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6
/ 2

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金思玮

绍兴市曹娥江流域中心   浙江省绍兴市 312000

摘要:生态环境的建设与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有着紧密的关系,以生态环境建设为切入口,对自然资源的保护以及社会利用关系进行协调,从而解决好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问题。我国在生态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利用开发的过程中,既要划清生态环境保护的底线,同时又要能够形成最高的目标,在目标融合的过程中,以合理的方式,从自然资源中获得人类生产和生活赖以依存的资源,兼顾到自然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这也是新时代下生态环境建设的实际目标之一

关键词:生态环境;水资源;保护;利用

引言

在全新的时代背景下,在全社会积极倡导生态文明的建设战略的当下,各个地方都应当积极做好生态环境的建设和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工作。提出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分析,首先概述了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保护及利用,针对当前水资源保护利用存在的问题,通过更科学、和谐的手段进行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建立合理的水资源空间分布,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节约用水,科学地安排水资源空间,动员全社会、各行业共同参与,并依据区域水资源状况制定供求规划。同时,要加强森林植被的建设与保护,增强自然恢复与调控的能力,加强推进水土保持工作,尤其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与开发,能够进一步促进区域内经济获得更快、更好、更久远的持续性发展。

1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保护及利用的重要价值

1.1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基础条件

在社会生产实践中,有效加强生态环境的建设,能够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加稳定、良好的基础条件。就目前实际情况来分析,现代化城市的发展以及人们的现代化生活都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如果生态环境被破坏,区域经济整体情况将受到极其显著的影响。在中国,东南地区的生态环境整体状况相对更好,西北地区在植被以及水源方面则相对较差。从经济发展状况来看,东南地区的整体经济实力也确实普遍高于西北地区,而经济的发展又是以“生态环境”为基础依托,积极推行生态建设的过程,能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多保障。而更好的城市环境,具有更大的人口容量,也能吸引更多人才聚集,进而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更强劲的动力。

1.2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动力支持

水资源的有效保护及科学应用也能为区域经济提供重要的支持。从经济发展的综合水平讲,相比东南地区,西部地区的发展情况较差,但在西部地区中,水资源污染存在许多发展形式相对较好的城市或地区。在对其环境进行整体分析后会发现,这些发展水平整体更高的城市或地区对水资源进行了非常科学合理的开发与应用,正因为水资源缺乏,不断加强节水能力的提升,能够有效减少自然水资源的浪费问题,可以更好地缓解用水压力。因此,对水资源进行有效保护,构建更科学的用水机制,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2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保护及利用的具体策略

2.1植被建设与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2.1.1涵蓄水分

森林被称为“地球之肺”,不仅能够对地球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吸收,释放氧气,维持地表氧气含量,同时也能够通过对地表水源进行拦截和保护,发挥出涵蓄水分的作用。在遇到降水以后,森林植被能够提升区域地表水的含蓄量,从而确保地表用水的需求,如森林植被的根茎、枯叶等能够对降水以及地下水起到天然的保护作用。相关调查研究表明,森林植被的降水含蓄量最高能够达到165mm,在各种森林植被中,天然森林的降水含蓄量最高,人工造林的降水含蓄量相对较低,两者最大的降水含蓄量能够达到100mm,这也进一步凸显出对人工森林资源的保护作用。

2.1.2调节河川径流

森林生态系统通过对地表水的涵蓄,也能够对区域范围内河流径流量进行调节,尤其是对地表水的洪峰量进行控制。如。在雨季阶段,森林植物生长可以有效降低泛滥的平原小洪峰流量、调节大洪峰,同时又能够增加地表径流枯水季流量、缩短枯水季期,这对于改善水资源丰富性无疑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但必须注意的是,森林生态系统对区域河流径流量的调解,要结合森林范围的大小,一般对于大的河流流域调解功能相对较为明显,而对于水流量和范围较晓的河流调节功能相对较弱。

2.1.3控制土壤侵蚀

森林生态系统能够对土壤侵蚀的问题进行控制,有效发挥保持水土、预防水土流失的作用。森林植物本身能对土壤环境进行改良,如通过森林植被对土壤的肥力等进行加固,在保护水土流失的基础上,有效控制区域河流的含沙量。森林生态系统对土壤侵蚀控制作用的发挥,主要是基于森林植物的数量、面积及密度等因子,森林植被的密度越高、覆盖面积越大,对土壤侵蚀控制的能力越强,结合国内外相关学者研究,最高控制度可以达到90%。

2.2水土环境综合治理在自然资源保护与开发中的作用

2.2.1增加蓄水能力

通过对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治理,也能够发挥出强化区域蓄水能力的作用和功能,这也能够为区域生产、生活用水的可持续供应提供有效的生态保障。这主要是由于,通过改善生态环境和森林环境,能够提升地表土壤的储水能力,从而来应对干旱天气,在土壤含水量得到提升以后,生长在土壤表面的植物和农作物也能够获得良好的水分保障,提升区域植被生长的能力以及区域水资源的利用能力。例如,在海河流域,由于水保管理工作的不断发展,其现实的蓄水功能也得到了增强,但在天气因素作用下,增长幅度甚至达到了我国对地区额外补水功能的2~3倍多。

2.2.2影响总径流量

拦蓄雨水是生态环境和森林环境的主要功能,而剩下的资源则主要使用在当地人的农耕生活、生产活动和植被修复中,这也就意味着了其对河川的总径流量的作用将呈现出较为突出的区域性特征。以我国为例,在秦岭淮河以南的地区,由于其年平均降雨量很大,其流域面积规格大小、规模、径流量均较大,所以即便是治理地区的总径流量超过或对人们社会活动影响程度最大时,其对河川的总体径流量作用也并不突出。但是,在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由于本身的降水量相对较少,而森林植被的生长也需要用水,因此会对区域水量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

结合我国相关数据的报告,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虽然近年来水土和生态环境治理的力度不断提升,但是植被覆盖率仍旧不足整体区域的三分之一,同时由于植被覆盖率的提升以及生态环境恶化的后果不断凸显,所造成的河道暴雨径流削减数量已达到了8万亿~10万亿m3,这一数量在我国水土治理的总径流量预测中的占比也很大,而国家生态环境保护区所拦蓄的主要水资源则是调度效能较差的暴雨山洪径流,并且有着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例如,黄土高原中夏季的效果较为明显,因为全面降水量集中在夏季。同时,由于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地区主要集中在陕北地区,这一区域内存在着大量的淤泥,保护土壤的同时还可能降低入河的淤泥量,因此对其实际环境影响多以正面、积极的居多。

结束语

人类社会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开发直接影响到生态环境建设的具体情况,在我国发展的初期,存在着以资源损耗为代价推动发展的问题,严重影响到对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同时也影响到生态环境建设的具体进程。党的十八大以后,基于对自然环境的保护,进一步强化对生态环境建设的力度,我国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要求以转变经济发展结构、打造高质量经济体系为依托,协调好社会发展、自然生态保护的关系。

参考文献

[1]刘丽君,章广德.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21,46(10):142-145.

[2]夏群群.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1,2(15):60-61+63.

[3]崔志涛.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J].清洗世界,2021,37(03):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