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市农林科学院 河北承德 67000
项目:承德市可持续发展产业研究院建设专项,承德市乡村振兴产业研究院202205B085
摘要:间作套种是指利用有限的土地,通过合理利用光照、热量等资源,并参考不同作物的生长习性等,将两种及两种以上的作物进行布局,从而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技术。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间作套种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各个地区也因地制宜、结合自身的土壤地质条件以及气温降水等因素,尝试将大豆以及玉米等作物进行间作种植,在此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为该项技术的普及推广以及应用提供了经验支撑。
关键词:玉米大豆;间作种植技术;具体应用
前言:大豆和玉米都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作物,与农民的息息相关,传统的种植技术的亩产量有一定限制,带来的经济效益也很低。面对这种情况玉米和大豆的间作种植技术可以有效的改变现状。本文围绕这一点先简单分子玉米大豆间作种植技术的优势,然后重要分析相关应用的探究。
1玉米大豆间作种植的前提和基础
为了能够进一步推动我国的农业产业发展,我国农业学家在间作套种技术方面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并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玉米大豆间作种植模式。农民以该模式为技术支撑,并结合农田所在地的气候条件以及土地规模等因素,对种植技术做出调整。现如今随着各地区对该技术的广泛应用,玉米大豆间作种植技术在生产实践中不断提高科学性,并逐渐发展成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在间作种植的过程中,需要合理控制化肥、药剂、杀剂等化学药品的使用量,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适宜的栽培方案以及田间管理方案,为玉大豆的间作种植技术提供可靠的依据。
2玉米大豆间作种植技术的应用
2.1选址与选种
2.1.1科学选址
环境对农作物的产量与质量影响比较大,不同农产品对生长环境要求不同。在选址的时候,必须结合玉米、大豆生长发育特点,选址合适的种植位置,才能确保产量与质量。扎兰屯位于内蒙古东部、呼伦贝尔市南面,地处大兴安岭东麓、松嫩平原西部,地势西高东低,主要由山地、丘陵、平原和河谷四种地形构成。扎兰屯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季候,夏季短暂温热、秋季气温骤降、冬季漫长寒冷、春季气温回升速度快,日照丰富、气温昼夜温差大,境内主要以黑土、壤土、草甸土、水稻土、沼泽土等为主。玉米和大豆生长过程中需要从土壤中吸收大量的养分,对土壤的肥力要求比较高。因此,宜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疏松、有机质含量比较高的土壤种植。
2.1.2合理选种
种植品种尽量选择内蒙当地品种,当地品种种植历史悠久,适应当地气候环境,产品的抗逆性和抗病虫害性能比较优良。玉米品种可以选择丹玉606号、奥玉3804号、金穗188号等玉米品种,丹玉606号是早熟品种,奥玉3804号和金穗188是中熟品种;大豆品种可以选择金源71号、佳豆25、龙达1号等大豆品种。
2.2合理密植
过度密集的农作物种植,不但不能增加生产,还会使农作物因为缺少氧气和营养元素而枯萎,甚至是死亡,导致农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下降。而密度太低的话,也会对生产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必须合理地控制种植数据:米以3900株/公顷的密度生长,黄豆的种植密度是每公顷5000棵。玉米长得较高,對太阳能的需求更大,要达到预定的产量目标,合理的群体结构是必要的。在决定如何种植时,除了要根据土壤中的营养成分进行分配之外,还应清楚地规定播种的标准。
2.3耕地播种
2.3.1耕地
上茬农作物收货后,及时翻耕土地保墒。土地翻耕深度在25-30cm,有利于促进玉米植株根系的发展,并从土壤中吸收养分。农田采用机械翻耕,翻耕后将土壤靶碎、平整,以达到改善土壤结构的目的。播种前,需要施加基础肥,基础肥以农家肥为主,农家肥用量为2000kg/667m2-2500kg/667m2,并适当添加复合肥,复合肥用量为25kg/667m2-30kg/667m2,满足大豆生长所需的氮肥。
2.3.2播种
播种前,需要对种子进行无害化处理,采用种子包衣技术,可以有效杀死种子携带的病虫害,促进种子健康生长发育,提高发芽率。玉米、大豆选择机械播种,玉米采用单行点播的方式,播种深度为5-8cm,每穴播种2-3颗种子,穴距25-30cm;大豆采用条播形式,播种深度为3-6cm,有助于提高玉米、大豆的出苗率,达到齐苗、壮苗的目的。玉米、大豆间作栽培技术的重点在于两种农作物的间作模式,可以采用3:4或者2:4的比例进行种植模式,3:3种植模式就是三行玉米间种3行大豆,玉米行距为60-70cm,穴距为30-35cm,一穴两株。大豆与玉米行间距40-45cm,大豆行距为40cm,穴距为20cm,一穴双株;2:4比例种植模式就是2行玉米间种4行大豆,玉米行距设置为50-55cm,穴距设置为30cm,一穴双株,玉米与大豆间行距为40cm,大豆行距为40cm,穴距为20cm,一穴双株。
2.4田间管理
2.4.1补苗、壮苗
种子发芽后,根据发芽率及时补苗、间苗,补苗在玉米三叶前进行。出芽后发展长到2-3叶时,需要及时间苗,确保幼苗之间的充足的光照和养分,并剔除弱苗、病苗,保留壮苗。大豆苗长到10cm后要及时除草,玉米在苗期需要除草2-3次左右,除草一般在定苗和拔节前进行,除草的时候,要避免伤苗、压苗,以免影响到幼苗的生长发育。
2.4.2施肥浇水
施肥浇水是实现玉米、大豆高产的关键环节,如果农作物缺肥少水,则会影响到农作物的开花结果,导致植株枯萎,果实干瘪,影响到农作物的产量。因此,种植期间,必须根据玉米、大豆不同生长阶段和土壤肥力,确定合理的灌溉周期和追肥时间,保证玉米与大豆实现优质高产。玉米在苗期对氮肥的需求量比较大,可以促进根系的生长发育,在苗期需要补充尿素。大喇叭期是生长发育关键时期,也是水肥最大的时候,需要及时追加速效氮肥,施入量按照2025kg/667m2-25kg/667m2计算,在玉米授粉期需要追加碳酸氢铵,有助于提高玉米粒重。
2.5病虫害防治
2.5.1农业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措施主要是田间管理,选择抗逆性比较好的农作物品种,在播种前及时清理上茬农作物的秸秆、杂草,翻耕晒田,杀死越冬害虫。在雨季,及时排水,避免雨水淤积滋生病虫害。发现病株、感染植株及时处理,以免影响到其他植株。
2.5.2物理防治措施
物理治理技术是利用病虫害的趋光性、不耐高温性、假死性等特点,用光、电、声波等技术干扰病虫害的生长发育,对其进行引诱扑杀,达到灭病虫害效果。
2.5.3化学防治措施
化学防治措施使用化学药剂治理病虫害,这种治理方式可以快速消灭病虫害,达到治理目的。但是过多使用化学药剂,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因此,在选择化学药剂的时候,要选择低毒、高效、易降解的化学药剂,并根据病虫害发生的程度,选择相应的药剂和浓度,提高治理效果。
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深入探究我们可以发现,间作种植技术是农户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技术,对于农户的增产增收、提高经济效益等大有裨益。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间作种植技术也愈发成熟,在此基础.上,配合完善的田间管理措施,能够达到事倍功的效果。在间作种植的前期、中期以及后期均需要农户对其加以关注,保证大豆和玉米的幼苗能够茁壮成长,同时也要采取各种手段来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获得玉米和大豆的双重丰收,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以此来促进农业产业的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常换换,苏友波,范茂攀,等.红壤坡耕地玉米大豆间作的根际微生态效应[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42(2):21-28.
[2]吴宇,常海滨,吴建磊,等.黄冈市夏玉米大豆间作与单作对比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21,60(18):26-28,62.
[3]覃潇敏,潘浩男,肖靖秀,等.施磷水平对玉米大豆间作系统氮素吸收与分配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21,27(7):1173-1184.
[4]酒鹃鹃,李永梅,王梦雪,等.玉米大豆间作对坡耕地红壤团聚体分布及稳定性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21,49(22):219-228.
[5]张雷昌,汤利,郑毅.根系互作对玉米大豆间作作物磷吸收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5(5):1142-1149.
[6]陈颖,王绍旋.玉米大豆间作体系沼液浸种的产量效应分析[J].种子,2005,24(8):29-3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