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乡村四治融合的发展现状与推进路径——基于对嘉兴市沉香村的考察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6
/ 3

新时代乡村四治融合的发展现状与推进路径——基于对嘉兴市沉香村的考察研究

余丽丽,周娜,潘桂芹,费嘉懿,张晓嫚,桑小璐

(嘉兴南湖学院,浙江嘉兴,314000)

摘要:乡村振兴是国之大事,关系国际民生。通过对沉香村的研究调查,我们发现,沉香村受到村民行动不足的“两地两弱”困境的影响,村庄发展现状存在着“四有四无”的悬浮化发展。为解决沉香村发展难题,助力乡村振兴,我们从问题出发,结合村庄自身特色和优势条件,以积分流动、文化联结为抓手,撬动村民参与,激活自治,解锁四治,提出“双轮驱动、四位一体”的四治融合新模式。

关键词:四治融合;发展现状;推进路径

基金项目:嘉兴南湖学院大学生SRT项目“橙黄”橘”绿时,四治下基层——双轮驱动、四位一体”新模式助力沉香村四治融合”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号:8517221007)

作者简介:余丽丽(2002-),女,浙江台州人,嘉兴南湖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大三年级学生;周娜(1994-),女,安徽宿州人,嘉兴南湖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基层治理研究。

一、文献综述和问题提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1]目前,学界对于乡村振兴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方面:

就国内研究来看,理论研究停留于阐释性,实证研究缺少针对性一方面,就理论研究来看,研究内容广泛,但多停留于阐释性。关于乡村振兴的重点,目前有代表性的观点有四类:一是价值重新定位观点。二是体制机制优化观点。三是制度供给观点。四是乡村振兴的战略重点。另一方面,就实证研究来看,中西部的实证研究较少,同时缺少针对性。就国外研究来看,关于农村发展研究成果较多,为国内乡村发展提供了一定借鉴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国外与乡村振兴的提法基本没有,但是关于农村发展的研究成果却不少,与本文关系密切,且对我国乡村振兴有重要借鉴意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其一,针对欧美传统发达国家农业农村的研究。其二,针对发展中国家农业农村发展问题的研究。[2]

目前,针对乡村振兴的研究,多集中于经济发展方面,其他方面研究较少。本研究立足我国乡村发展实际,以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和共同富裕为研究背景,依托天然区位优势——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典范城市——项目团队所处城市,城乡融合度高,是全国城乡发展差距最小的地区之一,致力于创建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典范城市,选取沉香村作为考察对象,深入基层,实地开展调研,深入研究助力乡村振兴的社会治理之路,以期为我国其他中西部地区乡村发展提供借鉴。

二、新时代乡村四治融合的发展现状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3]推进乡村治理有效是巩固党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农业兴旺、农村发展的客观需要,更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基石。而良好的乡村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离不开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融合”的治理体系,必须紧紧抓牢“四治”环节,实现乡村善治。为了解当前四治发展现状,我们以嘉兴市沉香村为例进行了实际调查,发现目前四治发展存在四方面问题:具体而言:

一是智治层面——有技术,但应用少,智治未应用。沉香村目前已是省级“三治融合村”,如今正在努力完善“智治”,创省级数字化乡村——围绕未来乡村“三化”、“九场景”数字化应用,打造了数字乡村展示馆,协同推进医疗、教育、生态环保等各领域信息化,推进现代公共服务向农村下沉,为村民提供“互联网+”涉农便民服务。是沉香村的各类智慧化硬件和数字展示馆的各个系统、设备并未能真正投入使用。不仅如此,各大设施和数字平台的经营、管理也欠缺。

二是德治层面——文化多,但未开发,德治未深化。沉香村内部文化资源丰富,富有田歌文化、廉洁慈善文化等,其中最为深厚的是田歌文化。然而,沉香村对优秀文化的开发度却不够,基本未能进行系统化打造,处于自然发展状态,文化发展的产业化、品牌化不够。同时,也未能利用文化资源促进村庄治理,未能培育村民对于村庄的文化认同。这使得村内文娱组织失去了锻炼发展机会,也使得村内丰富的文化资源被闲置浪费,文化发展更多停留于政治性宣传层面,未能进一步下沉社会层,走进村民生活,导致村民对本村文化的认同度不高。

三是自治层面——党员动,但村民停,自治未撬动。在自治方面,目前沉香村中已有较完善的《沉香村村民自治章程》、《沉香村村规民约》、社区草根组织等,自治之形已经初步具备,但是自治的效果却很低。在自治实际发展中,存在“党员动、村民停”的困境——村庄治理基本都是党员在行动,所形成的村民草根组织也基本是由党员组成,党员的过度行动和过度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养成了村民等靠要的心理,反而不利于村民参与,导致自治未撬动。

四是法治层面——有法治(政府层),但无意识(村民层),法治未下沉。虽然沉香村村委层面的法治宣传活动、组织活动的举措是到位了,但上面的政策、法律并没有真正下沉到沉香村村民的日常生活中。村民会做到自觉守法,但不一定会遇事找法。有法治是相对于村委做了很多事情来说,无法治意识是相对于下面的村民内在思想改变少来说的。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现阶段由于积分驱动,在利益驱动下村民易陷入“功利化参与”,反而不利于培养村民的公共性和持续性参与行为;同时,由于积分制度基本上是依靠着政府的财政在支撑,社会面的参与很少,使得积分制最终的社会撬动效果并不理想。

三、新时代四治发展悬浮化的原因剖析

积分驱动是沉香村促进村民参与的方式之一,但在积分驱动下,村民整体参与却呈现两极化趋势,而在“愿意参与”的一端,又存在参与行政化、表层化问题,村民参与弱成为不争的事实。这一“弱参与”现状最终导致四治悬浮化,沉香村整体社会发展水平较低。具体原因如下:

一方面,村民参与意识低。通过设立以党员志愿者为主导的村民草根组织,可以着力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在发挥老党员积极主动工作优势的同时,也激发年轻党员参与村级事务的主动性,为村两委班子开展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弊端。例如:在村里举办的许多活动都只是党员行为,党员过多的组织和服务村民,助长了村民的依赖心理,万事开头都想着有党员冲锋在前,忽略了自身能动的创造性和作为沉香村一份子的主体责任感,从而最后导致了“有组织,无自治”的局面,限制了村民参与村事务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村民参与能力弱。沉香村因地制宜有效地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但因生态保护而带来的退企还林、还耕,加大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间的张力,间接导致村民收入不高,大批青壮年去往外地进行打工,造成大批的人口外流,家里只留有小孩和老人,从而导致人口逐渐老龄化。随着人口老龄化的逐渐加剧,伴随着数字化平台进入乡镇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问题。村庄里非常多的老人不愿意去尝试新兴智能设备,一定程度上会加剧乡镇和城区之间的数字鸿沟程度,进一步使妇女、老年人等弱势主体处于劣势地位,出现“贫者愈贫”现象。同时,沉香村在设备技术和应用上并没有最大程度的结合本村的特点,反而还是采用最传统的参与方式——只借助村干部人力去宣传,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主观的隔阂,进一步抑制了有意愿参与的村民主体,使得能够参与村庄发展的村民更少。

四、新时代推进乡村四治融合的现实路径

现阶段,沉香村四治的发展主要是以积分为手段来撬动村民参与,但在积分驱动下村民易陷入“功利化参与”,不利于培养村民的公共性和持续参与行为;同时,由于积分制度基本上是依靠着政府财政支撑,社会面参与很少,使得积分制最终的社会撬动效果并不理想。为此,根据沉香村的现状,提出三点解决措施。

(一)构建“引领有力、覆盖全面”的党建统领体系

要充分发挥村两委干部、街直部门负责人、网格员、民警、下沉干部、志愿者的作用,加强基层社会矛盾综合治理,为基层治理注入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探索建立党的基层组织的新方法,积极在企业单位等市场性主体和社会组织等社会性主体中建立党的基层组织,扩大党组织覆盖面,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企业单位等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形成独具特色的基层组织管理新机制,使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二)双轮驱动:外引内生,强化村民参与意识

通过外部积分与内部文化的共同发力:一方面要“打通积分”,以积分制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通过正向激励,凝聚、引导和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充分发挥群众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和责任意识,探索破解村民主体缺位的新路径,努力形成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四治融合型乡村治理格局;另一方面要“深挖文化”,将文化融入生活,以此为手段,加强村风民俗和乡村道德建设,传承发展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以此增强村民认同感。

(三)四位一体:村民参与,激发连锁式融合

激发自治,推动自治、法治、德的融合,外加智治赋能作用,给予自治、法治、德治发展的动力和科技的支持,最终走向四位一体的四治融合状态。不断发挥村民自治的重要作用,促进村民行动;努力探寻乡村德治的推进路径,创新德治的方式,营造相亲相爱的氛围,传播乡村最美能量;以法律为手段,完善法律服务体系、强化法律在矛盾调解中作用,筑牢乡村治理的法治之网;以科技支撑乡村振兴,因地制宜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治理效果好适合沉香村发展的路。

通过外部积分与内部文化的共同发力,把单向的积分驱动发展到积分与文化相结合的双轮驱动模式,激活自治,反向推动自治、法治、德治的融合,外加智治赋能作用,从而形成“双轮驱动、四位一体”的四治融合新模式。

五、总结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深厚最广泛的基础依然在农村。

村干部在带领村民实施乡村振兴和治理的过程,要意识到任务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做好表率作用,树立坚定的阵地意识,向村民宣传做好打持久战的意识,脚踏实地,稳扎稳打。同时也要深入田间地头,倾听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在治理的过程中,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实施有规划性和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

新时代,党中央已经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可以说,能否实现乡村振兴,不仅关乎共同富裕能否实现,还关乎社会主义优越性能否展现,更关乎党的执政根基,具有极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意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

[2]董向东. 乡村振兴研究综述[J]. 甘肃农业,2020(5):21-24.

[3]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