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医生应用床旁超声抢救不明原因休克的效果及可行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07
/ 2

急诊科医生应用床旁超声抢救不明原因休克的效果及可行性分析

汪泽渠

萧山区中医院 (浙江萧山 311201)

【摘要】目的:分析急诊科医生采取床旁超声抢救不明原因休克的效果,说明抢救措施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4月~2022年3月就诊的90例不明原因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双盲法方式随机分组,对照组45例由超声科医生实施床旁超声抢救,并做好生命体征指标监护,观察组45例由急诊科医生开展床旁超声抢救,比较两组患者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对比诊断时间。结果:观察组经过急诊科医生干预后,不明原因休克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诊断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不明原因休克的临床诊断中,急诊科医生采取床旁超声抢救方案产生的效果理想,不仅能够提升诊断敏感性、特异性,而且能够提高阳性预测值,缩短诊断时间,相关诊断措施具有可行性。

【关键词】床旁超声;不明原因休克;抢救;急诊科医生

休克是机体循环血量减少,灌注不足导致的细胞缺氧或机体组织功能受损的综合征,患者经常表现出口唇发绀、神情淡漠、四肢厥冷、昏迷,若未能对其进行及时可靠诊断会造成器官功能衰竭,对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1]。目前,在急诊科不明原因休克诊断中,多使用床旁超声,通过做好超声检查,能够快速、准确了解不明休克具体原因,该技术的安全性较高,且具有可重复性,能够在急危重症抢救中发挥关键作用。鉴于此,本文研究急诊医生使用床旁超声诊断不明原因休克的效果,并分析该技术的可行性。现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我院2020年4月~2022年3月就诊患者,选取90例不明原因休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在双盲法协助下,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纳入45例,其余45例为观察组成员,一般资料见表1:   

1 两组一般资料详情表

组别

性别

年龄(岁)

平均病程(月)

对照组(n=45)

20

25

48.24±7.38

1.43±0.52

观察组(n=45)

24

21

51.29±7.96

1.65±0.67

或t

0.711

1.885

1.740

P

0.399

0.063

0.085

    分析上表,两组一般资料差异小(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符合不明原因休克诊断标准;完成床边超声检查;接诊时间不明确;本人家属知情;符合医学伦理。排除标准:多发恶性肿瘤患者;严重基础疾病;血液传染疾病;一般资料不完整。

1.2方法

对照组由超声科医生完成床旁超声检查,并对患者生命体征指标进行监护,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对不明原因休克进行探查,探查项目包括胸腹水、胸腹CT。

观察组由急诊医生应用床旁超声检查,并采取抢救措施,纠正不明原因休克。急诊科医生均为重症超声培训合格医生。在床旁超声诊断中严格参考《不明原因休克急诊超声临床实践专家共识》标准,将THIRD流程应用在具体检查中,并重点关注患者心脏、呼吸系统的诊断准确度、特异性,使用SMART与3P原则对不明原因休克患者作出全面诊断分析。在不明原因休克诊断中,也对检查环境、患者自身条件进行综合考虑,并选择合适的诊断技术方案,使得检查结果更加准确可靠,提升阳性预测值。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记录诊断时间。

*100%。

诊断时间为急诊接诊时间到诊断时间。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9.1软件统计数据,计数资料[n(%)]表示,X2检验数据差异;计量资料(±s)表示,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特征,使用t检验,在P<0.05条件下,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比较

    观察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与对照组比较后,差异明显(P<0.05),见表2:

表2 两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比较[n(%)]

组别

例数

敏感性

特异性

阳性预测值

观察组

45

44(97.78%)

42(93.33%)

40(88.89%)

对照组

45

36(80.00%)

33(73.33%)

32(71.11%)

X2

-

7.200

6.480

4.444

P

-

0.007

0.011

0.035

2.2两组患诊断时间比较结果

    观察组诊断时间短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见表3:

表3 两组诊断时间比较结果(min,±s

组别

例数

诊断时间

观察组

45

19.41±1.48

对照组

45

18.32±1.65

t

-

3.299

P

-

0.001

3讨论

造成休克的原因较多,临床多根据患者病因将休克分为感染性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创伤性休克以及过敏性休克等。当患者存在不明原因休克症状时,医生首先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初步了解病情指标变化,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测定血常规、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并分析血气指标,了解凝血纤溶系统等等。然而上述常规检查方式的效果不理想,为获得满意的诊断结果,将床旁超声影像学技术应用在诊断中。

在诊断中,要求急诊科医生通过心脏彩超、腹部盆腔彩超、头部CT等检查方式,对患者休克的具体原因进行明确,同时配合其他床旁诊断方案,如心电图,知晓患者是否有心律失常、电解质紊乱等不良症状,由此完成对不明原因休克的准确判断。以往诊断多经超声科医生对患者不明原因休克进行探查,虽然诊断准确率较高,但是,未能在第一时间对患者病情指标作出判断,使得诊断时间延长,对患者早期治疗造成不良影响。在具体诊断环节,超声科医生受到的限制因素较多,由此增加了病情不稳定患者危险程度。随着急危重症理念发展,对急诊医生展开超声诊断培训,对患者采取液体管理、心肺功能评估与穿刺引导尤为重要,是短期内识别不明原因休克,对患者进行早期诊断与治疗的关键。在具体诊断环节,也能够及时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案,并为不明原因休克患者的科学诊治提供依据。

在本次诊断中,急诊医生采取了THIRD流程,并坚持SMART原则与3P原则,根据《共识》对诊断方案进行调整。首先,对患者是否有心包填塞、张力性气胸进行诊断,其次,完成患者心脏功能评估,其中包括心脏形态、M运动、A主动脉、R节律/频率、T三尖瓣反流,最后探查下腔静脉,了解不明原因休克患者是否有气胸、肺水肿、胸腔积液等高危症状,同时判断是否有深静脉血栓与夹层[2]。 

通过上述急诊探查技术手段的应用,能够快速找出不明原因休克的具体原因,诊断效果良好,并且诊断技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较高,能够为急诊科诊治提供可靠的数据。急诊医生应用床旁超声技术后,能够提高诊断敏感性、特异性与阳性预测值,本文观察组的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便证实了这一观点。与常规超声医生诊断比较,急诊医生提供的床旁超声诊断方案在不明原因休克诊断中具有可行性。

综上所述,急诊科医生床旁超声抢救措施的应用效果良好,可提升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并缩短诊断时间。

【参考文献】

[1]陈三冬,张品,贾英萍.肾母细胞瘤合并下腔静脉及肾静脉瘤栓术中不明原因休克处理1例[J].中华麻醉学杂志,2020,40(06):767-768.

[2]孙艳,周婷,卓荦,等.急诊科医生应用床旁超声抢救不明原因休克的效果及可行性分析[J].临床急诊杂志,2019,20(06):471-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