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表演美学视域下的舞蹈意象与编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06
/ 3

舞蹈表演美学视域下的舞蹈意象与编创

周丽梅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江西   南昌市  330000

摘要:意象的表达,在舞蹈的编排和其它类型的艺术创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首先,从从艺术美学到艺术想象入手阐述其关系,其次在舞蹈表演审美视野中,探讨了“意”和“象”之间的关系。最后,从有意意象、创造意象、典型塑造三个角度,对舞蹈编排中意象的表现进行了剖析,并从意象的表现、意象的创造、典型的塑造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指出意象的表现在作品中塑造个性化形象、营造诗化意境、深化作品内涵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最后,从形象在舞蹈编排中的延伸和加深,以及引起观众的联想和想象力,来探讨舞蹈编排中形象的表现。

关键词:舞蹈表演美学、意象、舞蹈编创、

人体被视为舞蹈艺术的物质载体,也是舞蹈审美活动的逻辑起点。而且,这个物质载体并不是身体和意识的分离,而是被人的意识所控制的整体。因此舞蹈美学研究必须坚持身心一元论。只有坚持身心一元论,才能准确地把握舞蹈艺术的本质,也能防止舞蹈训练向单纯技术性创作的道路上滑去。对舞蹈表演美学中的从生命意识、宗教意识、象征意识、社会意识和美学意识三个方面来审视,以探寻舞蹈意象与创作的意义,将舞蹈美定义为"意识的肢体表现艺术"。编导以具体的现实生活中的客观事物为载体,对所要表达的内在情感和精神内涵进行艺术化的构思、审美、凝练、组织、编排,最终形成了舞蹈的情绪,产生了深厚的意境,使之能抒发感情。这是一种艺术的想象、想象和审美,经过艺术的加工和处理,它将作者的感情寄托在舞蹈的外部语言之中,将无形的、无法言喻的情绪通过舞蹈的身体语言表现出来。是编导对生活的理解和对艺术的追求,并且创作过程中不断地丰富自己的感情和想象力,是一种抽象和具体的融合、一种感性和理性的融合。玛丽·魏格曼曾说:“舞蹈是一种生动的语言,它是一种在真实世界上空飞翔的艺术灵感,它的目标是用更高的层次来表达人类内心情感的形象和比喻,并请求与他人交流。最关键的是,这支舞需要直截了当地表达,而不是拐弯抹角。”所以,在创作舞蹈形象时,既要让作品中的形象表现出作者的内心情绪,又要让观众在欣赏作品的外表时,深刻地感受到作品所蕴藏的精神和思想感情,给观众以生动而富有意义的艺术审美对象,让观者把自己的感情和生命联系起来,从而引发对生命的感悟和无尽的想象。形象的出现,使舞蹈充满了生机与内涵,它是编导表达自己的方式,是一种与生活、与观众的精神对话与沟通的过程。它可以让舞蹈更深刻地表现出生命的真谛和丰富的艺术价值。

  1. 从艺术美学到艺术想象

长期以来,美学受鲍姆嘉登和费希纳影响一直被人们称为感性学。但是,与其说美学作为感性学是鲍姆嘉登和费希纳的独到之处,也正是鲍姆嘉登和费希纳的局限之处。在笔者看来,情感与情感是艺术与审美的根本属性,而想象力与形象又是其本质属性。虽然艺术与审美都是感性的或可以感知的,但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艺术与美都与意象相关,而意象既可以让人感受,也可以让人联想。而艺术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则是艺术和美的本质、灵魂和精髓,不管是艺术创作还是欣赏,最重要的不是感受,而是想象力。从这一点上说,与其说审美是一门关于感性的科学倒不如说审美是关于感官的科学。也就是说,艺术不仅要有感情,还要有思想和想象力,可以说,思想和想象力是艺术的本质和精髓,所有的艺术形式和作品都是人类思想和想象力的结晶。艺术创作既要思考又要想象,而艺术欣赏也是同理。

1.1意象的概念

“意象”是中国古典美学观的主题与审美范畴,在舞蹈、文学、美术、音乐、影视等各个领域都占有重要地位。创作者将自己对历史事件、经典故事、日常生活、甚至是物体的理解、理解和理解而创造出来的,不是简单的描述和复制,而是通过形象的表现,来传达隐藏在作品中的思想、情绪和精神。舞蹈是一门综合、动态的艺术形式,它是一门综合、动态的艺术形式,它是通过演员在舞台上表演,通过人体的身体语言作为感情的象征。情绪是舞蹈形象的基本要素,它所表现出来的动态形象与静态的诗歌、绘画等不同。由于身体的丰富和丰富的形体语言,它在情绪的表达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使得舞蹈的“象”在形象的表达上有了明显的“显意”和“尽意”的作用。“意”和“象”的完美结合,不但可以把有限的“象”中的无穷“意”传递出来,而且可以让舞蹈表现出更深刻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内涵,同时也可以让作品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激发人们的想象力,让人沉醉于其中,引起共鸣。所以,在编排舞蹈时,编导总会把无形的、无法言说的思想感情,用形象的表现形式,深刻地表现,加深了作品的内涵,引起了观众的遐想和深思。

1.2意象的虚拟性与超越性

舞蹈形象的“意”是抽象的、虚拟的,它给舞蹈的运动注入了精神的核心,而“象”虽然是客观的、客观的、但此时“象”是一种象征意义的抽象符号,它的作用在于传达“意”,即舞蹈形象中的“象”都是以真实的形象为基础的。舞蹈演员的身体动作,如弯腰、跳跃、抬腿等,通常都与音乐旋律、舞蹈情节、人物情感紧密相连,是一种抽象的、富有象征意味的符号,舞蹈演员通过这种符号传达出作品的精神和情感,观众通过这种符号进行想象处理,体会到作品的深层含义。因此,在审美层面上,舞步是以“虚”为基础的,更注重“虚幻”。

“意象”是大脑通过对“记忆表象”的加工和改造,产生新的图像,这种新的图像被称为“想像”,即美学、艺术学和艺术心理学称之为“想象表象”。记忆的表象来自感官的客观化,而想象表象却是人创造出来的新形象,这是带有主观性的。意象是超越现实的,具有非现实性,其被称为超越性。“美人鱼”、“九头鸟”、“斯芬克斯”、“孙悟空”、《睡美人》、《天鹅湖》等作品,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或许有人会说,只有神话、童话、浪漫主义的文学,才是不真实的,而写实与写实的作品,则与想像无关。事实上,不管是浪漫还是写实,他们都是幻想的产物,都是不现实的图像或者艺术图像,既不是客观的,也不是对客观事实的简单复制。文学和艺术仅仅通过形象、形象和想象来反映历史、现实和未来(理想),它自身就是比社会(物质)和社会现实更高的事物,而“想像”则是图像的本质属性。

  1. 舞蹈意象与舞蹈编创手法

在编导创作中,编导形象的构建要经过三个阶段:生活积累、艺术联想、隐喻表达。这三个过程可以用中国水墨的方法加以阐释,即郑板桥所说的“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一般都是“眼见为实”,即编导在生活中捕捉和收集生活中的感觉,以生活为灵感,以自己的所见所闻为灵感,从而形成“胸中之竹”。最后,“手中之竹”一是把艺术的联系和精神上的联系,把它们连接起来,转化,把它的表现提高到更深层的精神层次,从而在作者的脑海中形成一个最终的形象。

2.1粘合——创造意象

粘合是一种更容易、更有效的方式来塑造新的图像的手段,这是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体图像粘合在一起的创作方法。粘合是一种较为简便的结合方法,是将不同的物质分离(分解),并将其结合在一起,从而构成新的图像。在古代神话传说和文学作品中,经常使用粘合,而现代舞蹈中也经常使用这种创作的形象。《鱼美人》、《天鹅湖》、《大雁》等舞蹈作品,都是把人和动物的形象结合在一起。创造想像是一种思维的过程,它不依赖于已有的描写,而是通过对大脑中的记忆的表象(原型)进行处理,创造出全新的、有创意的画面。创新思维是人类思维和心理的最高境界。无论是科技发明还是文学创作,都离不开想象力的创造。但是,相对于科学家的创造性想象力,艺术家的创作想像更多地体现了创作者的主观情感。因此,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文学理论与美学作品中,都将创造想像被认为是一项重要的主题。艺术创造中最重要的是艺术的想象,是艺术创作中最主要的一种心理机制,艺术家若不运用艺术想象力,就不能实现艺术的归纳,不能形成意象,不能创造艺术形象康德认为,“想像是一种创造的认知作用”,“美的想象是一种想象的表现。”黑格尔说,“最伟大的艺术就是想象”。

2.2夸张——有意意象

将一个物体的特性或与其它物体的联系凸显出来,并使之发生变化,从而创造出一个新的图像。在上古传说中,人们经常会用这种方式来创造各种稀奇古怪的东西,比如腾云驾雾、飞天遁地、飞仙飞仙、鬼怪出没、仙禽异兽、琅花瑶草等等。最具代表性的是佛教千手观音苦萨;《春之风》在舞蹈中所创造的视觉效果,就是采用了夸张的艺术想象力。在现代,这种超越现实的想像常常打破自然的界限,把真实的事实用来进行非现实的分解和合成,或者对真实的事物进行了严重的变形。舞蹈是一门抒情的艺术,但是它的表现时间和空间都比较有限,是一种瞬息万变的动态影像。瞬息万变的身体运动,精确地表达了作品的内涵,抓住了作品的本质,这就需要运用高度凝练的舞蹈形象来激发观众的情感,引导人们走进“虚幻与真实”的舞蹈世界。舞蹈编排的整个流程由编排到表演的最终展示,而观众是其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也是舞蹈表演的最终呈现,而观众在欣赏舞蹈的同时,也是对舞蹈艺术的重新创作。舞蹈艺术的终极目标在于传达抽象的“意”,而观赏者要理解这个抽象的“意”,必须要透过“象”来理解,也就是说,在观众看来,“象”比“意”更重要,观众可以感受到特定的事物,将自己的经验、感受、情感投影到特定的物体上,然后再根据具体的事物去想象、联想,进入到创造的画面中。总之,意象是引导观者由实到虚、由具象到抽象的载体,能有效地激发观者的想象力,引导观者在虚与实的交错转换中还原作品的内在内涵,发掘更多象外之意。

2.3原型启发——典型塑造

在塑造《战争与和平》的主人公时列夫·托尔斯泰以他的妻子索尼姬和他妻子的妹妹塔尼姬为原型,将她们“拆分”后,再整合成一个完整的、独特的全新形象。《鹰》、《孔雀舞》和《金蛇狂舞》等舞蹈作品,都是以原型启发的创作手法进行创作的。原型启发是指从已知的事物、事物、现象中,联想到与之相关的其他事物、事物、现象,并将之连接。联想是将艺术家脑海中积淀的大量、零碎的表象集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艺术意象,从而传达出深刻的内涵。“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二月春风与剪刀本属两个不同类的对象,但在人的生活经验中,春风催柳叶,恰似剪刀裁布匹,贺知章将二者联系起来,写出了生气盎然的初春景象。“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荷叶与罗裙,蓉与人面在色调与美丽这两点上相类似,诗人王昌龄抓住了这种类似性,产生了联想,以自然、质朴的诗句描绘出采莲女争先恐后地进入莲池的生动画面。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比喻、象征、拟人化是一种联系。以上的联想例子证明了画家擅长表现形式的转移,也就是善于发现各种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并把两者结合起来。严格意义上讲,这种“典型”并非完全归入艺术想象的范畴,它与艺术思维有着紧密的联系。这种普遍性与共性,是由艺术思维分析综合、具象概括而成;这种综合归纳并非是对抽象思维的全面归纳,而是一种形象思维的统称,也就是“意象归纳”或“艺术归纳”。通过这样的整合和归纳,所形成的新的事物就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对于这个经典的特点,它需要用艺术的想象力来实现,因为这种艺术典型必然包含着加工改造和创造成分,而绝不是一类事物机械的综合与概括。从这个意义上说,艺术归纳不仅仅涉及到形象思维,也涉及到艺术想象力,尤其是其特殊性更多地涉及到了艺术想象力。同时,艺术归纳是对意象的归纳,主要是由感官的表现和情绪所引发的艺术想像。

“意象”是舞蹈创作中的一种精神和生命,是作者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感的寄托,是与生活、与听众进行心灵沟通、对话的桥梁。“意”和“象”的完美结合,使“象”在有限的“意”中传递出无穷无尽的意境,这不仅是对真实世界的一种映照,也是对真实世界的一种超越和升华。从舞蹈艺术审美的角度来看,舞蹈中的形象和创作其实可以通过形象的表现来塑造人物形象,营造诗情画意,深化作品的内涵,使作品的内涵升华为一种象征,而不是把这些特点原汁原味地表现在舞蹈作品中,而可以在虚拟的空间中进行抽象化,从而使舞蹈的动作和形象具有共同的联系。当观看者在观看某一特定的身体运动时,可以根据所获得的印象来进行联想,并在大脑中将身体的运动与感觉相对应。一方面,它可以让舞蹈表现出更深层的思想感情和精神意蕴,让它具有生命的真实感和丰富的艺术价值;从舞蹈表演的审美视野出发,对舞蹈创作中的意象表达内涵、“意”和“象”的关系、意象表达的建构与实践、意象表达的功能和意义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归纳和总结。本文力图把“意象”这一审美范畴从学术上的理论化,转变成一种表现形式,从而把文中所提及的许多理论付诸实践。

参考文献

[1]平心著.舞蹈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袁禾著.中国舞蹈意象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

[3]付苏.舞蹈表演艺术的美学特征[J].艺术品鉴,2020(12):202-203.

[4]钱湘芸.浅谈舞蹈表演艺术中的舞蹈美学[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8(11):97.

[5]石伟.传统与创新语境下的中国舞蹈意象表现[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4(02):38-41

[6]于蔚泉.舞蹈意象与审美建构[J].齐鲁艺苑,2005(01):73-77.

[7]于平.“创作舞蹈”的舞蹈意象构造[J].东方艺术,1995(06):46-48.

[8]杨彬. 皮娜·鲍什“舞蹈剧场”剧场性美学分析[D].浙江大学,2013.

[9]林晴. 试论舞蹈编创中的意象表达及其意义[D].南京艺术学院,2020.

[10]魏盼盼. 云深不知处 青山几重回[D].山东艺术学院,2019

[11]武小文.浅析舞蹈编创中的意象表达[J].戏剧之家,2022(25):150-152.

[12]杨菁秸. 炼“意”化“形”[D].四川师范大学,2022.DOI:10.27347/d.cnki.gssdu.2022.000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