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失效模式效应分析在预防住院患者跌倒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05
/ 2

医疗失效模式效应分析在预防住院患者跌倒中的应用

李娟 ,李希羚  ,彭莹

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   邮编:400010

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失效模式效应分析方法在预防住院患者跌倒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列出预防住院患者跌倒流程,然后应用失效模式效应分析对流程中可能出现的失效模式进行评估、分析、计算危机值,对前6位危机值较高的失效模式制订改进措施并加以评价。结果 对危机值较高的前6位失效模式进行改进后危机值明显下降,有效预防患者跌倒。结论 应用失效模式效应分析评估并改进预防住院患者跌倒流程,能及时发现患者跌倒凤险,实施预见性护理,有效避免患者跌倒,降低护理投诉与纠纷,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医疗失效模式;效应分析;预防住院患者跌倒;应用

失效模式效应分析(FailureModeandEffectsAnalysis,FMEA)隶属六西格马管理,其基本原理是分析系统的结构,估算失效时后果的严重程度(Severity,S),发生的可能性(FrequencoofOccurrence,0)和被发现的可能性(LikeLihoodofDetection,D),计算危机值(RiskPriorityNumberRPN),RPN=SxOxD,根据RPN大小判断是否有必要进行改进或改进的程度。从而将风险完全消除或降至最低水平。美国医疗机构联合评审委员会(JCAHO)推荐作为医院安全风险评估的一种方法,通过评估分析以警示医护人员采取前瞻性的预防措施,达到降低风险的目的[1]。我科以老年患者居多,为进一步落实护理十大安全质量目标,预防住院患者跌倒,于2022年1月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评估预防住院患者跌倒流程中可能的失效模式并加以改进,收到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方法

1.1 定立主题

根据护理十大安全质量目标,拟订主题为“预防住院患者跌倒"。

1.2 组建团队

2022年1月成立FMEA小组,7名护理人员组成,其中包括护士长、护理组长、责任护士7名成员均有丰富临床工作经验1,大专以上学历,具有较强的风险管理意识。

1.3 列出预防住院患者跌倒流程图

评估-告知-准备-实施-观察及记录。

1.3.1 评估内容  包括患者年龄、性别、病情、心理、环境、用药、自理能力、陪护人员照顾能力、跌倒史(跌倒方式和场所、跌倒时间段等)。

1.3.2 告知内容  包括跌倒的风险,患者自行离床的危险性,患者起床后活动的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陪护人员协助的注意事项,评价患者及陪护人员对注意事项和配合要点的掌握程度[2]

1.3.3 准备  包括扶持患者的人员、环境、设备,患者穿着准备及患者能耐受起床/站立/活动。

1.3.4 实施  包括患者离床前在床上或床边端坐15min以上,离床站立时有陪护人员扶持,在床边站立5min以上,步行活动时有陪护人员扶持,蹲下/站起时要有扶手,上床后拉起床栏,下床时放下床栏,活动通道要通畅,地面干燥无积水,照明充足。

1.3.5 观察及记录包括患者起床-离床-移动-回床过程中的病情观察,观察内容要有概念和思维。

1.4 潜在失效模式

找出流程中潜在的失效模式,小组成员运用发散性思维方式,对流程中的每一步骤列出所有可能的失效模式,并找出其所有可能的原因。

1.5 计算危机值(RPN)

对所有可能的失效原因计算RPN,RPN包括发生的可能性(O)被发现的可能性(D)和严重程度(S)3个因子,每个因子在1-10分之间,3个因子得分的剩积即RPN值,RPN值在1-1000分之间,数值越大,风险越大,对其失效模式应优先采取改进措施。小组7名成员各自独立评分取7个分数的平均值,得出最终的RPN值。流程中的前6位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结果见表1。

1.6 制订改进措施

RPN值高的失效模式是最需要改善的部份,应该列出最先考虑;RPN值低的失效模式对流程的影响最小,列在最后考虑。团队找出RPN值排名前6位的失效模式,并针对造成失效模式的主要原因,制订改进措施,见表1。

表 1 预防住院患者跌倒流程的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结果

失效模式

失效原因

失效后果

危机值

改进措施

O

D

S

RPN

对患者评估欠全面

护士业务水平不足,思维局限,发现易跌倒病人的能力欠缺

未发现患者潜在跌倒的危机

9

8

8

576

加强护士培训,提高对患者评估能力

健康教育未落实

护士对患者健康教育不到位

患者对潜在跌倒危机认识不足

8

8

8

512

加强护士对患者健康教育及时发现跌倒危机

未告知患者起床活动的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或告知不详尽

护士工作疏忽,护患沟通欠缺

患者及家属未掌握防跌倒方法,易致跌倒

9

7

9

567

使用住院患者安全告知单,强化对患者.陪护人员防跃倒十知道宣教

预防跌倒措施未落实

护士未落实预防跌倒相关措施

患者不知道危险性擅自离床

8

7

8

448

使用住院患者安全告知单,床头安全警示标志,及时向患者.陪护人员告知潜在跌倒的风险并傲好交接班

护士巡视不及时

护士巡视不及时,未及时发现患者动态

无人扶持易致跌倒

7

7

8

392

针对跌倒高危人群加强巡视,及时给予协助

安全设施不合理

医院设备落后,未提醒患者自带坐厕椅

可致体位性低血压

6

8

9

432

病房无坐厕时,向患者提供坐厕椅

1.7 计划和改善

应用RPN来计划改善行动以降低失效模式产生的伤害,用FMEA来检测和追踪改善结果,并再评估防跌倒的新流程。改进后的新流程为“全面、随时评估-充分告知并检查效果-实施到位-观察及时、到位、记录准确"。

2 效果

FMEA小组2022年8月进行改进后流程的效果评估,流程改进后原高风险失效模式RPN值较改进前明显降低,无发生患者跌倒,效果显著,见表2。

2 预防住院患者跌倒流程高风险失效模式改进前后危机值

 实施前  实施后

对患者评估不全面576168

评估时机仅限于入院时,无随时评估512192

未告知患者自行离床危险性448      0 

未告知患者起床活动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或告知不详尽567135

患者起床未通知护士/陪人39296

病房无坐厕,患者需长时间蹲着432       0 

3 讨论

失效模式效应分析是一种前瞻性质量管理模式,也是一种结合理论知识和时机经验的风险预测方法[3],它是一种建立在预测基础上的面向未来的控制方式;它是在偏差出现之前就采取控制措施,避免负反馈所具有的波动和时滞性缺陷,对活动具有预见性并提前作出迅速的适应性反应,其目的是防止问题的发生而不是当问题出现时再补救,也就是说,在患者发生跌倒之前做好预防措施,对于预防患者跌倒有重要作用。

建立并落实住院患者风险评估制度,加强护理人员业务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对患者评估能力,是发现患者跌倒风险的关键[4]。通过科内业务学习、护理三级查房、护士长教学查房、护士交接班点评等,促进护理人员掌握跌倒的预防知识。制订和使用住院患者跌倒评估单,对每位住院患者尤其是新入院、病情变化和服用镇静催眠药、降血压、降血糖、利尿药等患者,责任护士及时随时进行评估,通过观察、交谈、检查和测评等方式,掌握患者疾病、服药,心理与精神状况及发生意外的危险因素情况,筛选易跌倒高危人群,并进行重点干预。

强化健康教育,向患者详尽介绍引发跌倒的内在和外在因素,能有效降低其潜在危险性,避免大多数跌倒的发生[5]。对跌倒高危患者结合患者个体差异,针对患者的知识需求,采用个体化健康教育,进行环境宣教、安全宣教、药物宣教、疾病宣教、功能锻炼等,能帮助患者端正对跌倒的认知态度,患者对防跌倒相关知识了解程度明显提高,树立防跌倒意识,掌握防跌倒方法,同时向陪护进行健康教育,发挥陪护作用,有效预防患者跌倒发生。

建立并使用患者安全告知单、床头温馨提示牌,对跌倒高危患者,责任护士及时向患者及陪护、家属告知患者存在跌倒的风险,患者自行离床的危险性和起床活动的注意事项和配合要点,并在床头上贴上“防跌倒"警示标志,以引起所有工作人员的警惕,便千做到心中有数,有重点有目的地做好病情观察,对有跌倒高危患者重点巡视,尤其是夜间和中午,加强防范,变被动应付为主动防范,实施预见性护理,有效预防患者跌倒发生。

做好心理护理,对于存在跌倒危险因素又不愿求助的患者,耐心解释和教育,让其了解自身的生理和病理变化,帮助其分析可能的诱发因素,意识到跌倒的危险性,在遇到困难时能及时求助,及时采取预防措施,避免跌倒。

加强环境设施管理,满足患者需求。无坐厕病房或无坐厕椅患者,提供坐便椅,防止患者长时间蹲着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头晕而致跌倒。

通过对预防住院患者跌倒流程的失效模式效应分析,并对流程中的高风险失效模式进行改进,使其危机值明显下降,患者跌倒风险明显降低,有效避免了患者跌倒发生。

参考文献:

[1]王超,任怡,黄丽君,李红,高佩凤.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预防住院结核病患者跌倒中的应用[J]. 天津护理,2020,28(05):621-623.

[2]刘艾红,袁金蓉,彭颖洁,邹娟,梅雨欣. 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的护理干预在老年住院患者预防跌倒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 护理管理杂志,2020,20(01):69-72.

[3]韩欣欣. 住院患者跌倒预防及管理的循证实践及其成本效益分析[D].山东大学,2019.

[4]刘雪莲,晏圆婷,李捷,李思,陈文敏. 应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住院患者跌倒管理中的应用[J]. 云南医药,2019,40(05):469-472.

[5]李红亚,陈波,曹艳春,金友红.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预防住院患者跌倒管理中的应用[J]. 中国基层医药,2019,26(15):1905-1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