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属于临床中常发的心律失常反应,在所有的心律失常疾病中,心房颤动发病率较高,增长速度较快,几乎上升了三倍,并且致残率以及致死率较高。心房颤动属于本世纪来心血管病中的一大流行性疾病。故临床中需要对心房颤动的流行性病学以及临床特性进行深入研究,并对不同人群的心房颤动患病率进行研究,评价其危险性,对房颤引发的相关性疾病或者并发症的预防策略进行有效指定。
国外房颤流行性病学以及临床特性:房颤属于常发的心律失常,越来越多的医学界学者越发关注房颤。根据流行性病学资料表示:欧洲和美国的房颤率类似,亚洲的房颤患病率低于美国以及欧洲。目前,房颤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表现为逐渐升高的趋势,美国的一项对1980-2000年的统计发现:年龄标准化后,房颤的发生率明显提升,当到达2050年后,美国房颤患者的人数将要达到1200万,这一现象可能和人口的老龄化以及人均寿命的延长而产生高血压以及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有关。房颤的最常见致命性并发症包括血栓栓塞,若患者发生血栓,则会对患者的生命、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故预防栓塞的发生对于房颤患者来说,十分重要。
目前,房颤的抗凝治疗现状如下:根据有关研究发现:美国房颤患者通过抗凝治疗中,大约有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的患者适合采用华法林进行治疗。近些年来,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的例数越来越多,美国胸科医院的一项关于慢性房颤患者抗凝指南中表示:若房颤患者年龄在65岁以下、无高血压史、无栓塞疾病史、无近期心力衰竭疾病史,每天给予患者300-325mg的阿司匹林,可以有效预防栓塞的发生,若患者年龄在65岁以上,尤其是75岁以上的患者,其存在基础性心脏病或者相关危险因素,应该给予此类患者华法林进行治疗。除此之外,美国的一项抗凝治疗指南中表示:对于存在脑卒中高危因素的患者、年龄在75岁以上,就会增加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在常规治疗过程中,通过反复评价抗凝治疗,是十分重要的。
不同种族房颤的流行性病学研究现状:根据一项报道中发现:黑人的房颤患病率较低,大约只有2.0%左右。关于非白人房颤的流行性病学的资料较少,白种人群的房颤流行性病学研究资料较多,英格兰中的白种人房颤的患病率大约为2.4%,而处于英格兰的亚裔人群的房颤患病率只有0.6%。不同地区的人群,房颤的发病因素各不相同。黑人以及非洲的哥伦比亚人的房颤的主要发病因素为高血压,南亚人的房颤的主要发病因素为缺血性心脏病。房颤患者是否存在颅内出血的发生风险,也和种族具有一定联系,因此,房颤的抗凝预防出血是十分重要的。有研究发现:黑人的抗凝强度达标率较低,但是其他指标和其他种群人相比,并无明显差异。华法林的应用在所有组中,和脑出血的发生风险增加有关,但增加幅度在黄种人、黑种人中明显更高,但并无性别差异。因此,对于种族不同、地域不同的人群,房颤的抗凝治疗也需要适当改变。
中国房颤流行性病学以及临床特性:房颤属于心律失常。有研究发现:房颤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提升而逐渐升高;房颤和性别也具有一定联系,男性发生房颤的概率要高于女性。在所有房颤患者中,中瓣膜型房颤、非瓣膜型、孤立性房颤的比例分别为:13.0%、65.2%、21.8%。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的概率要明显高于非房颤人群。还有学者发现:房颤患者应用华法林的概率只有1.7%,应用阿司匹林的概率为37.9%,应用洋地黄的概率为37.9%,应用β受体阻滞剂的概率为24.6%。从以上研究可以发现:我国房颤的发病率、年龄、性别、病因和国外的相关资料大致相同,脑卒中的发病率相对较高,但患者的用药情况并不理想,故临床中需要对房颤患者加强抗凝治疗。
房产抗凝治疗的现状以及进展:房颤患者心房内形成血栓以及血栓栓塞等情况后,导致房颤患者和无房颤患者相比,前者的脑卒中发病率更高。房颤属于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具有较高的致死率以及致残率。华法林在房颤相关性脑卒中的治疗效果已经得到证明。通过对比试验我们可以了解到:应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的房颤患者,其发生相关性脑卒中的危险降低70%左右,死亡率降低30%左右,由此可见,合理应用华法林,可降低房颤患者的血栓栓塞发生率,还可避免患者发生出血类并发症。还有学者通过对我国人群做流行性病学调查发现:目前,房颤患者通过抗凝治疗的有效率只有2%。通过分析349例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9例患者发生血栓事件,32例患者发生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缺血性脑卒中,只有26例患者应用华法林治疗。由此可见,华法林的应用率较低,因此很难发挥良好的控制血栓效果,故临床中需要强化指导房颤患者的抗凝用药。
近些年来,随着各种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在房颤患者中的应用研究发现:抗凝药物的临床疗效、应用安全性可靠性强,不需要对患者的凝血指标进行监测,患者可以获得更多的益处。导管射频消融术越来越成熟,通过对心跳节律进行控制,也成为房颤患者的一种治疗方法。房颤导管消融治疗术的总体安全性更高,其治疗成功率也在逐渐提升。有一向
2010年的报道发现:通过肺静脉隔离术对阵发性房颤患者进行治疗,经过5年的平均随访发现,窦性心律维持率大约为80%,其中有2.4%的患者会从阵发性房颤转变为永久性房颤。故若房颤患者的年龄小、病程短、心房容积小、心房重塑不明显、未发生严重性器质性病变,通过导管消融术治疗,可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且治疗安全性高。
不同民族的房颤流行性病学研究现状:①蒙汉房颤患者的临床特性比较:有研究发现;房颤的病因和民族有关,其原因可能在于;生活习惯、生活条件、生活方式。引发房产的病因在于:汉族主要病因为高血压,而蒙古族的主要病因为风湿性瓣膜病。根据一项回顾性分析发现;合并高血压的房颤患者超过二分之一。近些年来,风湿性瓣膜病引发的房颤例数越来越少,但蒙古族房颤患者的病因仍然主要为风湿性瓣膜病。蒙古族房颤患者的发病年龄、左房以及右房的内径明显大于汉族。房颤能够增加左心房,持续时间越长,左心房的扩大程度越明显,左心房的扩大可以作为房颤的预估因素,在血栓的行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根据相关研究发现:心房体积大,会增加血栓的发病率。
综上,国内外房产患者的流行性病学以及临床特点不同,在实际治疗中,需要全面评估,制定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