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丰县农业农村局 江西 信丰341600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多重因素致使生态环境愈发恶劣,对植物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目前阶段,以微生物农药技术、植物基因工程技术和植物组织培养和细胞工程技术等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得以快速发展,在生物保护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影响并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科学环保的生物技术应用在植物保护事业的多领域并有效促进了农业事业高质发展。基于此,本文对生物技术在植物保护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究,并且提出了一些策略方式,以供参考。
关键词:植物保护;生物技术;应用分析;
引文:
植物是氧气的主要制造者,对我们的生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植物对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具有不可磨灭的功劳。环境保护观念的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植物保护的重要性,这也促使更多的科研工作者,开始深入研究生物技术在植物保护中的具体应用,并经过长期的实践,取得了显著的运用成效,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生物技术在植物保护中的普及范围。
1、对于生物技术综述
生物技术研究的主要依据是现代生命科学,同时,结合细胞学、组织学等其他科学,用于设计或改造现有基因,加工再造生物原料,明确活动规律,并借助其特性来满足当前人们对植物保护的需求,是一项前景广阔意义重大的新兴产业。基于生物技术的综合性特征,它的用途也十分广泛,能够根据其理论基础研究生物的发展阶段、性能等,也可以为其他科研领域提供服务。通俗来讲,生物技术的研究对象均带有生命特征,以植物保护为基础,用于改良植物品种,服务于生态环境,亦可用于优化产品。生物技术的运用,打破了以往环境保护的束缚,并在发展阶段不断融合新元素,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以及改善环境污染问题,进一步弥补环境保护中的局限性,应用结果显著成效。
2、生物技术的应用现状分析
2.1、目前生物技术的普及范围较小
目前阶段,从理论上来看,以往所倡导的绿色生态理念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但具体措施和相关策略的针对方向集中在环境污染治理领域,对于植物的保护甚少,相关体系并不健全。从思想上来看,植物保护理念普及范围很小,并未全面树立保护植物的意识,加之体系建设不足,很多活动的实施无法达到预期效果。思想意识的不足间接导致行为上的懈怠,一些濒临灭绝和稀有植物并未得到保护,甚至常见植物也时刻面临被踩踏、被砍伐、被淡化视线出圈的危机。植物是确保生态循环与稳定发展的基础环节,倘若得不到重视,势必会影响整个生态建设。
2.2、植物保护技术水平存在不足
植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为了在研究和改造过程中仍旧保持生态平衡,需要在不影响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提升植物的各项性能,如生命活力、抗逆能力、抗病虫害能力等。就现阶段植物保护的情况来看,尚未达到最佳阶段,大部分研究技术停留在化学领域,生物技术的广泛参与相对较少。生物技术显然是最为稳妥的选择,但从目前来看,用于植物保护的技术有限,导致成效不佳。
3、生物技术在植物保护中的应用分析
3.1、植物基因工程技术应用分析
在目前阶段,生物技术最主要的研究方向之一是基因工程技术,通过基因工程深度研究,能够形成对植物的有效保护,而且基因工程技术也是现阶段植物保护方式当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通过分析研究发现,基因工程技术应用方式有两种类别:
(1)、生物技术在基因工程运用当中,通过相关健康基因的融入,以及生物化方式的转变,在植物体内进行直接导入。这样能够对植物进行良好保护,而通过健康基因融合植物本身的基因,能够让植物在抗病虫害方面获得更加优良的抗逆能力。但是基因工程技术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以及大量的实验反复论证才能保证相关基因与植物有效融合。结合现实的应用层面来看,基因工程技术融合植物基因,其局限性还是较为明显的;
(2)、应用方式是间接的应用,这种方式是在植物当中首先分析植物所潜在的细菌和病毒。通过提取基因,将病毒和细菌转化出去,让植物获得最大程度的健康保障,但是不管何种植物保护基因工程技术,也只能够对植物病虫害能力形成一定提升及实现病菌的针对性清除。
3.2、微生物农药技术的应用
影响植物健康生长的最主要因素在于病虫害的威胁,而微生物农药技术的原理则是抑制病虫害和病原菌的发生,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保障。一般的农药会让植物产生一定的抗药性,虽然能够起到一时效果,但后续若不对药物进行升级,其效果也会因耐药性逐渐失效,药物成分中化学试剂占比较大,若使用不当极易造成植物细胞大范围坏死,用药成本和污染率也会大大提升。而微生物农药技术的成分和原理与农药截然不同,以生物学理论为基石,强化有益微生物,提高植物的抗病原性,如此一来病虫害将被有效遏制,植物产量和质量得到有效控制。由于不同植物的生长规律和特性均有所差异,病虫害种类也不一样,因此在运用微生物农药技术时应当根据具体情况来针对性改良技术,现阶段已经得到广泛引用的微生物农药技术产品主要
为微生物杀虫剂、微生物除草剂、抑菌剂等,不仅能够满足植物保护的基本需求,对生态环境也不会造成威胁。为了确保对症下药,需要研究人员加强对微生物类型植保产品的划分,如微生物的活性、新陈代谢周期、生长速度等,通过培植实验来明确不同植物的不同保护措施,进一步扩大应用范围。
3.3、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分析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首先针对植物组织当中存在着较强抗病性的部位进行人工培养,之后再将其嫁接到植物自身,此项技术应用可以让人工培养的缺陷得到有效弥补,形成对病毒的更加良好抵抗。同时提取抵抗病毒的植物组织进行研究应用以及人工培养抗性强的优势植物,让植物自身生长过程当中通过自身能力的提升,实现抵御病虫害能力全面加强。此项技术应用当中,并没有存在大规模的使用,但是在今后发展当中,此项技术能够对植物形成更加良好的保护,此项技术的发展其更多体现的是人工培育技术,以及对病虫害所产生侵蚀的有效抵御,进一步让植物得到良好保护。
结语:
综上所述,生物技术在植物保护中的应用成效显著,与其他技术相比,生物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通过对生物技术的研究、开发及应用,培育高质量的抗虫病植物品种的愿望已经成为了现实,也为相关的科研人员提供了更科学的病害诊断方案,生物技术能够为植物保护提供有力保障,并实现了植物保护方法的多样化发展,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助力。
参考文献:
[1]武丽丽,孙爻,张礼生,等.基于CNKI文献计量的我国生物防治学科研究进展与发展态势分析[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9,35(06):958-965.
[2]美国内华达大学威廉佩恩教授在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开展土壤环境改良学术交流[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18(11):52.
[3]司姗姗.生物技术在植物保护中的应用探究[J].农业与技术.2017,(4).28.
[4]徐昌荣.农产品生产中绿色植物保护技术的应用探究[J].农业与技术.2016,(8).242.doi:10.11974/nyyjs.20160432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