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少儿美术作品的“错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06
/ 2

浅析少儿美术作品的“错误”

杨娟1,吴刚2

1.重庆市沙坪坝区重庆西藏中学校  400036

2.重庆市长寿第二中学校  401220

摘要:

在儿童美术中最美的,是那些被成人认为“错误”的地方!儿童的作品中,含有这种个性的“错误”越多,其作品越真挚,假若从儿童作品中去掉这种错误,儿童的作品就无聊和索然无味,就没有了趣味。 儿童美术作品中最重要的在于个性表达!

关键词:儿童美术原创个性趣味

引言:

对于儿童学画,不少家长想得很简单,报个美术培训班或是买本简笔画书,让孩子照着画、跟着学就行了。简笔画有简练概括的图像,直观清晰的步骤,容易临画。短期极易给孩子和家长带来满足感和自豪感!然而,很多艺术大师却对那些涂鸦之作激动不已,好不吝啬地对儿童创作的那些作品给予高度评价,米罗曾公开说:“向儿童学习!”

在家长们看来,儿童学习绘画应该从简笔画开始,准确而高效。然而,美术老师们都清楚,简笔画限制了孩子的观察,剥夺了孩子自己探索的权利,简笔画对于儿童美术学习中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都有负面作用,简笔画有“毒”!著名的儿童美术教育家齐泽克说:“儿童创作中最美的,是那些被成人认为“错误”的地方,儿童的作品中,含有这种个性的“错误”越多,其作品就越好,假若成人从儿童作品中去掉这种错误,儿童的作品就越无聊和索然无味,就越没有个性!”从以上角度来讲,儿童美术作品的质量恰恰在“错误”!

幼儿拥有远比家长、老师们所想象的更敏锐的感觉,强烈的好奇心,独特的视角,并且他们头脑清晰,能思考连大人都无法理解的好多事情。儿童被客观生活中的某些物象、情境所感动,然后用稚拙笔触、粗糙图式传达出他们的感动,这种感受的初原性和技巧的稚拙性,蕴含着及其感人的真挚情感。

儿童美术错误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少儿美术作品中的逻辑错误

像不像又何妨?对不对又何妨?

经常听到一些家长评价孩子的画:“画得什么呀,一点都不像! ”每当听到这样的评价,我都能听到孩子心灵破碎的声音。其实,评价儿童画,像不像又何妨?对不对又何妨?成年人的标准就一定是对的吗?观察一些幼儿作画,一方面他们作画时毫无心里负担,有一种满不在乎的大气,线条自由奔放,毫无拘泥紧张之感。

6岁半的秦弘毅画过这样的一幅画,一列欢乐的火车从地面开到云端。畅流的曲线从天而降,上、下两端都标明“火车点”,显然曲线表示高速铁轨,与之相交叉朝着另一个方向往上运行的曲线可能就是高速公路,偶有楼房、树木,一些短促的线由上而下散落,来表现速度飞快掠过田野的感觉,大片空白应该是表示远程的空间关系。按照我们成年人的逻辑思维:这火车铁轨怎么会到天上呢?孩子,你改改吧?可这就正是孩子思维的可贵之处,天马行空的想象,画面上任何想法都可能实现。这是多么开阔的世界,孩子的内心世界无拘无束,纵横驰骋!

还有一个案例《修理工》,红色的画面中电线杆下停着两辆工程车,车上的云梯上站着两位修理工人,正在紧张的工作着,云梯上还有电的符号表示危险,在工人旁边的电线上,还排着一对小鸟,正在叽叽喳喳…,咋一看,好像没有什么问题。仔细一想,不对呀,有工人在作业,小鸟怎么会不受到干扰,还在电线上停着呢?这就是儿童的思维,局限于具体事物和经验,缺乏逻辑思维能力。可是那又怎么样呢?画面有了电线的线条,有了人物的块面,有了小鸟的点,画面中明显存在着的韵律感,一下子给观众强烈的美感!

二、少儿美术作品专业技巧“错误”

我就这样构图!我就这样配色!我就从局部画!

案例一、《我的妈妈》

老师要求全班小孩画《我的妈妈》,大家都开始了对妈妈描绘,有的画了圆圆脸的妈妈,有的画了波浪长头发的妈妈,有的画了生气的妈妈…,每一位妈妈都是正面脸,丰富而完整。有一个孩子画了他的妈妈,在他的画面中看到一个大三角形和两个小三角形,同学和老师都不解,为什么他的妈妈是这样?后来,这个孩子在他的画的背面写到:“妈妈,你该去锻炼了!”原来他的妈妈是个大胖子,有很粗的腰,孩子从下往上仰视看妈妈,不太容易看到妈妈正面的脸,经常看到的就是妈妈粗粗的腰,就是那个大三角形,两个小三角形就是妈妈的两只脚。这就是儿童的视角,到底是他们错了还是我们错了呢?我们习惯于平视角度观察,有谁审视过儿童的角度;我们习惯于表现人用面部特征,有谁想过用表现人还可以突出身体特征;大多数我们的思维局限在具象状态下,有谁敢于像孩子一样用抽象图形表现?当我们看到儿童美术作品中的不合理因素时,我们应该惊喜于他们的独特!

案例二、玫瑰色的《老房子》

老房子,印象中都是黑灰色调,斑驳沧桑的墙面,可5岁的余艾葭硬是画出了玫瑰色的老房子。问她为什么选用紫色,玫红色?她反问,为什么要画成黑灰色?这就是儿童,不受用经验驱使,不用真实的色彩写生,不对固有色进行表现,儿童直接用主观的色彩表达自己!

案例三、画人从脚开始画

受过学院派教育的专业指导,大概都会从整体到局部,这种人虽然会画几幅“正确”的图画,但是很多按部就班的图画都毫无生气。而在儿童这里,没有这些拘束。喜欢就画,感兴趣就画,哪里吸引我就从哪下手!遇到过一个孩子,画人的时候喜欢倒着从脚开始画,然后慢慢画完全身。画完我们倒过来看,他的画丰富而又生动。这是个什么情况?然而后来我们在《用右脑绘画》一书中,发现有美国人研究,当图象被放倒时,大脑的文字处理思维就会被迷惑而无法定义和分类所看到的事物,所以,它就像拒绝接受任务一样而让视觉思维掌握主导权,从而让视觉思维得到了更大的锻炼。

三、少儿美术作品创作目的“错误”

我不是创作作品,我只想情绪表达

成年人画画,往往目的性明确,就是创作美感作品!带着这种目的性要求儿童画画,家长们往往急功近利!其实,很多时候儿童拿起画笔,他并不一定是要完成一张作品,也许是他想用他的新彩色笔了;也许是他无聊了、想画画了;也许他想记录下某一时刻!

我的女儿曾经画过我生气批评她的画面,黑色的画纸上我的身体巨大,一手指着对面的她,对面的她身体小小,缩着脖子,两手垂在两条线(腿)的旁边,看着特别可怜!还有一幅画,画的是她肺炎看病的经历,一张纸上,散点构图,有排队挂号的场景,有长大嘴让医生检查的场景,有打针的场景,有做雾化治疗的场景,旁边还有用棍子举着输液瓶走来走去的其他人……。很难说,这样的两幅画,她是为了创作美术作品,可能她更多是利用图像这种语言,倾诉她的内心,表达她的情绪!

有意识的创作是思考出来的,无意识的创作产生自感动。不难看出,很多儿童都是无意识地创作,画面确实有很多逻辑错误,心智、运动神经发育不完全,技能也显得很稚拙,但它那颇具原创意味的“错误”作品,放射出真实的情感之光,呈现出独特的智力萌芽,朴素的生命感受。

这些独特的内涵,我们应有一个肯定、欣喜的态度,如果儿童学会了以熟练的“技巧”作画,却失去了真实感人的力量,这是多么遗憾的事!所以许多杰出艺术家都以羡慕的口气谈论儿童的天然感觉和自发的儿童绘画。马蒂斯说,“必须懂得怎样保持童年时代接触客观事物时的那种新鲜感”,必须像孩子一样感性地观察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