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劳动路实验小学校 江苏省苏州市 225000
摘要:古诗词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凝结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能够使学生在感知、体会、诵读与品味的过程中获得丰富的审美经验,得到发现美、感知美与创造美的意识、观念与能力的发展,在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发展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将对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融入美育教育的路径进行探索,以期为相关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美育
古诗词凝结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其经过时间的沉淀流传至今,富有韵律美、意境美与情感美,其中凝结了作者的情感态度与精神追求,在培育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审美情趣上发挥重要的作用。而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将学生培育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成为各级教师共同关注的话题,而古诗词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美育资源,将美育融入到小学古诗词教学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挖掘古诗词的内涵,定制层级性教学目标
明确的教学目标能够为古诗词教学的高质量开展提供目标支撑与方向保障。教师要想推动古诗词教学的高效有序开展,确保古诗词美育资源的充分发掘与应用,就要深挖古诗词的精神与情感内涵,并基于古诗词内涵,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进行层级性教学目标的制定,使学生的个性化审美需求、情感需求与语言文字学习需求能够得到满足,切实深化学生的对古诗词的理解,确保古诗词美育价值的充分发挥。
以《己亥杂诗》一诗的教学为例,《己亥杂诗》是诗人龚自珍的一首政治诗,其通过对社会政治局面的控诉表达了自己渴望改革并希望人才辈出的愿望,其中“万马”“奔雷”“天公”等词汇具有较强的震撼力与感染力。教师在组织本课教学时就要龚自珍在本诗中表达的政治追求出发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确保教学目标涵盖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与审美创造四个维度,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对“万马”“奔雷”“天公”等意象进行整体感知,并逐渐深入到诗词内涵理解中,培育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促进学生审美意识与能力的发展。
二、围绕古诗词的内容,创设生动的诗词情境
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够提升学生的古诗词学习的沉浸感与参与感,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古诗词情境中构建古诗词与已有经验的联系。情境创设在激活学生联想与想象积极性、深化学生情感体验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且契合小学阶段学生的语文学习需要,能够有效缓解学生的畏难心理与消极情绪,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发现美与感知美。
以《江南春》一诗的教学为例,《江南春》是一首意境优美的写景诗,诗人杜牧用生动优美的语言与高度概括的笔法绘制了一副明丽又迷蒙的江南春景,诗中寄托了作者对南朝覆亡的讽喻。小学阶段的学生尚未能全面体会高度概括笔法下的江南春景,对于《江南春》是如何对南朝覆亡进行讽喻的也缺乏清晰的认识。因此,教师就要围绕古诗词内容进行诗词情境的创建,通过多媒体设备进行江南风光的呈现,通过学生感官的全方位调动让学生体会从明媚到迷蒙江南景色下的情感变化,使学生能够全方位的对古诗词的意境美与内涵美进行感知,有效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与审美体验,充分发挥古诗词的美育价值。
三、设计吟诵阅读环节,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诗人在古诗词写作时会遵循相应的韵律规则,因此古诗词会具有较强的节奏感、层次感与韵律感,进而使古诗词具备独特的魅力——韵律美。教师要想提升古诗词与美育的融合成效,就要立足古诗词的韵律美设计吟诵阅读环节,使学生在具体诗词情境中进行有感情地诵读,用诵读将古诗词的韵律美进行生动呈现,切实加深学生对诗词内容与内涵的理解,让学生在感知美、创造美的过程中得到古诗词学习热情的激发。
以《暮江吟》一诗的教学为例,《暮江吟》是白居易在上任杭州刺史途中写作的一首语言流畅、格调清晰的风景诗,诗人通过比喻绘制了一副和谐、宁静的江河图。教师在组织本诗教学时就要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进行吟诵阅读,让学生在读诵、齐诵、对诵的过程中体会语言文字难以表达的韵律美,感悟诗词韵律是如何将“半江红”“月似弓”生动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让学生的感官能够得到全方位调动,切实体验《暮江吟》的艺术感染力,使学生在诵读过程中得到古诗词学习热情的激发,有效满足学生小学阶段学生趣味化学习的需要。
四、优化教学评价,推动教学评一体化的实现
教学评价是古诗词课程教学重要的“指挥棒”,教师要想使学生能够对古诗词的意境美、韵律美与情感美能够有更加系统、深入、全面的感悟,就要推动“教——学——评”一体化的实现,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与激励下去发现、感知古诗词中的美,并在自评、互评的过程中通过自我反思、交流互动将古诗词知识进行内化,促进学生应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能力的发展,切实促进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发展。
以《山行》一诗的教学为例,《山行》是一首生动、明丽的写景诗,作者通过“寒”“远”“斜”“径”等的综合应用绘制了一副清冷又明艳的深秋画面,蕴含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教师在围绕《山行》组织古诗词教学的过程中,就要将教学评价融合到古诗词教学的全过程与全方面,使学生的古诗词学习态度、方法、情感与观念能够得到全方位关注,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去感知“寒山”“石径”“人家”“枫林”“霜叶”“二月花”的美,使学生能够沉浸在自然情境中,切实激活学生走进大自然的热情,并让学生在交流与互动的过程中尝试利用词汇描绘秋景,激活学生利用语言文字创造美的主动性,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材在开展美育上具有先天的优势,教师要想确保语文课程育人价值的充分发挥,就要推动古诗词教学与美育的融合渗透,让学生在生动的古诗词情境中进行感受、理解、欣赏与评价语言文字作品,切实体会古诗词的语言魅力与艺术精华,使学生在文化知识累积的同时也得到审美创造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健康的审美意识与正确的审美观念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临霞.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融入美育教育路径探析[J].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2(7):113-115.
[2] 高倩.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美育渗透与融合研究[J].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21(3):44-45.
[3] 薛志英. 发掘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美育功能[J]. 学周刊,2022,10(10):10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