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特种安全防护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泰州市纤维检验院)
摘要
本文对新标准GB 8965.1-2020《防护服装 阻燃服》和旧标准GB 8965.1-2009《防护服装 阻燃防护 第1部分:阻燃服》进行了详细对比,对变更的内容进行了简要分析。旨在对从事阻燃防护服设计、生产、检测和销售等环节的技术人员带来帮助。
关键词:阻燃防护服;技术要求;理化性能;轰燃试验
1 引言
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存在潜在火灾危险的场所越来越多,劳动者遭受火灾伤害的风险不断加大。阻燃服作为个体防护装备的一种,广泛用于冶金、石化、炼油、船舶等行业,尤其是用于存在潜在火灾危险的场所,它能给使用者提供足够的劳动防护,保障劳动者的健康和安全。阻燃服是指在接触火焰及炽热物体后,在一定时间内能阻止本身被点燃、有焰燃烧和无焰燃烧的防护服,防护原理主要为采取隔热、反射、吸收、碳化隔离等屏蔽作用,以保护劳动者免受明火或热源的伤害[1]。
阻燃服GB8965.1-2009《防护服装 阻燃防护 第1部分:阻燃服》(以下简称旧标准)标准自发布以来,在控制阻燃防护服质量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大减少了烧伤事故的发生,但随着我国新材料、新工艺的发展以及新劳动场景的出现,旧标准在指标设置、材料使用等方面都显得有点落后,不能适应当前此类产品的需要。新标准GB 8965.1-2020《防护服装 阻燃服》(以下简称旧标准)于2021年8月正式实施。本文将新旧标准进行充分对比,对新旧标准的修改、增加内容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2 标准差异
2.1范围
新标准GB 8965.1-2020《防护服装 阻燃服》规定的适用对象为在有明火、散发火花,或者有易燃物质并有轰然风险的场所。旧标准的表述为从事有明火、散发火花、在熔融金属附近操作和有易燃物质并有发火危险的场所。旧标准关注可能发生发火危险的场所,而新标准则更关注可能发生的轰燃风险,从发火危险到轰然风险,含义有了较大变化。轰燃是指某一空间内,所有可燃物的表面全部卷入燃烧的瞬变过程,轰燃具有突然性,而发火是指物品开始燃烧,对此燃烧有一定的预见性,因此新标准的表述说明今后的阻燃服不仅具有防止可预见的明火的功能,还须具备防止突如其来的火情的功能。新标准对阻燃服防火性能提出了新的要求。
2.2术语、定义
术语和定义中,阻燃性能指标续燃时间、阴燃时间、损毁长度的定义均依据GB/T3291.3-1997《纺织 纺织材料性能和试验术语 第3部分》做了相应的修改,其中还做了相应的备注,相比旧标准更容易理解。尤其要注意的是,阴燃时间的备注2中,对阴燃部分的区域做了界定,阴燃是发生在损毁区边缘并伴随损毁区蔓延的部分,而损毁区内部部分区域由于前期所吸收热量的持续释放而产生的红热现象,不计入阴燃时间,经这样的界定后,阴燃时间的统计更有可操作性,避免之前阴燃时间区域无法界定的问题。另外,术语中对本质阻燃和后处理阻燃做了说明,扩展了读者的知识。
3分级
新标准相对于旧标准在分级上有较大的变化,根据防护能力新标准将阻燃服分为A、B两个等级,删除了旧标准中C级阻燃服及其要求。
4 技术要求
4.1阻燃性
阻燃性包括热防护性性能和燃烧性能,新旧标准差异还是很大的,首先这两个项目旧标准中只要进行洗后的测试,而新标准中需要进行洗前和洗后的检测,只有洗前和洗后都符合标准的要求才能算合格,对材料的要求较高,当然一定程度上也提升了检测用量。其次,热防护性能(TPP)的测试方法也做了变化,旧标准中附录A为此项目的测试方法,新标准则引用了GB/T 38302-2019《防护服装 热防护性能测试方法》作为方法标准,引用此测试方法后,程序更规范,内容更具体,操作性更强。最后,就是B级阻燃服的阴燃时间指标由原来的≦2s延长到≦4s,这是考虑到很多芳纶材料或含有芳纶成分的材料,具有很好的本质阻燃性能,但就是阴燃时间稍微偏大一点的情况,标准起草者根据当前面料的实际情况适时修改,标准修订做到与时俱进。
4.2面料及服装成品的理化性能
新标准中在面料和服装的理化性能方面改动较大,主要变化为增加了针织类面料和服装的要求,并对相关参数做了调整,增加了里料理化性能的要求,修改了裤后档和肩缝强力的指标要求,增加了袖窿缝和其他部分接缝强力的要求。
4.2.1 针织物面料理化性能
新标准增加了对针织物面料的要求,项目和指标见表1:
表1 新增针织物面料理化性能要求
序号 | 项目 | 指标值 | 备注 | |
1 | 胀破强力(kPa) | ≥200 | ||
2 | 松弛尺寸变化率(%) | -5.0~+5.0 | ||
3 | 色牢度(级) | 耐皂洗(变色/沾色) | ≥3-4/3-4 | |
耐摩擦(干摩) | ≥3 | |||
耐汗渍(变色/沾色) | ≥3/3-4 |
上表是新标准针对针织物面料的要求,除上述3项外,还应满足新标准中透湿率、起球、热稳定性、甲醛含量、异味和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的要求。新标准也对针织物面料制成的阻燃服的检测指标做了规范,使得此类阻燃服的设计、生产、检测工序有了依据,促进了阻燃服材料的新型化、多元化。从目前检测此类服装数据来看,针织物面料阻燃服还是比较少见的,相关生产企业如果有意向从事此类阻燃服的生产,需要在用料方面认真调研,评价,只有满足标准的针织物面料才能用于阻燃服的生产。
4.2.2 里料
新标准新增了里料的理化性能的要求,旧标准中对此没有涉及,主要增加了阻燃性能、热稳定性、甲醛含量、pH值、可分解芳香胺染料和异味的要求。通常里料多见于春秋装或冬装上,新标准做如此的变动,对里料提出来具体的要求,表面里料不仅要有良好的阻燃性,还必须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能(由甲醛、pH、可分解芳香胺染料等指标考核)。
4.2.3裤后档、肩缝强力要求,袖窿缝、裤后档肩缝及其他部分接缝强力要求
新标准修改了裤后档和肩缝强力的指标要求,同时增加了袖窿缝和其他部分接缝强力要求,详见表2:
表2 修改和增加的阻燃服强力要求
序号 | GB8965.1-2020 | 指标 | GB8965.1-2009 | 指标 |
1 | 肩缝、袖窿缝、裤后档缝强力 | ≥225N | 肩缝、裤后档缝强力 | ≥320N |
2 | 裤内侧缝接缝强力 | ≥100N | 无要求 | — |
3 | 裤后档缝和腋下接缝强力 | ≥74N | 无要求 | — |
从表2可以看出,新标准对肩缝、裤后档缝强力均有要求,相比旧标准而言,这两个项目指标值略有下降,但同时增加了袖窿缝、裤内侧缝接缝强力(机织物),裤后档缝和腋下接缝强力(针织物)的要求,目的就是要求服装的更多接缝部位应具有良好的强力性能,从而提高服装的耐用性。生产企业在众多接缝部位,应使用较好的材料和缝纫线及缝纫工艺。
4.2.4可分解芳香胺染料(偶氮)
安全性能方面,新标准增加了对服装可分解芳香胺染料的要求,因为阻燃服是用于保护人体的重要装备,不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伤害,这在GB18401-2010中也有体现。经过染色的服装可能会含有可分解芳香胺染料,这些服装与人体皮肤长期接触后,会与代谢过程中释放的成分混合并产生还原反应形成致癌的芳香胺化合物,这种化合物一旦被人体吸收,经过一系列活化作用使人体细胞的DNA发生结构与功能的变化,成为人体病变的诱因[2]。鉴于可分解芳香胺染料对人体构成巨大的伤害,新标准增加了此项目,与甲醛、pH值项目一并使用,充分体现标准以人为中心,保护劳动者安全和健康的理念。
4.2.5 成品轰燃条件下的阻燃性能
新标准新增了成品轰燃条件下的阻燃性能项目的要求,此项目以ISO 13506-1为测试方法,以ISO 13506-2的方法进行分析和计算。此项目的设置用于检测阻燃服成品服装抗轰燃风险的能力,能够全面反映成品服装的热防护能力,填补了旧标准中仅能测试反映面料热防护性能(TPP)的不足,对服装的热性能指标是个重要的补充。当然,此项目所需的检测设备造价比较昂贵,投入比较大,对拟具有此项检测能力的检测机构而言,在技术、资金等方面都是重大的考验。
结束语:
新标准的修订和完善,调整了阻燃服装的分级,新增了理化性能的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充分体现阻燃服作为劳动者的个体防护装备在特种场合用途的重要性。新标准考虑了阻燃服在实际穿着中的质量问题,也考虑了新材料新工艺在当今此类产品上的应用,更考虑到功能性服装的防护能力,修订后的标准充分保障使用者的安全和合法权益,将进一步提升阻燃服产品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蒋婵芬,阻燃防护服的选购.现代职业安全[J],2011(2):104-105.
[2] 闫清华,如何确保纺织品种可分解芳香胺染料的安全[1]. 中国质量技术监督[J],2009(2):68-69.
[3]GB 8965.1-2009《防护服装 阻燃防护 第1部分:阻燃服》[S].
[4]GB 8965.1-2020《防护服装 阻燃服》[S].
作者单位:江苏省特种安全防护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泰州市纤维检验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