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介入社区环境治理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16
/ 2

社会工作介入社区环境治理的研究

杨一洋

北华大学   132000

一、案例背景

基层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坚实基础。社区作为人们生活和社交的基础单元,对城市基层治理至关重要。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社区治理问题逐渐显现,特别是社区环境治理问题。因此,寻找一种合理有效的治理模式显得极为重要。本文结合治理理论,对北京市N社区的环境治理问题进行了专业的社会工作服务,并总结了社会工作参与社区环境问题治理的经验和模式,包括服务的实施过程、效果及目的。

二、案例分析(预估)

(一)需求分析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半结构访谈相结合的方式,以N小区居民为研究对象,旨在明确目前小区存在的环境问题及改善需求。问卷调查采用互联网方式,在小区网格管理群中进行,发放100份,回收92份有效问卷,并使用软件对卫生环境、居民参与和自治能力进行评估。同时还进行了实地调研,了解了小区的真实情况。根据调查结果,确定了以下两个治理方面的需求。

  1. 小区环境改变

在观察和问卷反馈的基础上,社会工作者发现N小区存在卫生环境脏乱差的问题,其中包括生活垃圾、杂物乱放,楼道杂物妨碍通行,花坛种菜损害公共绿化用地,电线和车辆乱牵乱停等。另外,N小区缺乏统一管理机制,无定时保洁人员,难以及时清理小区垃圾,导致垃圾堆积、异味扩散和居民生活质量降低等问题。因此,N小区需要改善其环境治理机制和设施,营造整洁有序的环境。

  1. 参与意识转变

社区走访和问卷结果表明,大多数居民并不关心社区事务,只关注自己家庭的卫生状况。此外,少数居民认为环境治理责任应由社区居委会承担,不需要居民自己负责。绝大多数居民没有意识到参与社区事务的重要性,缺乏集体凝聚力和归属感。因此,需要通过开展相关环保活动等方式,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度和环境治理意识。

(二)理论分析

本研究以地区发展模式为指导,即在探索和准备阶段搜集资源和了解共性问题,动员和组织阶段利用共性环境问题引起居民关注,进一步开展环保活动以提升居民的参与度,最终采取植物认养等形式,实现由被动到主动的转变,让居民自觉投身于社区建设中,从而达到巩固过程目标的效果。

三、服务计划

(一)服务目标

1.总目标

总体目标是解决特定的社会问题、满足社区需求以及实现一定的社会福利目标。对于N小区的环境现状,总体目标是改善小区的环境质量,包括垃圾分类和改变原有的花坛种植方式,重新种植观赏植物,让花坛恢复绿化功能,把花坛种植移至阳台菜园。

2.分目标

分目标是指促进社区居民的一般能力。如增强居民解决社区问题的能力、信心和技巧,发现和培育社区居民骨干参与社区事务等。在N小区的服务目标中,则主要是通过活动开展,使居民在参与过程中增强对小区的认同与情感;同时挖掘可利用的社区资源,如小区居民骨干、精英或者有威望的人士,发挥示范、领袖作用,成立小区环保自治志愿服务组织,融合多方力量参与,如社区、社会组织以及社区网格员等内生力量,以活动和居民志愿者的示范作用,带动邻里促进转变。

(二)服务计划

本服务计划是为了解决N小区存在的环境脏乱差、花坛种菜等问题,以及居民对小区归属感和环保自治能力不足的问题。我们采用了地区发展模式的社区工作专业服务方法,来推进社区工作介入N小区环境微治理的过程。

服务计划分为探索与准备、动员与组织以及推进和巩固三个阶段。在探索与准备阶段,我们需要了解N小区的基本情况、资源和问题,并收集可利用的资源。我们还需要与社区居委会对接、与政府管理部门及社区行政人员提前沟通,以获取社区支持。最后是与服务对象建立信任关系,寻找小区中间人或者居民自治组织是有效的。

在动员与组织阶段,我们通过环保宣传活动的开展来进行理念宣传,并与社区进行沟通,挖掘热心公益的骨干居民,让他们发挥带动作用。我们还会组织系列环保活动,提升居民的社区环保参与度。

在推进与巩固阶段,我们主要聚焦于小区环保活动的示范和聚集作用,通过进一步开展小区环保活动,让居民转变为主动组织和维护。最终,我们将形成N小区自有的环保志愿服务组织,提升居民自治能力,实现长期、有效的治理效果。我们将依托社区内外资源,动员骨干居民,充分鼓励其他居民参与,通过协商、合作的方式,实现社区发展,营造爱护环境的良好氛围。

四、服务计划实施过程

(一)探索与准备

探索与准备阶段是服务过程中建立信任并建立良好服务关系的首要目标。此阶段社工需要了解小区环境情况,融入居民群体,成为社区一员。社工还需要与社区、社会组织以及小区居民进行沟通并积极观察,掌握小区所有资源或问题,争取社区、社会组织的力量支持。

(二)动员与组织

在动员与组织阶段,社工意在发挥组织和动员作用,秉承地区发展模式的治理理念,做倡导者和组织者角色。社工会开展社区环保宣传活动,提高居民社区环保意识。利用现有资源,通过社区推荐、活动发展、居民举荐挖掘社区居民骨干资源。通过入户访谈、活动示范,促进居民参与。总体来说,社工通过循序渐进的动员与组织措施,促进社区共同发力解决小区环境问题。

(三)推进与巩固

推进与巩固阶段是基于以上两个阶段的工作持续推进和巩固,也是保证治理效果的长效治理机制建立的必要阶段。社工应抓住机会,迅速开展后续社区环保活动。社工可以协助建立小区环境整治志愿服务队伍,使小区居民在社工离开小区之后仍能实现严格的自我管理。社工在此阶段的工作目标是促使小区居民转变自身环保理念,巩固社会工作介入N小区环境微治理的服务效果。

五、案例评估

在社工的努力下,N小区的整体环境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首先,小区的公共卫生状况得到了有效改善。以前,垃圾乱丢乱放且没有人清扫,但现在居民们积极分类垃圾以配合清洁人员的工作。其次,小区绿化情况也得到了很大改善。过去,草坪破坏严重、花坛种满蔬菜,而现在花坛花香四溢,整个小区焕然一新。最后,随着小区居民公共卫生意识的提高,他们的环保和参与理念逐渐转变,开始自觉清理楼道杂物,合理停放自己的车辆,以保证顺利通行。他们也开始自觉地维护小区绿化环境,发扬“爱护公共环境、共同建设美好家园”的精神。

六、专业反思

社区环境问题是老旧小区共性环境问题的一种表现形式。在物质方面,主要表现为社区生态环境的破坏,而在精神文明方面,则反映了社区居民对于社区归属感不强,参与社区事务意识较低等深层次原因。因此,社工应该根据社区类型及其面临的共性问题,制定具体的介入策略,既能够有效解决社区问题,又能够总结相关治理模式进行推广,促进社会的全面稳定与发展。社会工作作为积极参与社区治理的重要力量,应该在把握社区特点、明确社区问题、挖掘问题产生共性原因的基础上,设计和开展有针对性、有计划的服务,并兼顾策略制定的普适性,更好地推广经验。这不仅有利于形成治理社区共性问题的有效机制,而且有助于提升社会工作在我国社会中的声誉和地位。

参考文献

[1]罗桥,汤皓然. 社会工作介入环境治理的理论基础与路径选择[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9(01):97-106.

[2]张皓. 社会工作机构介入社区环境治理的途径分析[D].西北民族大学,2019.

[3]刘越. 社会工作介入生态文明建设的可行性分析[J].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5(02):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