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明溪县城关小学
摘要:习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训练任务,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影响重大。统编教材通过阅读单元后的命题习作及习作单元,对习作教学作出了整体的设计与安排。文章结合统编教材对习作单元的整体设计与安排,提出“单元解读,统整训练,有序推进”的教学主张。文章从概念界定、背景分析、理论依据等逐步深入的论述中,引出学习语文单元视阈下习作范式的话题,进而提出自己的单元习作的教学主张,为更好地指导学生读写结合,推进写作教学提供了启发和借鉴的方向。
关键词:习作单元;单元视阈;写作范式
习作是小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也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习作能力是语文学习的核心能力,关系到学生个人今后的发展和幸福指数。为此,统编教材对于习作也作出了整体的规划与安排,以便于循序渐进地发展学生的习作能力。统编教材的习作有两个明显位置:一是每个单元后每学期八次的命题习作,二是设有每学期一次的“习作单元”,它们都是教材编者对学生语言表达训练所作的单元性的整体设计。统编教材“习作单元”的独立设置,是教材编写史上的一大突破,也是一大创新。它的出现,让习作课程目标更明晰;单元整体设计,让习作教学内容更聚焦。基于教材单元的习作安排,笔者提出“单元解读,统整训练、有序推进”的教学主张。
一、概念界定
单元解读,统整训练,有序推进,是小学语文单元视域下的写作范式。具体是指基于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单元写作,教师通过对单元主题的细心解读,统整训练学生写作能力,有序推进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笔者从以下四点解释概念:
1.单元视域及其解读:统编小学语文教材采用“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两条线索相结合,以“单元”为单位,明晰了教学目标,理清语文要素,将属于同一单元中的课文、习作、练习等整体纳入教学视野,从不同角度加以统整,建立教学关联、整合单元设计,以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全面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2.统整: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看起来不相同但却相关的概念、事物或现象组成一个有意义的整体。
3.训练:指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提高素质的各项学习活动。
4.有序推进:统编语文教科书中对学生习作更加重视循序渐进的序列化推进,力图实现学生习作表达方面的螺旋式提升。教师教学时要做到心中有序,即单元内练笔有序,单元与单元间,册与册之间要有序。
二、背景分析
1.基于语文课程标准要求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标认为,写作是与阅读、口语交际等紧密联系的语文能力,语文教学中要将三者有机结合,实现三者相互促进的教学目标。这就明确表明了要善于发现阅读和写作之间的联系,并能够基于具体的学习内容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
2.基于统编教材编撰特点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习作单元的编写是紧扣新课标精神的,重视学生的习作感受和体验,注意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体现教材在习作训练方面“统分有致,有机融合”的编排设计思路,帮助语文教师形成科学、系统、层次化的习作训练体系。
3.基于教学现状分析
纵观日常教学中统编教材使用过程,我们不难发现,有些教师没有充分认识统编教材习作编排的特点,也没有注意到如何把握其中的变化。很多语文教师依然停留在教学的经验主义框架内难以自拔,阅读课还是“满堂灌”,对语文课堂缺乏思想指导,阅读、口语交际、写作各自为政,没有形成协调的联通渠道。对教材中的精读课文、交流平台、习作例文等版块内容,缺乏各版块间的联系。
三 、理论依据
1.整体论
正如语文新课标指出的,语文教学要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重视学生对语感的整体把握能力。语文教师要加强教学内容之间的整合,改进课堂教学模式,从整体论的角度统筹教学活动,促进学生整体上提升语文素养。也就是说,教师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综合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教学目标,注意从整体的高度整合读与写、说与写的内容,使学生的语文能力整体得以提升。
2.中心论
语文习作教学要围绕单元编排的中心展开,才能体现重点突出的训练优势。教材执行主编陈先云通过《课程观引领下小学语文教科书能力体系的构建》一文中指出,在习作单元学习之初,就应该让学生明白习作的中心,单元编排的所有内容都是围绕这一中心展开,以帮助学生写好一篇习作,其环环相扣的内容,体现的就是语文学习的中心论,实现的是一课一得策略。
3.系统论
亚里斯多德的“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之言说明系统的整体性。事物只有形成系统才具有生命活力。如生命系统是由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构成的,在此基础上形成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同样,习作也是由字词→句子→段落→篇章,逐步构建起来的系统。系统中各要素不是孤立地存在着,正如读与写、说与写,它们有着内在的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关联,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四、单元解读,统整训练,有序推进
1.单元解读
统编教材的习作编排具有分类指导、分层设计、走向应用的特点和优势。三年级是习作的起步阶段,侧重于观察和想象的指导,进行初步的片段训练;四、五年级主要进行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的训练,六年级主要进行应用文的训练,并为初中作文打好基础。其中,普通单元的习作安排在“实践运用”环节,通过词句段运用、习作等语言运用活动,具体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或习作要求。教材中重新引进读写例话和习作单元,同时教材大量选文也配合单元习作所定写作目标,引导学生完成系列化的课后小练笔。语文教师要认真领会教材习作单元的编排思路,做好单元解读工作,结合习作训练目标,将读、写、说融为一体,构建一个以习作为中心的“学习群”,使习作更有系统。
2.统整训练
统编教科书在三至六年级每册分别设置了一个习作单元。习作单元的出现打破了常规单元的教学思路,相对于其它单元来说,习作单元集聚了更多的写作资源,目标明确地指向写作。指向习作的语文要素层层递进,最后指向习作的目标,学生习作方法的形成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体验,因而学生没有感到特别的压力,反而觉得习作是水到渠成的结果,以此形成最终的综合成果。
基于习作单元编排特点,首先对单元进行整体教学,在学生自主感知整组内容之后,对单元习作进行简单点拨,待学生练笔后再学习“范本”(即精读课文和习作例文)的写作方法和策略,参照“范本”中的“蓄能关键点”对练笔进行有层次的修改和完善。如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这个单元的主题是“字里行间人生相,大千世界你我他”,学习的目标是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能够具体形象地表现人物的个性特点。
3.有序推进
为此,笔者主要从以下四个板块进行有序推进教学:
板块一:整组感知。让学生先明确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明确原来描写人物是有“基本方法”的,调动学生“阅读期待”。
板块二:练笔点拨。当学生对单元整体有了一定了解,对写人方法也有了自己的想法后,结合“单元习作”和“初试身手”进行练笔。
板块三:范本引路。学习精读课文和习作例文。
板块四:品评分享。一是围绕“细节描写”、“侧面衬托”、“典型事例”进行师生交流点评、小组交流点评。二是学生再次修改完善习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语文教师结合教材做好统筹安排,一步步引导学生进入习作的自由境界。虽然统编教材对此通过阅读与习作单元作出了整体的规划与安排,但教师在教学中依然要认真领会编者意图做好单元解读,才能引导学生在统整训练中,实现有序推进的教学目标,逐渐写出有新意的好文章。
参考文献:
[1]张瑞敏.小学语文习作单元教学策略与实践[J].基础教育论坛,2022(15):63-64.
[2]尤玉珍.统编版小学语文习作单元教学的有效策略——以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为例[J]. 西部素质教育,2022,8(02):187-189.
[3]郭畅.统编教科书小学语文习作单元教学现状及策略探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22-08-22.
[4]王宇.小学语文习作单元教学策略和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2021(22):149-150.
[5]徐芗芗.关于统编版小学语文习作单元教学的几点思考 [J].教育界,2022(11):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