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医疗服务管理协同的养老服务模式探讨[1]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04
/ 2

基于医疗服务管理协同的养老服务模式探讨[1]

王平1 何凯2 武骏3 李庭伟4

(1.安徽医科大学 创新创业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2

2.3.4.安徽医科大学 卫生管理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2)

摘要: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经济社会的转型,家庭规模日趋小型化,“4-2-1”家庭结构日益普遍,空巢家庭不断增多。家庭规模的缩小和结构变化使其养老功能不断弱化,对专业化养老机构和社区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人民群众的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增长,探讨基于医疗服务管理协同的养老服务模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也为医疗卫生行政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养老机构;医疗服务;协同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识码: A

随着经济迅速发展,人口结构和消费方式发生巨大变化的今天,老龄化背景下,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对居民健康的影响越加显著。目前CHS结果显示,中国大于等于75岁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59.8%,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对于患者来说,心脑血管疾病需要长期护理和康复治疗[1]。以安徽省为例,截至2020年9月,全省已有医养结合机构489家,从业人员20383人,其中从事医疗卫生服务11582人,养老服务8801人;医疗总床位16989张,养老总床位73680张。选择机构养老的老年人占很大比重,养老院中患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能否及时得到康复治疗,仍旧面临很大挑战。

1.养老机构提供医疗服务的现状

目前国内养老机构针对老年人提供的医疗服务手段有以下三种模式。

1.1“整合照料”模式

该模式由单一机构提供医养结合服务,这种机构既具备医疗服务功能又具有养老服务功能。但目前来看,整合照料模式受制于养老院本身规模和实力,同时由于老年人群体的特殊性,心脑血管疾病治疗的复杂性,仅一二线城市的部分养老院能够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医疗服务体系[2]

1.2“联合运行”模式

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合作,由医疗机构提供医疗服务,养老机构提供康复期或稳定期的护理服务。目前联合运行模式受制于养老机构和医院间的距离,无法做到及时、快速。目前许多城市大多数养老院建在周围城镇和县,大型医院较少,同时由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长期性和复杂性,与养老机构合作的医院无法在患者发病时及时赶到。

1.3“支撑辐射”模式

通过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与医疗机构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合作,为社区居家老人提供健康服务。支撑辐射模式主要针对社区养老中心和靠近医院的养老院,无法指导大部分在城郊、县郊的养老院。

在现实中,实际上许多养老服务机构采用所述的一种或几种结合的医疗服务模式。

2.目前养老机构医疗服务模式的困境

当前养老机构覆盖的人群大,但医养结合仅仅覆盖一小部分老年人,且没有针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医疗康复设置,为老年患者康复治疗带来种种困难[3]

2.1“整合照料”模式的劣势

目前来看,整合照料模式受制于养老院本身规模和实力,同时由于老年人群体的特殊性,心脑血管疾病治疗的复杂性,仅一、二线城市的部分养老院能够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医疗服务体系。目前我国大多数养老机构主要提供基本生活照料服务,不具备医疗服务能力,多数养老机构既没有内设医务室,也没有同医疗机构合作。

2.2“独立运行”模式的优劣分析

当前我国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相互独立,“独立运行”模式,常常使老年患者在日常生活与健康同时面临困境时,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不得不经常在养老机构、医疗机构与家庭之间往返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疗保险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在国家相关政策文件的引导之下,虽然新型二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成功建立,但是现阶段医院与社区转诊不畅造成医院与社区医疗资源缺乏紧密衔接,无法实行医院与社区医疗资源共享。传统独立运营模式管理对老年人慢病患者康复仍有待提高[4]

2.3“支撑辐射”模式的优劣

目前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运营需要接受民政部门、卫生健康部门及公安消防部门等多重管理。部门之间权责不明,信息沟通障碍,资源分配分歧,管理混乱均会导致国家政策得不到有效落实。支撑辐射模式主要针对社区养老中心和靠近医院的养老院,无法指导大部分在城郊、县郊的养老院。

3.基于医疗服务管理协同的养老服务模式的探讨

当前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仅仅覆盖一小部分老年人,这些为养老院的患者康复治疗设置种种困难[5]。医疗机构与养老结构协同困难、双向转诊效率低下、基础设施及设备严重匮乏、养老康复服务管理不到位、缺乏专业的医疗康复护理人员等问题的突显让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人无法得到较健全的持续性医疗,建立医疗服务管理协同的养老服务模式势在必行。

3.1建设规范动态的养老服务体系,强化行业监管

根据国家对于养老机构转变为医养结合机构的要求来看,面对心脑血管疾病影响下的高危人群,养老机构需要也必须建立起规范的心脑血管疾病防治体系,而不是逃避、推脱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政府加大对养老机构的医疗硬件投入,拓宽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人员在养老机构的执业范围,政府需要依据国家医养结合机构服务指南和相关法律法规,对养老机构的医疗服务进行监管,明确养老机构提供医疗服务的标准。

3.2健全定期体检的机制,修建专门应急通道

应当鼓励养老机构定期组织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在大型医疗机构体检,医护人员提供针对每位患者的康复诊疗方案。可以规划养老机构的区位,将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之间用专门的应急道路连通。将需要急救的患者及时送往附近医院,尽量缩短救援时间。

3.3提高双向转诊效率,让老年人患病后能及时得到救治

在双向转诊的模式下,可以通过信息化建设加强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的协同,养老机构的护理人员学习更专业的知识与技能,以能够随时应对突发状况;加强与患者的沟通,通过交流减少患者的心理压力,促进其更好的康复。

3.4运用大数据和信息化技术

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可以共通的医疗服务数据,通过数据分析了解每个患者的发病规律和行为习惯从而对每名患者进行提前预防干涉,减少再患病频率。

4.结语

基于医疗服务管理协同的养老服务模式采用多机构的协同,增加更多的相关医疗服务,为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提供了管理上的参考。

参考文献

[1]胡盛寿.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9[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20

[2]刘墨非.疏解养老机构医疗服务之困[J].北京观察,2011(6): 20–21

[3]董岩,张丽丹.疗养院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康复护理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S1)

[4]薛丽霞,王春鹏,黄金娥 等.双向转诊模式干预对高血压病患者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民间疗法.2019,27(12)

[5]李静,刘倩倩,王倩倩.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及问题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21,13(23)

基金项目: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AHSKF2019D014)

作者简介:王平(1971-),男,安徽马鞍山人,副教授,管理学博士。研究领域:管理创新、决策优化、医疗服务管理等。


[1] 基金项目: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AHSKF2019D014)

作者简介:王平(1971-),男,安徽马鞍山人,副教授,管理学博士。研究领域:管理创新、决策优化、医疗服务管理等。E-mail:wangp13@13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