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的简便运算能力的有效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6
/ 2

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的简便运算能力的有效策略

赖亦先

福建省永安市小陶中心小学 366025

摘要运算是数学重要的内容,也是小学数学的基础,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数学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对处于形象思维阶段的小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积累,中高年级的小学生已经初步具备数学思想,对数学这门学科渐渐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能够运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计算和学习。本文将简要阐述培养学生简算能力的重要性,分析当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探究在运算核心素养下培养四年级学生简算能力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提升简算能力;有效策略

小学是学生思维和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而四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想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基于新课程要求注重数学运算核心素养教学,挖掘学生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简算能力。

1培养学生简算能力的重要性

简算是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数学教育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教学,更加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1]。因此,教师要挖掘学生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运算核心素养。简算能力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重要技能,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既能够提高学生的计算效率,又能够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提升,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巩固学生的基础,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对学生而言有着深远的意义。

2当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学生缺乏数学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许多教师受应试教育等因素影响,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落后。在实际课堂中,学生的数学水平存在着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学生普遍对数学缺乏兴趣,学习积极性较低,不愿意学习数学。由于数学具有抽象性的特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而教师难以关注到每个学生,在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差异化特点,单一的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中,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没有得到及时锻炼,学习效果较差,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不高,不利于学生简算能力的培养。

2.2题海战术限制学生思维

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灌输式教学仍然普遍存在,而在计算教学中,教师通常都是使用题海战术进行教学,给学生布置大量的计算题目,让学生套用数学公式和数学概念进行机械式的计算。这种教学方式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的宗旨,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长期使用题海战术进行教学,不但会使数学课程枯燥乏味,让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对数学产生抗拒、厌烦的心理,还会导致学生思维定式,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性,而知识之间也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只有巩固以往所学的旧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题海战术的教学方式过于注重死记硬背,学生难以真正将数学知识转化为自身的经验,不能利用计算知识解决问题,更遑论简算能力的培养了。

3数学运算核心素养下培养四年级学生简算能力的有效策略

3.1理解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是学习简便计算的前提。

学生对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五条定律和减法的性质、除法的性质的理解和运用,会对学生进行简易运算的速度和精度产生直接的影响[2]。四年级下册对简易计算进行了编排,虽然简易计算只涉及到了整数的简易运算,但是它却是学生以后学习小数简易运算和分数简易运算的基础,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下面通过几个运算来简要说明,比如,

(40+4)×2525×125×4×825×(16×4)

=40+4×25=(25×4)+(125×8)=25×16+25×4

=40+100=100+1000=400+100

=140=1100=500

显然学生对运算定律没有完全掌握,造成计算混淆。出现这几种错误主要是由于学生不了解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从而在运用时出现错误。由于乘法结合律与乘法分配律在形态上有很大的相似性,导致一些学生对其产生了认识上的偏差,将其误认为是乘法的一种方法。分配律是指两个数字相加或相减后的分布规律,而乘法结合律则是指多个数字连续相乘时,对其进行操作的次序进行了变化。就拿第二道题目来说,它不能用分配律,而是要用乘法结合定律。第一道题,就是不懂乘法分配律,两个数字相加,就是两个数分别与第三个数字相乘,然后再相加。而有些同学,则是在没有圆括号的情况下,才会出现这样的错误。

解决的方法是:熟料掌握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的含义,在理解的基础上再多练习,再结合具体的题目进一步掌握,也可以用对比的形式让学生尽快理解,如35×(30+6)和35×(30×6),这样有利于学生区分。

3.2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简算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能够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具体化,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因此,数学教师在计算教学中可以创设教学情境,在情境中培养学生的简算能力。富有趣味性的情境还能够有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投入到课堂学习中,从而促进学生数学运算素养的提升。例如,在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简便计算》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购物情境。教师先用多媒体展示商场的图片,在商场中每支钢笔6元,每盒有12支,李老师要买5盒,一共需要多少元?让学生进行口算。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讨论,探究问题的答案,学生通过讨论得出几种解题方法。第一种是先将6×12,计算出每盒一共需要多少元,再将(6×12)×5得出答案;第二种是先将12×5,计算出五盒一共有多少支,再将(12×5)×6,计算总的价格,这两种方式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哪种计算方式更加简便,如第二种解法中,将12×5结果为60,是整十数,再将60×6能够很快得出答案,是一种较为简便的计算方法。通过创设情境,在学生在情境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能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促进学生简算能力的提升。

3.3设置课堂问题,培养学生分散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问题,挖掘学生的数学思想,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利用发散思维进行简算,从而提高学生的简算能力,促进学生运算核心素养的提升[3]。例如,在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的教学中,教师要利用问题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一步步引导学生进行简便计算。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运算的顺序,以(15×6)+(15×4)这个算式为例,教师提出问题:这个算式有什么的特点?让学生观察算式,学生发现这个算式中两边都有相同的数字15,再指导学生将算式拆分为15×(6+4),从而得出答案。通过设置问题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简算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提升,从而达到核心素养教学目标。

3.4结合实际生活,挖掘学生数学思想

小学数学中的大部分内容都与实际生活相关联,因此,教师要结合实际生活开展教学,挖掘学生的数学思维,利用生活案例培养学生的简算能力。简算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在菜市场买菜,具备简算能力就可以很快计算出菜的价格。相较于抽象的数学理论知识,小学生更容易接受具体的生活问题,因此,教师要结合生活实际开展计算教学,训练学生的简算能力。例如,在《简便计算》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生活案例进行教学。教室长12米,宽6米,除了讲台这一面墙外,要在其他三面墙的周围装饰彩带,让学生计算需要多长的彩带,通过生活化的问题训练学生的简算能力,让学生掌握简便计算的两种方法:第一种是一个数连续乘另外两个数,先将另外两个数相加,结果不变。第二种是两个数字相乘是整十数时,先计算这两个数。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简算能力。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简算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简算能力;设置课堂问题,培养学生分散思维;结合实际生活,挖掘学生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妍. 小学中段数学“算理”教学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20.DOI:10.27684/d.2020.000793.

[2]马玲. 小学生简便计算能力的调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22.DOI:10.27011/d.2022.000242.

[3]张露露.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D].山西大学,2021.DOI:10.27284/d.2021.000908.

注:本文系永安市级2021年立项课题研究成果,课题名称:《提高农村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实践研究》、课题立项编号:  YAKT2021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