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术后腹胀患者中医护理干预临床观察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04
/ 2

产科术后腹胀患者中医护理干预临床观察分析

秦晓铃

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摘要:目的探讨剖腹产后中药护理措施对腹痛和恢复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接受剖腹产96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观察组各48例,观察组采用中药治疗方法对两组腹部疼痛进行评估记录第一次排便时间、排便时间、肠道恢复时间、两组腹部膨胀再发时间。结果:观察组手术后腹部疼痛程度明显高于监测组(p < 0.05)6时、12时、48时、72时和5d;通过比较腹部膨胀的初始恢复时间、排便时间、排气时间和肠道声音恢复时间,观察组比观察组短,存在明显差异(p < 0.05)。结论:将中医护理干预应用于产科术后腹胀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缩短患者初乳出现时间降低并发症影响,故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关键词:产科;腹胀;中医护理

引言

妇产科作为医疗机构的重要科室之一,主要负责接诊女性患者,为其提供相关治疗工作的科室,妇产科近些年临床接诊人数逐渐增多,相关的治疗疾病类型也在渐渐增多,而为了解除疾病困扰并进行相关医疗服务选择手术治疗是常见的处理办法。产科常见术后并发症便包括腹胀,主要因为在手术过程中因不得已的手术操作造成脏器切拉位移等情况,使得部分气体残留于患者腹腔内,而因受到麻醉药物的干预影响,患者自身肠胃功能下降。存留于腹腔内的气体无法及时排出体外而造成腹胀,术后腹胀症状会给患者的进食、手术创口愈合、康复均造成明显影响。而本次调查研究核心内容即为针对妇产科患者出现术后腹胀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就是术后胃肠道内气体无法及时排出)后,患者出现腹胀后舒适度会明显降低,因患者该症状出现的时间较长,那么还会对正常饮食和休息造成极大影响,严重的甚至会直接造成患者出现肠梗阻或肠粘连,故对产科术后腹胀患者采取科学护理的医学探究。近些年临床正在尝试结合中医医疗理论对各类病患进行治疗干预,而护理服务也在与中医理论进行结合后得出中医护理方案,针对妇产科患者予以护理。从中医理论角度分析,妇产科病患腹胀发生主要是由于手术创伤造成气血运行阻滞、气血受损,创伤痛感限制术后自主运动形成脏腑功能紊乱,最终引发腹胀。中医护理能够改善患者因手术造成的经络气血损伤,与不同途径中医治疗护理干预缓解交感神经刺激,缓解腹胀作用明显。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2年1月~ 2023年1月,选取本院收治剖腹产96例,分为对照组和随机分组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产妇年龄22 ~ 38岁,平均年龄(34.25±1.32);怀孕时间为36-41周,平均怀孕时间为(39.79±1.75)周。观察组产妇年龄24 ~ 39岁,平均年龄(34、51±1、58岁);怀孕一周为37-42周,平均为(39.87±1.98)周。这两组产妇的一般数据比较没有多大差别(p > 0.05),可以比较。考虑标准:20至39岁;对剖腹产、单胎分娩的迹象作出反应;病人或其家人在知情的情况下同意接受研究。排除标准:多胎;有一段交通不好的历史;将心脏和肺疾病、精神疾病和意识疾病结合起来。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中医护理,具体如下:

(1)按摩:中医护理人员对患者腹部进行手法按摩,按摩时护理人员需帮助患者行仰卧位,下肢保持弯曲,抑制交感神经,促进患者肠胃蠕动同时松弛括约肌,减少肛门排气时间。按摩过程中力度需要由弱到强,从慢变快,每天按摩两次,按摩后患者可能会出现按摩部位发热或酸胀的现象。(2)穴位敷贴:选取患者中脘,足三里,三阴交进行穴位敷贴,遇到腹胀,加用:理气清肠贴(神阙穴)或大黄芒硝外敷。另外,针对存在既往有术后腹胀史患者,中医护理人员可在患者神阙穴加用理气清肠贴,从而缓解患者术后肿胀。(3)艾灸护理:将艾条放在患者中脘穴位置予以温和艾灸治疗,点燃艾灸使其充分燃烧,在中脘穴上方4~5cm处,燃烧的同时检测艾条燃烧温度、进度并加以调整艾条放置高度,每次半小时。(4)足浴和热敷:护理人员告知产妇家属帮助患者足浴,使用3~4L温度在40~45℃的热水泡脚,每次泡脚保持10min,水过脚背,每天足浴2~3次,同时对产妇进行脚心按摩。人体足面属于胃部的反射区,足底属于肠道和肛门的反射区,通过对反射区进行刺激,从而有效增强患者各个器官功能,促使产妇胃肠道蠕动。为患者热敷可选择热水袋或热暖宝,防止位置应避开手术伤口处,持续热敷时间为10min,注意温度不可太烫且若热敷位置产生不适感或疼痛感应及时调整为主。热敷可以促进患者腹部肠道蠕动,快速缓解患者的腹胀表现。每天热敷2-3次均可,建议在餐后锻炼休息阶段开展。(5)针灸:医护人员对患者针刺部位消毒后在其足三里穴、三阴穴、内关穴和手三里穴针灸,保持直角进针,快速刺入穴位,针灸后患者可能会出现针灸部位酸痛,保持针灸时间为20min,拔针后对针灸穴位按压30s。

1.3观察指标

①腹痛:术后6小时、12小时、48小时、72小时、5d,采用数值疼痛分类方法(nrs)评价产妇腹痛,评分范围为0 ~ 10分,10分表示疼痛不可忍受,0分表示无疼痛,评分越高②胃肠功能恢复:记录两组胃肠术后声音恢复时间、肛漏时间、腹部复发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对研究对象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使用χ2对数据进行校检;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术后腹痛程度比较

见表1。观察组术后6h、12h、48h、72h、5d时间的腹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表1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的腹痛程度比较(x珚±s,分)

2.2两组首次排便、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腹胀恢复时间比较

对比首次排便、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中,观察组比对照组更短,以上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果见表2。

表2两组术后不同时间比较(x珚±s,h)

3讨论

近年来,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升、社会环境的改变以及饮食结构的变化等,使得妇产科患者逐年增加,大部分妇科患者都会出现并发症,并且发病率逐渐攀升,其中妇产科术后腹胀的发生概率更是不断增高。导致妇产科患者术后出现腹胀的主要原因就是术前禁食不充分以及术后缺少活动、术中胃肠受到过大刺激等。在中医学中认为,导致患者出现术后腹胀的主要机制在于患者腹腔内存在瘀滞气血,从而造成其肠腑气机运化出现严重失调,肠腔内积液和积气不断增高。有学者指出,将中医护理应用于产科术后腹胀患者护理中能够促进患者加快其肛门排气时间,充分改善患者存在的腹胀情况。而护理干预能够精准制定内容并予以执行的前提在于分析腹胀产生原因,中医护理干预分成多项干预从不同角度舒缓患者个体症状。中医护理模式优势明显,在十五、十六世纪阶段封建等级制度下医疗机构推行的机械化护理沿用至今效果不佳,多局限于生理护理,而前者对于关怀患者的情志状态、针灸与热敷等温和疗法更加注重,思考科学的人文关怀贯彻于护理计划中正在逐渐完善。而这种反思下衍生了产科术后腹胀针对性中医护理,要求护理工作提升多元化服务,强调以患者为中心开展工作,满足患者需求论。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中医护理干预应用于产科术后腹胀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显著,患者接受护理后临床各项指标较好,且患者护理后总满意度较高,安全性较高,产妇初乳出现时间较短,是行之有效的优质护理方案,故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刘冰.综合护理干预在剖宫产术后腹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11):221-222.

[2]吴剑梅.剖宫产术后腹胀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探讨[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9,6(31):138+147.

[3]韦孔林.早期护理干预在剖腹产术后产妇腹胀中的应用疗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2):323+328.

[4]于江华.整体护理干预在剖宫产产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24):272-273.

[5]黄壬华,黄立萍.中西医护理在妇产科术后腹胀患者中的应用[J].光明中医,2019,34(08):1287-1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