达等。
在这种形势下,我们老师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研究新高考试题。从中找出经常考的知识点,分析考点分布,总结其考查方式,进而对教材与复习资料上的知识进行整合,确定每本教材的复习重点,运用多媒体进行精准教学。
考 卷 | 题号 | 呈现形式 | 考查内容 | 分值 |
2022年 浙江1月卷 | 1题 | 文字 | 以农业生产地膜覆盖为背景, 考查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在农业生产的应用 | 6分 |
24-25题 | 示意图+文字 | 以我国某城市大气散射日变化图为背景, 考查大气削弱作用的原理及其应用 | 2分 | |
2021年 浙江1月卷 | 13题 | 文字 | 以秀珍菇生产大棚上搭建光伏发电系统为背景,考查大气受热过程 | 2分 |
24题 | 示意图+文字 | 以飞机云带的出现为背景, 考查逆温的现象的成因及其影响 | 3分 | |
2021年 广东卷 | 12-14题 | 文字 | 以黄河源地辐射逆温为背景, 考查逆温出现的时间、地形及特点 | 9分 |
2021年上海卷 | 5题 | 文字 | 以探空气球观测气象数据为背景, 考查大气的垂直分层(对流层)的特点 | 2分 |
2021年全国乙卷 | 7题 | 示意图+文字 | 以我国某城市城区与郊区的各月的平均湿度对比为背景,考查大气的相对湿度的影响因素 | 4分 |
2021年江苏卷 | 5题 | 示意图+文字 | 以某日14时亚洲部分地区地面夭气简图为背景,考查逆温的成因 | 2 |
2020年浙江7月卷 | 10-11题 | 文字 | 以氧化亚氮增温效应为背景, 考查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解释气候变暖的应用 | 4分 |
2020年上海卷 | 18题 | 文字 | 以霜重见晴天为背景, 考查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 | 2分 |
2020年浙江1月卷 | 21 | 文字 | 以茶树撑起了黑色的遮阳棚为背景,考查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在农业中的应用 | 3分 |
2020 课标Ⅱ | 6—8 | 示意图+文字 | 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时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为情景,结合统计图考查大气受热过程 | 12分 |
以选择性必修一 《大气的组成和受热过程》为例,统计近三年的高考题
通过表格数据我们发现,各地高考地理题以某区域的自然现象,生产生活状况为命题情景考查“大气垂直分层”、“大气受热过程”两块主干知识,试题尤其重视对“逆温的特点、成因”“大气热力作用对气温的影响及其实际应用”的考查。此部分试题需要学生从图文材料中获取并解读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这种考查体现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的地理学科素养。结合近几年的高考题,可知本部分试题更加趋向对原理的迁移能力、实际应用方面的考查,更加注重对“生活中的地理”的考查。在备考复习时,应加强对原理内涵的理解,熟练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多结合生产、生活的情景分析相关内容的时空差异及动态变化。
高中地理教师根据近几年高考试题考点的统计,研究试题命题特点,授课过程中重点难点突出,可以加快教学进度,这样在基础年级可以完成新授课教学任务;高三老师依据高考试题特点,选取以“现实热点和生产生活实践”为背景材料的试题,能够考查学生基础知识能力的试题,做到“少而精”,改变“靠刷题提高成绩”的想法。
二、统计考试数据,摸清学生问题
一份试卷,就是一份丰富的资源,它能反映学生的优点与薄弱点、教师教学的效果。高三地理教师根据与校外联考的错题统计,校内历次考练的错题统计,做好考后试卷的统计分析工作,弄清学生的认知水平,规范学生的答题术语,并研究相应的解决方法,确定以后的改进方向,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成绩,从而提高高三复习效率。
我校高三经常参加联考,利用网络平台进行阅卷。网阅结束后基本可以得到以下数据:本班地理学科的平均分以及在全年级的位次,本班地理得分在全年级前五十名的人数,全年级和本班各单个题目平均分、得分率对比;本班选择题各个小题各选项选择人数、满分人数和学生名单;综合题各小题各分数段人数和学生名单;答题卡上显示各小题卷面得分等等。依托这些数据,可以对学生整体和个体进行全方位分析:
对于客观题(选择题):可利用计算机阅卷系统汇总每道题正确选项的正答率,其它选项的错选人数,以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答题情况并对错因类型进行归纳。对于主观题(综合题):教师在阅卷后根据每一小问的平均分和年级的对比,找到本班学生知识和能力上的弱点和盲区。在试卷讲评课上,教师针对错题统计,分析试题,可以利用阅卷系统获取的具体案例进行展示,让学生展开讨论,分析错误的原因,找到避免“表达口语化、逻辑混乱等不良”答题习惯的方法,养成语言规范、卷面整洁的良好答题习惯。考完试后,教师单独找某位学生,面对面的对个人试卷进行分析,给出建议和帮助。
三、借鉴数据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师生要依据问题产生的原因,采取补救措施,并改进现有教学和学习策略,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出现,对症下药,提高复习效率。
(1)教师改进措施:
教师改进措施的制定,必须在充分分析学生考试的错误原因的基础上,采取合理有效的解决措施,一方面对教学反思和改进,如加强基础知识落实与掌握的严格督查,改进课堂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上好试卷讲评课,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提升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另一方面建立错题库,对错题再练或进行变式训练,对薄弱点进行巩固强化。这需要教师花费更多精力和时间才能做好,长期坚持积累必然会有成效。
(2)学生改进措施:
考试后往往可以暴漏出学生很多问题:如基础知识不扎实、答题方法欠缺和学习习惯不好等问题。会学习的同学自己就可以及时改进自己的学习问题,但是大部分学生需要老师的督促和建议。针对学生的典型学习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a、背诵基础知识:依据每一章每一节的高考考点,印刷应掌握的背诵小卷,利用地理晨读小自习,加强背诵,小组长负责检查。对没有掌握的知识,重点标记,背完一遍,背第二遍或第三遍,随着遍数增加需要背诵的知识清单会越背越少,学生也会越来越有动力,有成就感。
b、积累课外知识:每个同学准备一个积累本,主要积累教材上没有,教师课堂扩展总结的重要知识,原理规律;自己从课外或考试做题时获取的知识和经验;典型试题的解题方法等。
c、培养答题习惯:卷面留痕习惯——读书和做题时画关键词,做重点标记,起到警示作用;认真书写习惯,背诵标准答案习惯等等。
d、建立错题档案:教师要求学生准备错题本,用来收集每次考试出现的错题,注明错误原因,经常拿出来翻阅。
经过课题组潜心研究总结,实现了在讲课中,教师能够根据大数据所呈现的高考考点、典型错题等相关统计数据,对讲评内容、讲评方式进行优化创新,并解决了教学过程存在的“师生互动较少、学生主体作用发挥不明显、教师数据应用不全面”等问题。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增进了与同学之间的交流,有效的活跃了讲评课的课堂气氛,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学好地理的信心,最终我们地理教师,也达到了实现高效课堂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 祝智庭,彭红超. 信息技术支持的高效知识教学:激发精准教学的活力 [J]. 中国电化教育 ,2016(1):17-25.
[2] 王亚飞,李琳,李艳.大数据精准教学技术框架研究 [J].现代教育技术 ,2018,28(7):5-10.
[3] 付达杰,唐琳 . 基于大数据的精准教学模式探究 [J]. 现代教育技术 ,2017,27(7):12-18.
[4] 万力勇,黄志芳,黄焕 . 大数据驱动的精准教学 : 操作框架与实施路径 [J]. 现代教育技术 ,2019,29(1):31-37.
[5]《五年高考三年模拟》,近几年高考试题等复习资料。
廊坊教育科学规划“双区”建设专项课题 《基于数据分析的高三地理教学诊断与复习策略研究》课题负责人:蔡晓娟 课题编号:SYQ2025
单位:河北廊坊三河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