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术后PICC置管化疗期间针对性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6
/ 2

乳腺癌术后PICC置管化疗期间针对性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1陈小丹,2张俐

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肿瘤科(三峡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湖北宜昌 443003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PICC置管化疗期间针对性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医院2020年04月到2021年12月收治的58例乳腺癌术后行PICC置管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常规护理干预组(对照组)和针对性护理干预组(观察组),每组29例。比较2组患者的化疗依从性。分析PICC置管化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化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ICC置管化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乳腺癌术后PICC置管化疗期间的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有助于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PICC置管;乳腺癌;针对性护理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是乳腺癌化疗患者常用的静脉给药方式,可提供中长期的静脉输液通道。但在患者PICC置管期间,常因各种因素导致发生感染,对其治疗效果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临床应加强对乳腺癌化疗患者PICC置管期间的护理干预。常规护理中,通常通过维护管道等措施来预防置管感染,但由于引起PICC置管感染的因素比较多,其效果往往不够理想。为此,应采取针对性护理方式,降低感染率,提高护理干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分析我院乳腺外科2020年04月到2021年12月收治的乳腺癌术后行PICC置管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共纳入符合上述标准的患者58例,根据PICC置管化疗期间的护理方法分为常规护理干预组(对照组)和针对性护理干预组(观察组),每组29例。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置管前向患者讲解PICC置管化疗流程、注意事项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置管后遵医嘱规范进行药物及液体输注治疗。严格遵循PICC导管的相关标准化维护流程,输注液体后常规生理盐水封管,穿刺点换药,1~2次/周。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主要包括:①成立PICC护理小组:由护士长以及数名经验丰富的专科护士组成,进行操作以及管道维护,针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并给出解决方案,严抓每一个细节。②标准无菌操作:穿刺导管前,应彻底消毒穿刺部位的皮肤,待皮肤充分干燥后再进行穿刺;护士在执行PICC置管、静脉输液以及更换敷料前后均应彻底清洁双手,必须戴帽、口罩,穿着无菌隔离衣,戴无菌手套,使用无菌罩单完全覆盖患者。③置管维护:患者置管期间应及时更换穿刺点的敷料,每隔48h更换1次,夏季应适当缩短更换间隔时间;每日评估穿刺点敷料,当敷料潮湿或有明显污染时,应立即更换;固定好导管,防止导管移动、脱位;输液前应对注射端口进行充分消毒,输液结束后再对导管进行冲管,随后正压封管。④加强观察:定时评估穿刺点周围皮肤情况,观察有无红肿、疼痛、分泌物渗出等异常现象,观察导管是否出现少量脱出或进入体内等情况,观察患者手臂弯曲时外露导管是否出现打折或破损等不良现象,如发现以上情况应立即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1.4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基线资料

2组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置管穿刺部位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


组别

例数

年龄(岁)


文化程度(例)


穿刺置管静脉(例)


初中及以下

高中或中专

大专及以上


贵要

肘正中

观察组

29

49.23±11.49

3

11

15

26

2

1


对照组

29

50.61±12.07

4

9

16

25

3

1


P值

0.65

0.741

0.741

2.2置管化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观察组患者PICC置管化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2组患者PICC置管化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率


组别

例数

静脉炎

导管堵塞或脱落

穿刺口出血

恶心、呕吐

其他

合计(%)


观察组

29

2

1

1

1

1

20.69


对照组

29

5

3

3

2

2

51.73


P值

-

-

-

-

-

0

2.3干预前后的

QLQ-C30评分干预前2组患者的QLQ-C30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的QLQ-C30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改善,其中观察组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2组患者干预前后QLQ-C30评分比较

时间

组别

例数

躯体功能

角色功能

认知功能

情绪功能

社会功能


干预前

观察组

29

44.26±4.46

48.36±4.89

52.18±5.11

53.92±7.10

49.21±4.96

对照组

29

43.65±4.34

46.14±4.56

51.35±5.03

54.40±6.98

48.24±4.75

P值

0.391

0.133

0.476

0.667

0.405

干预后

观察组

29

69.25±8.16*

68.26±9.10*

74.30±9.79*

77.26±10.13*

72.34±10.24*

对照组

29

57.16±6.85*

56.23±7.90*

62.90±8.13*

64.25±8.96*

63.17±8.78*

P值

0

0

0

0

0

3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不良生活习惯的增多,乳腺癌发病率逐年递增,PICC置管在临床应用日益广泛,PICC的应用降低了化疗患者因化疗药物并发静脉炎的风险,避免了反复穿刺。但是PICC伴随的上肢静脉血栓会对治疗过程造成不良的影响,严重者可引起栓子脱落危及患者生命。

穿刺部位在肘正中静脉、导管前端位置为上腔静脉1/3、有血栓史和有PICC置管史均是影响乳腺癌PICC置管化疗患者发生UEDVT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原因,肘正中静脉末端易形成分支,不仅增加置管的难度,还会延缓血液流速。与肘正中静脉相比,贵要静脉管径较粗,静脉瓣较少,形成血栓风险较低。既往有研究报道,PICC置管最佳解剖学位置位于上腔静脉2/3靠近与右心房交汇处,该部位血流量大,化疗药物开始进人人体血液循环时可被快速稀释,其较高的流速可降低血栓的发生风险。肿瘤细胞可以产生组织因子和促凝因子使血液处于高凝的状态,导致患者抗凝血酶水平下降,影响血液的纤溶系统能力。因此,随着肿瘤分化与进展,患者凝血功能随之变差,更容易形成血栓。对此,护理人员应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预防UEDVT形成。

参考文献

[1]陈银玲,李超,张小东,闫阳.乳腺癌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置管中导管异位的影响因素[J].癌症进展,2021,19(21):2249-2251+2264.

[2]刘少龙,袁荣辉,谢淑华.100例乳腺癌患者术后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化疗致局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及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分析[J].抗感染药学,2021,18(09):1316-1319.

[3]邢桃红,杨惠敏,许斯,朱晓敏,王亚军,王朝娟,陈瑞君,杨俊娜.医患一体化模式的预见性健康干预对乳腺癌化疗患者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相关性血栓的防护效果[J].癌症进展,2021,19(17):1820-1823.

[4]谢丹,刘德虎,侯伟,郑珊红.五行音乐疗法对肝郁气滞型乳腺癌PICC置管患者心理、睡眠干预的研究[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1,8(07):1276-1278.

[5]金娇,杭凌云,李玲,尹悦.预见性护理对乳腺癌患者PICC置管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防控效果[J].齐鲁护理杂志,2021,27(14):156-158.

[6]郭珊.授权赋能教育+音乐握力训练操对乳腺癌PICC置管化疗影响[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1,21(14):149-150.