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思政教育课程体系路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6
/ 3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思政教育课程体系路径研究

朱宗新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 文化管理系,上海,200093

摘要“大思政”模式为高职院校带来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为其进一步加强思政教育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机遇。因此,高职院校应当积极推行“三位一体”《思政教育》课程体系,将三类课程有机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对思政教育的需求。为此,我们应当坚持以理论为指导,不断完善课程内容,努力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激发他们的创造力,让他们在社会中获得更多的尊严和自信。通过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师团队的能力,并制定更有效的顶层设计。

关键词课程思政;“三位一体”;课程体系;有效路径

作者简介朱宗新(1994-),男,助教,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文化管理系辅导员,研究方向:联动育人

通过将思政课程程与专业课程相结合,我们能够更好地将知识传播和价值观指导有机地融为一体[1]。2020年,教育部发布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强调,以价值观为指导,结合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努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推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发展。近年来,政府出台的一系列重大政策,为此提供了有效的指导,使得思政教育更加有效地实施。作为一个具有深远影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柱,高职院校肩负起了培养未来人才的重大使命,因此,必须紧紧抓住课程思政建设的机遇,将立德树人的理念贯穿始终,充分利用不同学科的优势,加强思政教育的团结协作,推动人才的全面发展。

一、“课程思政”的基本特性重要价值

(一)基本特点

1.潜隐性

在学习的过程中,无论是专业课程、通识课程还是实践课程,都会涉及到一些有关思政的知识,这些知识往往是深入浅出的,但是对于社会科学来说,这些知识往往比较抽象,难以被直接接触到[2]。因此,老师们应该把这些知识融入到教材和教学内容之中,让它们能够深入人心,从而让学生们受益匪浅。隐性的教育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习,尽管这些过程可能看起来像是无意识的,但实际上是经过精心设计的。采用多种方式融入课程内容,如道德、政治、思想等,不仅使教学活跃起来,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增进他们对知识的认知,从而达到深刻的情感共鸣。

  1. 融合性

融合性强调将思政要素和资源融入各门课程,使其与课程内容紧密结合,实现整体性的教学效果[3]。在讲课时,老师应该特别注意学科知识所包含的价值观。文史类专业的教育能够深入探究人文素养、精神、审美等思想理念,帮助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来分析和处理社会现实,从而提升他们的思想修养和道德品质;尽管理工类专业的知识可能与思政课程程有所不同,但它们都包含了探究、科学、创造和实事求是的精神,这些都非常符合思政教育的要求。因此,融合性的重点表现在:将学习者的期望、社会的期望和学科的逻辑需求有机结合起来,以达到最佳的道德认知、情感、信仰和行动的统一;通过将知识教育与思想道德指导相结合,我们可以让学生成为具备优秀素养、广泛知识储备以及良好身心发展的复合型人才;通过将多种教学方法、手段、技巧有机结合,如直接讲解、引导思考、针对个体差异进行指导、以及严格的表达要求,来提升课程的实效性。

  1. 整体性

通过课程思政,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贯彻整体性的概念,并将其融入到教育的全过程中,以激励学生、社会和家长的积极参与,促使不同的部门和学科共同努力,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为了更好地实施课程思想,我们建议各个学科的老师积极参与思想教育,并将其融入到他们的课堂上。通过综合运用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等多种教育资源,实现思政教育的目标,共同完成立德树人任务。

(二)重要价值

1.丰富教学内容,强化学科深度

通过对思政元素和资源的深入挖掘,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并获得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使自己的理想、抱负与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复兴相互联系,进一步丰富课程的内涵,提高它的深度和广度。利用思政元素和资源,教师能够更好地掌握思政知识,运用马克思主义思维方法来探究和处理问题,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为其他课程提供指导。

  1. 优化学生素养,提升教育力度

通过将思政课程与其他领域相结合,并具有潜隐性和整体性特点,我们可以更有效地向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提高其培养效果。尽管显性教育旨在培养出拥有出色的专业技术、全面的文化修养的人才,但它仍然肩负起了传授知识、提升技能、增进思想品德的重大使命。高职的专业课程和综合素养课程涵盖了大量的思政内容,并且拥有丰富的资源。通过挖掘这些课程中的真理和精神,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思政,从而实现全面、系统和全方位的思政教育。

二、“课程思政”下思政教育的创新路径

高职院校应该积极探索和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加强思政课程程的建设,充分发挥其培养人才的作用,从而实现基础教育的最终目标[4]

(一)树立课程思政观

在学校教学中,思政教育需要综合运用多种学科,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充分利用多种学科之间的优势,把它们结合起来,让思政课程与其他课程紧密联系,实现协同作用,从而构建一个完善、多元化、全面培养人才的教育教学模式。这次尝试既是一次重大的教育变革,又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尝试,深刻地揭示出思政课程的独特魅力,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理解和把握其真谛。

(二)优化课程内容

为了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我们的教学目标,完善我们的教学大纲,并且优化我们的课程内容[5]。此外,还需要建立一个更为严格的管理制度,让思政教育能够全面发展。

  1. 正确地给予思政课程核心定位

思政课程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学来说至关重要。该课程的定位和作用非常独特,它旨在培养学生的政治思维和价值观,这是其他课程所不可比拟的。然而,从当前高职院校课程设置来看,这种德育性却被完全忽视了。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于优秀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应该加强思政课程的理论教学,并在这些基础上,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为了持续提升课程教学内容,我们应该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将最新的理论成果融入政治理论教学,以增强课程的实践性和实用性;在学科教学方面,我们应该不断创新,以提高学术水平,使其能够取得显著的进步。

  1. 坚持综合素养课程的特殊性

综合素养课程是一种针对所有学生的基础教育模式,具有独特的优势。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应该鼓励他们参与一些课外活动,让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老师应该指导学生通过深度阅读一些经典作品来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并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学习选择。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老师需要不断努力,增添课程的多样性和趣味性。。通过思政教学和通识教育的有机结合,可以帮助学生在思维和情感上获得更深层次的发展。通过不断创新,我们希望课堂能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为了提升高职院校的整体水平,我们应当重新审视其学校的组织架构、课程安排、教师配备、教学模式,并将综合素养课程纳入其中,加强其对社会发展的指导意义。

  1. 专业课思政化

为了促进思政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应该深入探索各专业学科的思政教育资源,建立统一的评估标准,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将思政课程中学到的一般性原理转化为价值观教育,以提升专业课教学的思想性,使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能够有机结合,实现共同发展。此外,高等院校的思政课程程与专业课程应该保持良好的配合。深入探究学生在专业课堂上遇到的挑战和困难。通过专业教育,我们可以弥补思想价值观念等方面的不足,从而提高育人的效果。

(三)丰富教学手段

为了适应当前的网络技术发展,高职院校应该积极利用新媒体的技术,并将其与传统的思政教育方法相结合,以满足大学生在新媒体时代的需求。第一,利用互联网的潜力和资源优势。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我们应该建立一个专门针对每门课程的网络资源库,并且具备良好的分享和传播功能,以促进资源共享、互动交流和教学互助。第二,利用多种新型媒介,如教学课件、教学案例、教学资源库,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互动与共享,从而有效地增强课堂的互动性、吸引力以及有效的指导作用。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为了提升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我们必须重视培养优秀的教师团队,并将“全员育人”作为我们的核心价值观。我们还需要加强对教师的道德修养的培养,以便让思政教育更好地贯彻“专人”的理念。为了更好地培养教师的专业能力,学校可以采用多种措施,如定期组织讨论会、分享教学经验,来推动教师们在教学技巧、思想观点等方面的交流;此外,还可以建立长期的沟通桥梁,实现360度的教育合作,从而有效地提升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五)强化顶层设计

高职院校党委应当确保其坚定地走上正确的发展道路,并承担起领导和宏观管理的重要责任,加强顶层规划和设计。为了更好地培养专业人才,高职院校应该持续改进其教学计划,使其在思政理论课程上取得更大的成就,并且在综合素质教学和专业教学中取得更大的突破。为了促进课程思想的发展,我们应该鼓励教师参与其中,并为构建完整的课程体系做出贡献。通过对思政课程的深入改革,我们应该把它作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构建一个完整的思政教育体系。通过传授知识和培养德育,我们能够建立一个基础性的体系。这是一个将知识传播和价值观念结合起来的培养人格的体系,同时也是一种贯穿思政教育的培养道德的体系。通过这种方式,我们的目标是让三类课程能够共同努力,实现它们之间的完美结合,并强化它们的思想价值引领作用;在大学里,我们通过各种课程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并培养他们对于理想的信仰和对于科学的认识。这样,他们就能够更好地跟随、传播并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容迪, 王泌.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课程思政的探索 ——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例[J]. 广西教育, 2022(6):88-90.

[2]王映一. 课程思政理念下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现路径探索[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21, 034(021):71-72.

[3]赵嘉玮.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新路径[J].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21(6):2.

[4]付文芳. 课程思政视域下的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融入数学课堂教学研究[J].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 2022(7):4.

[5]曲硕. 课程思政视域下的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路径概述[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1, 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